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经适房补贴“货币化”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 2010-09-20 18:21:00
费三元
日照低收入者经过申请、摇号、公示等环节有望拿到政府资助的部分购房款。
“这孩子爱看‘闲书’,好在他有他自己的房间可以做书房。”9月16日下午5时许,在日照市林海小区13号楼2单元103户内,39岁的下岗职工刘霞边整理着孩子的书架边说。一年前 ,他们一家三口还住在低矮的平房里,而今却已住进了88平米的楼房。刘霞家的22万元买房款中,有5.7万余元是由政府发放的“房补”。而像刘霞这样近年来得到政府购房款补贴的家庭,全日照市共有5000余户。
不集中配建经济适用房,而是向低收入者直接发放一部分自购住房的“真金白银”,这种住房补贴方式,已在业界被誉为“日照模式”。今年8月,“日照模式”入选中组部《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系列案例选编》,成为全国各地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参考的样本。日照当初为何要改革经适房模式?新模式的优点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到日照寻找答案。
■缘起
经适房在这里曾不招人待见
提起日照市城西郊的荣华小区,不少人心中至今仍会隐隐作痛。因为作为日照首个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它的目标受益者——当地中低收入居民最初并不领情。
16日下午,日照市住房办副主任刘源向记者回忆了那段往事:1999年,日照市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在取消了福利分房后,启动了首个经济适用房项目。和其他城市一样,日照市最初也选择了“集中配建”的经适房建设模式。经过选址,首个经适房项目被建在了城西郊,也就是现在的荣华小区内。当初选址在此的原因之一,是看中周边有水泥厂、化工厂、地毯厂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很多符合经适房申请条件者都在这里就业。这样,房子建好后,可方便申请者上下班。
这个项目首期4万平米共700套房,2000年正式对外销售,销售价格为每平米750元,仅是当时市场价的一半左右。按照政府部门设想,首批经适房应该很受欢迎。
然而,意外发生了。房子上市后,鲜有人来买。“配套设施差,地理位置偏,出行不方便。”“住在那里感觉等同于‘贫民窟’,有些低人一等的感觉。”“那么多低收入者住一起,形象不好,恐怕将来孩子找对象也会有麻烦”……人们列出了一大堆不愿买房的理由。
据统计,直到2003年,这700套房子在近4年时间内才卖出450套。荣华小区成为日照市首个也是最后一个经适房项目。它以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告别了历史舞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