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特别关注

市民抢搭新政末班车 二手房交易排号排到下周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赵健鹏   2009-10-30 15:00: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什么?办二手房交易手续要等到下周四!”昨日上午,刚在市北房产交易中心领到号准备办二手房交易手续的郭先生得知要等这么长时间吃了一惊。记者了解到,市内四区的二手房交易自今年6月份起已连续4个月超过3000套。进入10月,这股交易潮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日益高涨。昨日,青岛市房产交易中心仅用两小时就发完了预约第二天办业务的220个排队号码。一拨抢搭二手房购房优惠政策的高潮已经在岛城提前上演。

  排号办手续要等到下周

  昨日上午8时30分,市北区房产交易中心已经是人山人海,准备办二手房过户的郭先生还在为自己的房子卖掉了而高兴,当工作人员递给他办理业务的号码并告诉等到下周四来办理时,郭先生此时才知道二手房交易的火爆。“我们采用的顺延放号的方式,只要市民来了就能领到号,但因每天只能办理200个二手房交易的手续,目前排队等待办理手续的已经排到了下周四。”市北区房产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市房产交易中心。昨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来到市房产交易中心,一个写着“登记收件号”的友情提示牌已经摆在领号处。“交易的人太多,我们现在已经提前发放一天办理业务的排队号码,但不到两个小时,220个号码已经全部发完了。”市房产交易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情况进入10月份后已经变得非常正常。

  二手房交易月超3000套

  记者从青岛市网上房地产公布的信息看到,进入6月份后,市内四区的二手房交易持续火爆,连续4个月签约成交量均超过3000套。其中仅市北区二手房月成交量就超过1000套,市南、四方区月均交易量在700套左右,李沧交易量在600套左右。

  “从目前来看,10月份的交易量超过前4个月的可能性非常大。”市房产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目前的交易情况来看,二手房交易市北最多,而李沧区受新盘开盘数量较多的影响二手房成交量反而不如其他3个区。“60平方米以下的房源成交的情况非常好,这部分房子总价低,容易被市民接受。最热的地段主要集中在李沧区金水路和市北区合肥路、南京路路段。”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这种情况,他们已经延长了工作时间,开放更多营业窗口,但交易量始终在“高位”运行。

  市民抢搭新政末班车

  抢在二手房购房优惠政策结束前交易成为当下岛城二手房成交量火爆的一个主要原因。据介绍,2008年11月20日,青岛市下发《关于支持居民购买住房的意见》,对市民购买二手房或改善住房条件作出了包括贷款、税费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新政的实施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距离新政的结束还有两个月了,市民抢在新政结束前交易房产享受优惠。”市房产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李先生打算以55万元的价格出售自己的房子,再买一套131平方米的套三房,仅在税费上可节省将近8万元,新房的家电家具钱都省出来了。

  另一个导致二手房交易火爆的原因是市民心态的改变。今年上半年,岛城房地产市场较冷,下半年楼市回暖价格回调,很多市民开始出售自己手中的房屋,购买新房。而今年青岛旧城改造、拆迁建设较多,很多市民选择了货币补偿,他们中的不少人也进入了二手房交易市场。

  相关链接

  《关于支持居民购买住房的意见》出台5项实施细则:购买自住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的,商品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下调至20%,二手住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下调至30%。在符合贷款条件的情况下,商品住房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40万元、二手住房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25万元。个人转让自用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住房的,一年内又购买住房改善居住条件的,个人不负担营业税及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个人将购买超过2年的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外销售的,个人不负担营业税及附加。一户家庭中以18周岁以上子女名义购买住房的,可比照首套住房贷款政策执行。普通住房的建筑面积标准由120平方米调整到144平方米。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上、144平方米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为1.5%。

amy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