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青岛楼市开局旋即入冰点 多日出现零成交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2-02-02 09:24:00
费三元
昨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公布了2012年1月全市房地产市场成交数据,统计显示,受春节、楼市调整政策影响,上月全市新建住宅共成交2145套,与去年同期相比少了一万多套,与同样受春节过年影响的去年2月相比,也少了近800套。今年开局没有实现“开门红”,看来楼市观望坚冰依旧未打破。
■统计数据
多日出现零成交
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昨日公布成交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全市新建住宅共成交2145套,四方区以761套位居第一,但除四方区外,其他区市的成交量多为一百来套,市南区、崂山区、即墨市、莱西市四个区市都不足百套,其中市南区、崂山区均分别成交44套,即墨市成交84套,莱西市为92套。高新区仅有2套成交量。而去年1月,为了与即将出台的楼市限购令“抢时间”,全市新房成交激增,达到12888套。与其相比,今年1月的成交量惨不忍睹,少了一万多套。即使是与同样受春节过年影响的去年2月相比,也少了近800套。
尤其是春节期间多日出现零成交。统计显示,1月22日至28日春节假期期间,岛城新建商品住宅仅签约两套,春节期间岛城楼市以冷清收场。业内人士指出,春节本来就是走亲访友的节日,楼市一向不热闹,但今年比往年更惨淡,受调控政策影响,今年楼市“倒春寒”提前而至。很多售楼处早早放假,年后上班的时间也从往年的正月初六推迟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成交下滑
态势越演越烈
二手住宅方面,列入交易统计范畴的市内七区上月共成交1296套。市南区263套、市北区277套、四方区200套、李沧区159套、黄岛区193套、崂山区74套、城阳区130套。从面积区间上来看,60平方米以下的及60-90平方米之间的最受欢迎,分别成交了428套、439套。而在新建住宅上,建筑面积在60-90平方米之间的新房卖得最好,全市共成交了1304套,超过总成交的六成。
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张斌指出,其实全市新房成交的下滑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就特别明显。对比一下2010年与2011年的9-12月份成交数据即可看到差距之大。2010年9月成交9503套,10月13517套,11月11474套,12月13735套;2011年9月7849套,10月7427套,11月8078套,12月9000套。与此同时,全市新房存量却继续攀升。截止到昨晚7时,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网上房地产”实时数据显示,全市可售房源突破14万套,达到147441套,可售项目高达1256个。这给2012年岛城楼市开局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房价下降
覆盖面大幅扩散
1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温家宝总理再次将房地产调控作为重点工作,他表示,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这为2012年全年楼市定下了基调。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分析表示,这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讲是雪上加霜,春节黄金周被监测的20个主要城市中,有16个城市的楼市成交量同比下跌,且11个城市的成交量跌幅超过50%。数据显示,随着调控深入推进,自2011年10月份以后房价环比下降覆盖面由此前的相对缓慢扩展转为大幅扩散,房地产调控效果开始大范围持续显现。
■信贷政策
从严局面仍未缓解
但同时,春节后地方银行释放出房地产市场的积极信号:在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方面,一些银行有所行动,部分中资银行首套房贷利率已逐步回归“基准利率”;部分外资银行甚至出现优惠利率折扣。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表示,整体房地产调控包括两方面:去投资化,以及鼓励刚需、改善性需求,因此去年一些银行提高首套房的首付比例和利率,是基于自身盈利能力的考虑,与政府调控方向并不一致。现在回归基准利率并不代表调控放松,因为鼓励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本来就是调控的应有之义。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此举肯定会刺激刚需,但程度要看优惠的程度。市场回暖需要一个过程,今年不太可能显著回暖,所以暂且不必担心会影响调控效果。虽然年初整体贷款环境有所好转,但是在未有重大利好政策出台前,信贷政策的从严以及紧张情况仍未完全得到缓解。预计今年整体房贷走势仍会处于稳中有降态势。记者 孙静芳
相关新闻
房产有问题可在线咨询
昨日记者从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获悉,自下周起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将集中组织开展“网络在线问政”活动,市民可就房产交易、物业管理、保障房申购等方面政策提意见或建议。届时,欢迎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网民朋友通过青岛政务网、青岛房地资源网 “在线问政”平台(网址:http://www.qingdao.gov.cn/n172/n16914578/index.html)积极参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