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小户型房租上涨 大学生重睡上下铺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 2010-07-17 08:17:00
费三元
近年来,"大学生公寓"广告牌随处可见。
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想自个儿在青岛买房那是奢想;租房呢?也不容易。记者近日从多家中介公司获悉,受房产调控新政影响,不少潜在购房者选择继续租房持币观望,再加上旧城改造加快、部分房东提高房租价保值增值等原因,岛城中低价位房源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等低收入群体由南向北大转移,到四方、李沧等地段租房住。不仅如此,为了减轻租房压力,几个人合租的、重睡上下铺铁床的、“拆”房子当二房东的……各种住房招数都搬了出来,记者近日走近了这一群体,发现他们的“蜗居”生活确实不易,很多人也由此呼吁:将来的城市公租房,能不能把非本地户口的外来人员也纳入保障范围?
每人三百租下老房 为留青岛,选择了“蜗居”
“我喜欢青岛,为留在这儿现在不得不辛苦一点。”24岁女孩徐立今年刚大学毕业,在家人介绍下进了青岛一家外贸公司实习。上个月,她与同学的姐姐合租了大窑沟附近一套月租 600元的老房子,从此和她的许多大学同学一样,开始了在外漂泊打拼的“蜗居”生活。
“当初租这房子是为了上下班方便,心想平常也就回去休息一下,不用太讲究,等搬进去后才发现真不好住。”徐立租的房子是年代久远的筒子楼,屋内所谓的两个房间,是由房东将原先一间大房隔成的两个小房,每个隔间仅有六七平方米,只能放进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写字桌。最让徐立头疼的是,房子没有独立卫生间,楼内三家共用一个厕所,为了使用高峰期不排队,每天早上都要早起半小时去“占位”,天热了也没地方。
透过只有十几厘米高的小窗户,徐立看着街上攒动的人流叹了口气。“我特别喜欢青岛这座城市,目前生活虽有些窘迫,但我想这只是暂时的。”徐立给自己规划了长远目标:十年内在市南区买一套小房子,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但我短期目标是努力通过公司实习期,这样工资就可以从 800元涨到1500元左右。”她告诉记者,等她转正后,她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新租个住处,“要求不高,一定要带个卫生间!”
很多学生选择合租 房租每月500元最抢手
“经济条件不一样,选房需求也不一样,不过目前大学生能普遍接受的价格也就500元左右。”佰家房产鞍山路分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流行一种“大学生公寓”,价格稍便宜,但住的人又多又杂乱,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还是宁肯合租套房。
“上月我手里有套抢手房,在洛阳路和人民路附近,是1986年的房子,两室一厅,大间500元,小间300元,上午刚贴出房源信息接着就有人打电话去咨询,下午就被几位刚找到工作的学生租了去。”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间房500元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便宜,如果住两个人再分摊就更划算了。当然房价便宜,设施肯定简陋,多是简易装修或是毛坯房,地面是需要好好打扫的水泥地,大小也仅50多平方米,房内只有简易家具,连普通家电都不会配备。
“这边距离学校近,吃饭方便些。”今年刚从青科大毕业的小刘和同学在胜利桥附近合租了一间房子,月租500元。小刘告诉记者,他现在还在找工作,就在学校附近先租个房子住下,寻找一下就业机会。他所居住的房间条件比较差,除了一张床、一个写字台,还有一个电视,就啥也没有了,甚至连厨房都没有一个,吃的每天就到学校附近的小摊上解决。小刘说有不少跟他相同情况的学生住在附近小区,安全上可以放心,有什么事儿相互也有个照应。
房租价格越来越高 “租房大军”向北转移
据了解,前几年岛城一些城中村或老式居民区一直是刚毕业大学生和“蚁族”们的首选聚居区,但随着近几年旧城改造进程加快,麦岛、吴家村、西镇等房租廉价区域正在加速消失,这也给很多低收入者带来了新的租房难题。加之楼市调控新政出台、大批毕业生离校等原因,今年入夏以来,岛城房屋租赁市场上的低价位房源越来越少,且已呈现提价趋势。
“今年房产调控新政原本就引发不少购房者持币观望、继续租房,再加上临近大学生毕业,租房需求又增多了,房租自然只升不降。另外,八大湖小区等旧城区又在拆迁,导致市内中低价位租赁房越来越少,价格也比往年走高。”21世纪不动产鑫居宁夏路店工作人员介绍,7月以来,市南市北两区的租赁房年租金,已经比上半年上涨了约2000元,而在市南区一些位置较佳,房源相对新一些的小区,年租金更是上涨了4000元左右。据介绍,涨幅较快的主要是一些面积三五十平方米的小房子,户型较大的房源价格上涨幅度不大,但由于原价本来就偏高,租的人也就少。
“房租涨价逼着年轻人只能从南至北大转移。”四方区杭州路上一家小型房屋中介店的店长王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市南市北租房价格高,不少年轻职员或刚毕业的大学生转至四方、李沧和崂山区居住,进入7月份以来,他们每天都会接到近 30个租房咨询电话,连往常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经常住的简陋平房,都成了大学生毕业争抢的房源。
调查 这些区域是“蜗居”房源集中地
记者了解到,由于租金相对较低等因素影响,以下六大区域已经成为包括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内的诸多年轻人租房的首选。
1.市南区宁夏路周边
