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提高市民素质:文化青岛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 2012-02-09 14:29: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至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费三元
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市民现代化的过程,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是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根本途径和关键所在,文化青岛建设迫切需要铸造高素质的、现代化的市民。没有高素质的市民,青岛就不可能发展先进生产力,不可能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不可能在国内外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发展地位,不可能完成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
一、市民素质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城市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外在景观与内在要素的综合体现,其中,外在景观包括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城市标志、城市生态等;内在要素则包括市民素质、政府行为、管理制度、服务质量、创新氛围等。如果说绿化是城市的外衣,建筑是城市的脊梁,环境是城市的容貌,那么市民素质则是城市的灵魂,决定和影响着城市的精神风貌,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所在,决定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
市民素质是塑造城市形象的载体。城市形象是市民素质、精神追求和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市民素质不仅体现在城市精神、城市文化等精神层面上,同时也体现在城市建筑、城市环境等有形景观之中。不管是作为城市“形”的外在景观,还是作为城市的“神”的内在要素,无不体现市民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市民作为城市的主体,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也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这种创造和体现都寓于市民素质之中。市民素质是反映城市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是体现城市发展水平的窗口。市民素质既决定着一座城市的现实发展水平,同时也决定着城市的未来发展走向。如果说城市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那么,市民素质的同步提升,就是城市发展永恒的话题。
人才资源是创新城市形象的动力。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人才是实现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手段,人才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影响。当今时代,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特别是一座城市的最大资源,在弘扬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和传播城市形象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岛市高校科研院所密集、人才荟萃,这是青岛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也是城市文化建设、形象塑造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力量。
市民参与是建设城市文明的重心。城市是市民的城市,只有市民自觉关心城市发展,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才具有远大前途;只有城市形象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同,城市文明建设才有牢固的社会基础。市民是城市文明的建设主体,更是城市文明的传播主体,广大市民的素质对外地人来说,随时随地都凝结和传播着城市的文明信息和文化品位。因此,文化青岛建设,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和自觉维护。
二、文化青岛建设对市民素质的新期待
青岛人历来有乐善好施、热心助人的好传统,多年来在无偿献血、志愿者活动等方面在全国有口皆碑,涌现出严力宾、葛路、微尘、“红飘带”等一批又一批英雄群体。近年来,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推进人文奥运等活动的开展,青岛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有了较大提升,成为体现青岛软实力的一张亮丽名片。在世界面前,青岛的身影越来越优雅。但我们也非常痛心地看到,在不少青岛人身上还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贴乱画、闯红灯、宰客、破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青岛建设对市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博采众长的宽广视野。青岛文化的包容性,铸就了青岛市民的开放心态。青岛市民并不排斥外来文明成果,但求稳守成的文化性格又使他们喜欢等待和观望,缺乏博采众长的敏锐性和主动性。而文化青岛建设要求青岛的市民必须放眼世界、了解世界,善于博采世界上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先进文明成果,并结合本市实际,加以改造创新,为我所用。与此同时,文化青岛建设,需要不断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进和完善服务方式,形成面向社会的人才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人才管理手段,健全人才结构动态变化的预测调控机制,提高人才宏观调控水平,吸纳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参与城市的建设发展。
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开拓创新精神是勇于创新、争先创优、抓住机遇、抢抓机遇的睿智,是坚韧执著、迎难而上、永不退缩的激情和状态。青岛要做强、做大、做优、做美,要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研发中心和现代化中心城市之一,全体市民都必须牢固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
厚实醇美的文化素养。文化青岛建设的核心应当是不断提升青岛的人文特质。要以文化陶冶来凝聚人心,以文化创新来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开放度和美誉度。文化素养不仅仅是指对现有科技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涵盖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认知程度和把握能力。作为滨海现代文化名城的市民,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展示睿智、好学、宽容、淳朴的文化性格,体现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在对外交往中,使外地人真切感受到青岛人的醇美,感到青岛人是可以信赖和交往的朋友。
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市民素质的外在表现,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岛市民不仅要生理健康,而且要心理健康。要遵纪守法,情操高尚,意志坚强,情趣高雅;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和谐融洽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
