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王哥庄街道青山社区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13-12-12 17:23:00
青山书院雅致的景观
青山书院
青山养生院
崂山下的农舍
上榜理由:虽身处崂山深处,却是喧嚣城市中难得的世外桃源。海天一线的自然景色与乡土石质民居相映成辉,集垂钓,爬山,观海等娱乐项目于一体。青山、绿树、碧海、蓝天,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自然造化,没有你看不到的渔村风情。青山社区是最具特色的休闲渔村,也是王哥庄的新名片。
一、村庄基本情况
青山村历史记载,于明“万历”年间大移民时形成的自然村落,距今已近600多年的历史,有“林、姜、唐、温、刘”等姓氏。先祖来自彩云之南。村落位于崂山最东南端,距青岛火车站约40公里,在崂山风景区太清景区内,距太清宫仅2公里。村庄现有人口2560余人,865户,民风朴实。下设16个居民小组,从业人员1600余人,其中65%从事与旅游有关的第三产业。现有耕地974亩,山林6000余亩,茶叶300亩,村庄占地面积1600余亩,海岸线长度7.2公里。村落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村民集中住在紧临垭口的东北部海滨山坡上,多为红瓦覆顶的二层传统石质建筑小楼,建筑选材因地制宜。“乡土”是居住景观的一大特征,突出表现在运用当地天然石材,形成了简洁素雅、朴素和谐的民居“乡土”气息。村落道路坡度大,弯曲多,为防雨水冲刷,多用石块铺平。因宅基地标高难以统一,建造民居便依山就势,沿河顺坡,自前向后,步步登高,院落门窗半掩半现,山墙屋顶高低错落,保证了每家每户良好的视野、朝向、通风、采光。村落布局随形就势。冬季北向寒风凌冽有山遮挡,可减弱风势,起到避风御寒的作用,村落布局多是靠北山、南临河,因地制宜,利用不宜耕种的坡地建房,村落内有一个颇具规模的码头。长约200余米,百余条渔船停靠在港湾内。东侧背依“黄山头”,南临“三亩顶”,两山之间形成了一个天然港湾,面积约1平方公里,湾南建有防浪坝已百余年,方便了村落村民历来垂钓、捕捞、补网等渔家生活,并取得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蓝天碧海,青山相映成辉,青山、梯田、茶园、村落、渔港、海湾、海洋、海岛相互映衬,共同形成了一道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优美渔村风景,构成了一副壮丽的山、海、天画卷。
二、 休闲农业产业特色:
青山特色渔村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蓝色经济,统筹发展特色渔村的旅游业、休闲渔业、渔家宴等相关产业。青山社区从前是渔、农结合村,全村共有耕地940亩,多为陡峭梯田,每人平均不足0.4亩,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全年只能靠天吃饭。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土地责任制承包,社区居民以种田略足温饱。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将部分土地进行了退耕换林、退耕换果180余亩和发展崂山茶的种植,现有崂山茶300多亩,是发展高效农业的有利产业。
青山社区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海岸线长7.2公里,有青山湾、三亩前湾、试金石湾等多处海湾,湾内鱼贝等海产品丰富繁多,是自然盛产海参、鲍鱼的最佳地,海上养殖400多亩,有鲈鱼、黑头鱼、黄鱼等多种鱼类,有网箱养海参、鲍鱼、扇贝养殖等。同时利用青山湾、三亩前湾、试金石湾大力发展人工鱼礁进行海洋牧场建设、改善海洋生活环境,促进渔业资源的恢复,大量增加优质鱼类和海珍品的产量,为渔业、休闲渔业、海上垂钓奠定了基础。当前青山特色渔村以旅游业、休闲渔业、渔家宴等彰显渔乡风俗,品味渔乡风情为目标,建设“一街”、“一线”、“一码头”。 “一街”是指青山社区原办公楼同周边中心街,建设独具渔村特色的的餐饮及饭馆;“一线”是指青山旅游码头至“钓鱼台”海岸线,欣赏独具特色的石岩礁,观看五颜六色的岩石图画,鹅卵石滩,讲解“晒钱石”、“八仙墩”、“钓鱼台一字诗”、“张仙塔”、“人参窝子”等民间传说;“一码头”主要指在码头周边开展垂钓,游客参入式捕捞及修补渔网等互动体验活动,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推出住渔家店、吃渔家饭、观东海日出、打造观山、观海、观日出、赏花、赏石、赏岩石画的旅游佳地,建成集渔村观光、港湾休闲、渔家乐、捕捞体验、海上垂钓等,接待、服务、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渔村”。
主要特色体现在:渔家乐;“吃渔家宴,住渔家院”的乐趣,体验渔村特色文化,感受渔村民俗风情。观东海日出、赏花、赏石、赏海洋岩石壁画、观东崂画卷。与茶农互动采茶、炒茶、品茶。与渔民一起体验海上捕捞、海上垂钓等休闲渔业,参与干鲜海产品的收获和加工。
三、 发展思路及做法和成效:
推动“青山特色渔村”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是将优化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改善发展民生,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提升“东海崂山”旅游观光文化及“青山特色渔村”民俗文化,推动旅游品牌出精品,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村庄居民经济收入,使村庄和谐有序健康的发展。
当前“青山特色渔村”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在保护风景名胜的前提下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先后有区、街两级投资2000余万元,对村庄的旅游基础设施:石牌坊、旅游进村路、停车场、1400平方米门头房、旅游码头、500余米的仿古“渔村特色一条街”等进行了投入建设。“青山特色渔村”在2012年度被评为;中国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以上项目的建设和落实直接带动了村庄村民发展的积极性,目前已有百余户村民加入了“渔家宴”“渔家客栈”的经营形成了规模效益,带动了当地农业特色产品的生产和发展,对村内的集体闲置房屋加大招商力度,招商引资了1800余万元进行了民俗文化风格装饰装修,解决了游客来渔村吃、住、游、购、娱的问题。为“青山特色渔村”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生态文明、传统民俗风味浓厚,充满活力的“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奠定了基础。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