在市南区宁夏路附近,尤其是广电大厦、大润发和逍遥路周边,聚集了大量在此租房的年轻人,他们大都是在香港路周边上班的白领。这个区域交通便利,套二房月租金有的房东要到2000元左右。
2.市北区山东路北段
山东路北段由于紧邻人才交流中心,不少准备在青岛找工作的年轻人都偏爱在此落脚。这里大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房源,户型小,套二房月租金为1600元至1800元,此处交通、生活便利。
3.市北区错埠岭一带
错埠岭小区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房子都已被房东出租,租金也较低,一般花1200元至1500元就可租到套二房,不足之处,就是部分房源冬天没暖气。
4.四方区海云庵周边
四方区不少新建小区近年来也颇受年轻人青睐。比如兴隆路上的几个大型小区,环境优美不说,一套套二房月租金仅为1200元至1500元,唯一不足就是购物、交通不是特别便利。
5.李沧区李村公园附近
由于李村公园离李沧区比较繁华的京口路、书院路、九水路、夏庄路都不远,也有通往全市各区的公交路线,且生活方便,不少年轻人选择在此栖身,一些装修还可以的套二房月租金在1000元左右。
6.崂山区各大学周边
由于紧靠大学,且环境优美,不少毕业生都喜欢五六个人在此合租。比如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松竹新苑等小区,装修好且家具齐全的套二房月租金在1700元至2000元。此外,在香港东路青大附近,如亚麦花园等还有一些大学生公寓出租。
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租房压力越来越大——
企业建公租房可行否
“一个人租一套房子根本承受不起!”26岁的楚小姐2009年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刚毕业时和同学合租,工作一年后攒了一些钱,在浮山后四小区花1400元租了一处套二房,但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交完房租就所剩无几了,于是她又通过中介把其中一间稍大些的房间转租给了两个女孩……谈及年轻人的租房压力,也有专家表示,相关部门应根据情况,扩大公租房申请范围,不要让外来务工人员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处于“边缘化状态”,要让其远离租房难的困扰。
“学生公寓”真火爆
记者近日在山东路人才市场门前看到,一块“大学生公寓出租”的广告牌非常醒目。“现在不少年轻人都租学生公寓,按月交房租,压力小。”该公寓负责人介绍说,每个铺位月租金为120元至260元,都设在附近居民楼内。
记者来到人才市场附近另一处大学生公寓,公寓位于负一层,门外的晾衣绳上挂满了洗完的衣裤。“没有被褥的入住者,我们可以先提供。”前台的一位女子热情地介绍说。当记者提出想找两人间时,该女子称两人间是每人每月270元,早已被订空了,四人间也没有空余,只剩下几个六人间还有空余床位。
“安全你绝对放心,晚上11时准时关门,也禁止房客带朋友来住。”这名女子补充说,在这里居住的都是学生和有正当职业的人,价格也很便宜,可按月支付。
扩大公租房申请范围?
从原先的单独租房,到后来的合租、当二房东,再到如今的“公寓”,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年轻人租房难度逐日增大。
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刘同昌表示,目前年轻人租房困难,一方面与工资不高等经济条件有关,另一方面就是房价太高。房价高企与租房难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刘研究员同时提出,目前青岛市加大投入,为低收入人群建设了大量公共租赁房,但尴尬的是,由于门槛过高,很多公租房都空着,而与此同时还有一大群人为租不起房子而发愁。“政策应该与时俱进,适当降低门槛了。”刘研究员认为,相关部门不应让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和准备在青创业的毕业生等人群处于边缘化状态,应该根据现实情况,适当放宽条件,扩大公租房的申请范围,让更多的人群远离租房难的困扰。
已有企业开建公租房
今年2月3日至3月19日,河马石租赁房开始公开配租,接受市民申请。根据青岛市《关于公共租赁住房配租管理的意见》,申请者须同时满足以下4个方面的条件:家庭成员具有市内4区常住户口,其中至少有一人应达5年以上;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人均月收入介于610元至915元;家庭财产总额在家庭年收入标准上限4倍以下。
记者了解到,仅仅其中“常住户口”一项,就将青岛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挡在了门外,而“收入限制”又基本挡住了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群体。尽管市住房保障中心将申请条件进行了适当调整,“收入限制”由610元至915元调整为610元到1277元,但仍只限于青岛市常住居民。
市住房保障中心保障处处长陆杰荣告诉记者,青岛公租房目前走在全国最前沿,其建设和发放制度也一直在摸索。但政府的能力毕竟还是有限的,且外来人口逐年增多,要将在青的外地人纳入公租房范围确实难度太大。他同时表示,目前公租房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投资,另一种则是由企业和开发单位投资,并服务于该企业及单位的员工。当前,青岛开发区已经有不少企业率先建起公租房,供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居住。(记者 李雯 孙倩 陈界交)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