三、提高市民素质的基本路径
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是一个潜移默化、渐进积累的过程,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要从教育养成和加强管理入手,通过德治和法治两手抓,进一步形成文明、安定、健康、有序的社会风尚。通过深化教育,强化管理,完善载体,使市民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为文化青岛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视舆论宣传,加强引导,发挥先进作用。要努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的影响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宣传力度,加大不文明现象曝光力度,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提升市民素质大讨论活动,引导市民讲文明,树新风,破陋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市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设立市民素质教育专栏,加强公益广告的宣传,增加并规范街头公益广告的设置,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为提高市民素质切实起到引导作用。各级机关干部、党员、团员、先进模范人物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和带动市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大力塑造、宣传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群体和模范人物,积极开展道德典型的评选和宣传活动,引导市民见贤思齐,促进社会风气的不断好转。
坚持思想教育,强化精神支柱。
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和形势政策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崇尚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抵制歪理邪说;坚定政治信念,不断强化国家意识和大局观念,正确统筹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专家学者、市民、新闻媒体、艺术团体与行政部门的社会联动,弘扬文明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充分发挥文化单位和各文化介质的力量,引导市民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利用意蕴深厚的公益广告,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有效引导市民的文化追求。
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夯实创建基础。创建工作要牢牢把握提高市民素质这个核心,以让市民“得到实惠、接受教育、享受文明、感受温暖”为宗旨,把创建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素质的有效载体抓实抓好。要以文明机关、文明单位(行业)、文明企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基层文明创建活动,使创建过程成为灌输正确思想、弘扬社会新风、提高文明素质的教育过程,进一步夯实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要积极参与到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积极参与到“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市民践行城市精神的活动中来,积极参与到“创服务名牌,树青岛形象”、城市交通文明“三让”、“市民文明巡访团”等道德实践活动中来。在参与中不断提升和丰富城市精神的内涵,弘扬青岛人勤劳勇敢、热情豪爽、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自觉摒弃不文明的陋习,提高学习创新能力,增强创业创造才能,形成高尚的道德修养,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塑造一流的社会风气和市民素质。
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就不会有繁荣的文化,文化产业同样需要名牌。塑造能够引起市民真心期待和称道的精品、名品,增强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引导市民的文化追求。要在机制上扶持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城市市民休闲生活的文化含量,将文化追求和科学意识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要健全吸纳和培养文化人才的良性机制,加大影视、出版、戏剧、音乐等文艺作品的生产力度,多出精品力作。文化设施是整个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城市文化设施的设置状况也是市民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发挥网络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增强网上舆论宣传工作的主动性。要培养网络宣传人才,建立一支政治觉悟高、纪律性强、技术精湛的网络宣传队伍。
构建学习型城市,推进现代城市文明。创建学习型城市是适应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选择,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它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开放性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有利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机制与人文环境,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文明城市的居民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终身学习,才能提高市民的思想品格和文化素养。要建立完善以社区大学为主阵地的市民终身教育体系,由各区市、各街道与高等院校采取联办等形式,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成立社区大学。社区大学要面向本社区的全体成员 (包括外来人口),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要根据社区居民的知识需求设置课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大学的指导。
丰富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市民身心健康。城市的发展需要市民的广泛参与,而参与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组织市民喜闻乐见而又方便参与的文体活动。因此,要加强对市民需求的调研,把握不同年龄市民的活动特点,开发娱乐性和学习性兼备的活动,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提升活动的参与率,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市民对城市社区的归属感。要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社会作用,利用好青岛市各民间文艺活动队,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文化、楼群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节庆文化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管理,促进业余文艺团队建设,健全群众文化组织网络。积极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积极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自娱自乐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层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市民身体健康素质。落实好“阳光体育”工程,组织和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
一、市民素质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城市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外在景观与内在要素的综合体现,其中,外在景观包括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城市标志、城市生态等;内在要素则包括市民素质、政府行为、管理制度、服务质量、创新氛围等。如果说绿化是城市的外衣,建筑是城市的脊梁,环境是城市的容貌,那么市民素质则是城市的灵魂,决定和影响着城市的精神风貌,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所在,决定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
市民素质是塑造城市形象的载体。城市形象是市民素质、精神追求和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市民素质不仅体现在城市精神、城市文化等精神层面上,同时也体现在城市建筑、城市环境等有形景观之中。不管是作为城市“形”的外在景观,还是作为城市的“神”的内在要素,无不体现市民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市民作为城市的主体,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也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这种创造和体现都寓于市民素质之中。市民素质是反映城市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是体现城市发展水平的窗口。市民素质既决定着一座城市的现实发展水平,同时也决定着城市的未来发展走向。如果说城市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那么,市民素质的同步提升,就是城市发展永恒的话题。
人才资源是创新城市形象的动力。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人才是实现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手段,人才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影响。当今时代,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特别是一座城市的最大资源,在弘扬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和传播城市形象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岛市高校科研院所密集、人才荟萃,这是青岛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也是城市文化建设、形象塑造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力量。
市民参与是建设城市文明的重心。城市是市民的城市,只有市民自觉关心城市发展,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才具有远大前途;只有城市形象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同,城市文明建设才有牢固的社会基础。市民是城市文明的建设主体,更是城市文明的传播主体,广大市民的素质对外地人来说,随时随地都凝结和传播着城市的文明信息和文化品位。因此,文化青岛建设,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和自觉维护。
二、文化青岛建设对市民素质的新期待
青岛人历来有乐善好施、热心助人的好传统,多年来在无偿献血、志愿者活动等方面在全国有口皆碑,涌现出严力宾、葛路、微尘、“红飘带”等一批又一批英雄群体。近年来,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推进人文奥运等活动的开展,青岛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有了较大提升,成为体现青岛软实力的一张亮丽名片。在世界面前,青岛的身影越来越优雅。但我们也非常痛心地看到,在不少青岛人身上还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贴乱画、闯红灯、宰客、破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青岛建设对市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博采众长的宽广视野。青岛文化的包容性,铸就了青岛市民的开放心态。青岛市民并不排斥外来文明成果,但求稳守成的文化性格又使他们喜欢等待和观望,缺乏博采众长的敏锐性和主动性。而文化青岛建设要求青岛的市民必须放眼世界、了解世界,善于博采世界上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先进文明成果,并结合本市实际,加以改造创新,为我所用。与此同时,文化青岛建设,需要不断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进和完善服务方式,形成面向社会的人才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人才管理手段,健全人才结构动态变化的预测调控机制,提高人才宏观调控水平,吸纳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参与城市的建设发展。
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开拓创新精神是勇于创新、争先创优、抓住机遇、抢抓机遇的睿智,是坚韧执著、迎难而上、永不退缩的激情和状态。青岛要做强、做大、做优、做美,要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研发中心和现代化中心城市之一,全体市民都必须牢固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
厚实醇美的文化素养。文化青岛建设的核心应当是不断提升青岛的人文特质。要以文化陶冶来凝聚人心,以文化创新来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开放度和美誉度。文化素养不仅仅是指对现有科技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涵盖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认知程度和把握能力。作为滨海现代文化名城的市民,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展示睿智、好学、宽容、淳朴的文化性格,体现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在对外交往中,使外地人真切感受到青岛人的醇美,感到青岛人是可以信赖和交往的朋友。
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市民素质的外在表现,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岛市民不仅要生理健康,而且要心理健康。要遵纪守法,情操高尚,意志坚强,情趣高雅;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和谐融洽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
三、提高市民素质的基本路径
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是一个潜移默化、渐进积累的过程,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要从教育养成和加强管理入手,通过德治和法治两手抓,进一步形成文明、安定、健康、有序的社会风尚。通过深化教育,强化管理,完善载体,使市民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为文化青岛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重视舆论宣传,加强引导,发挥先进作用。要努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的影响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宣传力度,加大不文明现象曝光力度,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提升市民素质大讨论活动,引导市民讲文明,树新风,破陋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市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设立市民素质教育专栏,加强公益广告的宣传,增加并规范街头公益广告的设置,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为提高市民素质切实起到引导作用。各级机关干部、党员、团员、先进模范人物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和带动市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大力塑造、宣传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群体和模范人物,积极开展道德典型的评选和宣传活动,引导市民见贤思齐,促进社会风气的不断好转。
坚持思想教育,强化精神支柱。
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和形势政策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崇尚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抵制歪理邪说;坚定政治信念,不断强化国家意识和大局观念,正确统筹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专家学者、市民、新闻媒体、艺术团体与行政部门的社会联动,弘扬文明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充分发挥文化单位和各文化介质的力量,引导市民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利用意蕴深厚的公益广告,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有效引导市民的文化追求。
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夯实创建基础。创建工作要牢牢把握提高市民素质这个核心,以让市民“得到实惠、接受教育、享受文明、感受温暖”为宗旨,把创建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素质的有效载体抓实抓好。要以文明机关、文明单位(行业)、文明企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基层文明创建活动,使创建过程成为灌输正确思想、弘扬社会新风、提高文明素质的教育过程,进一步夯实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要积极参与到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积极参与到“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市民践行城市精神的活动中来,积极参与到“创服务名牌,树青岛形象”、城市交通文明“三让”、“市民文明巡访团”等道德实践活动中来。在参与中不断提升和丰富城市精神的内涵,弘扬青岛人勤劳勇敢、热情豪爽、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自觉摒弃不文明的陋习,提高学习创新能力,增强创业创造才能,形成高尚的道德修养,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塑造一流的社会风气和市民素质。
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就不会有繁荣的文化,文化产业同样需要名牌。塑造能够引起市民真心期待和称道的精品、名品,增强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引导市民的文化追求。要在机制上扶持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城市市民休闲生活的文化含量,将文化追求和科学意识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要健全吸纳和培养文化人才的良性机制,加大影视、出版、戏剧、音乐等文艺作品的生产力度,多出精品力作。文化设施是整个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城市文化设施的设置状况也是市民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发挥网络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增强网上舆论宣传工作的主动性。要培养网络宣传人才,建立一支政治觉悟高、纪律性强、技术精湛的网络宣传队伍。
构建学习型城市,推进现代城市文明。创建学习型城市是适应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选择,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它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开放性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有利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机制与人文环境,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文明城市的居民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终身学习,才能提高市民的思想品格和文化素养。要建立完善以社区大学为主阵地的市民终身教育体系,由各区市、各街道与高等院校采取联办等形式,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成立社区大学。社区大学要面向本社区的全体成员 (包括外来人口),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要根据社区居民的知识需求设置课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大学的指导。
丰富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市民身心健康。城市的发展需要市民的广泛参与,而参与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组织市民喜闻乐见而又方便参与的文体活动。因此,要加强对市民需求的调研,把握不同年龄市民的活动特点,开发娱乐性和学习性兼备的活动,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提升活动的参与率,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市民对城市社区的归属感。要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社会作用,利用好青岛市各民间文艺活动队,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文化、楼群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节庆文化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管理,促进业余文艺团队建设,健全群众文化组织网络。积极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积极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自娱自乐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层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市民身体健康素质。落实好“阳光体育”工程,组织和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
曹亮
更多新闻
- 五年青岛文化建设推动城市文明实现新进步
- 提高市民素质:文化青岛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 扬帆蓝色文化建设文化青岛
- 青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果
- 王伟:在青岛,文化的享受是一大乐事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