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敢当时评

文化基因如何植入孩子生命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惠 心   2014-09-15 16:02:00

关键词: 三字经 植入 文化基因 文化密码 宝宝念诗

  唐诗里的明月与清风,一样徘徊在今人的窗前;伯牙的琴鸣与杜诗里的猿啼,交织成文化中国不散的回声。流淌在华夏儿女文化血脉中的典籍,是中华民族凝聚为“文明型国家”的文化密码。“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看法,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也引发了对教材编写、教育方式等的舆论关注。连日来,我们收到不少邮件、微信,大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其中浸透着这样的共识:将这份既传统又悠远的文化基因嵌入下一代人的心灵,需要从家庭到学校、从个体到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今天起,我们将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选取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读者的来稿,听听大家对文化基因培植的建言思考,一起来感受这份同频跳动着的文化脉搏,分享我们共同的文化呼吸。

  ——编 者

  在家教中自然融入诗教

  翩翩妈

  翩翩出生后,我偷懒拿唐诗给她催眠。每晚,就着昏黄的台灯,一首首轻轻吟诵出来,翩翩就慢慢沉入梦乡……

  翩翩本能地喜欢旧诗的抑扬顿挫,音还咬不准呢,奶声奶气特别可爱:“昨日入城细(市),归然(来)泪满襟。遍身柔奇(罗绮)者,不系(是)养蚕银(人)!”我把唐诗编成故事:“有个农村的女孩子,养了很多蚕。蚕丝织成丝绸,做成衣裙,可漂亮了,可她却穿着粗布衣服……”她百听不厌。

  一次,我要出国一个月,临行前一夜没睡,唧唧哝哝录了一盘唐诗及唐诗故事磁带。这盘磁带成了翩翩的至爱,每晚都吵着要听“妈妈唐诗”,发着高烧还在絮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进幼儿园后,翩翩不能和古典诗词耳鬓厮磨,几乎忘光了。直到小学一年级,我查资料去翻《古文观止》,已识了3000多字的翩翩跟过来看,第一篇就是《郑伯克段于鄢》,很长,她读几遍就背出来了,看着注释居然能大体明白。这份颖悟,想必与二到四岁时背唐诗大有关系。

  翩翩从小就把妈妈和诗词混为一体。妈妈诵诗时特别有感染力,诗词也跟着动人。古文的基因,就这样如母语般植入她的血脉。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在家教中融入诗教,或有助于滋养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即便从功利角度,孩子以后阅读、作文都不是难事,省了多少烦恼啊!何况,古诗词对音律讲究到了极致,朗朗上口的东东,孩子都喜欢,比一些胡编的儿歌强得太多了。

  (作者为新浪育儿论坛网友)

  回望传统更需要爱与美

  惠 心

  家中有大小宝宝的,我都会向他们推荐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宝宝念诗”。与我有共识的人不少,2013年最后一天才诞生的“宝宝念诗”,已拥有数万粉丝,平均每篇阅读量4000左右,最高点击量超过10万。

  “宝宝念诗”为什么会火?有人说搔到了家庭教育的痒处,也有人说契合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潮流。都对。可它还提醒我们:将传统文化的基因润物无声地植入孩子的生命之中,需要有浓浓的爱与美。

  家庭传统文化教育中,须有“爱”。“宝宝念诗”就是一个父亲与女儿的诗情对话。在陪伴女儿成长的10多年里,作者韩可胜教了女儿700多首古诗词。整个教育过程,就如父女之间的游戏,爱在其中。

  家庭传统文化教育,还得“美”。古诗词本身就是美的经典,如果配上优美的赏析、与诗词意境相通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国画,恐怕念诗也就成为孩子最美的记忆。

  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更要“活”。古诗词上下数千年,与现今生活相去甚远。因此父母教育孩子时,尽可能与时令、时事相契。七夕时节,念宋代秦观的《鹊桥仙》,可以贴上牛郎织女星图;秋天降临,可以借机告诉宝宝“金秋”不是指颜色,而是说“木、火、金、水”之“四象”中秋属“金”。天文、地理、历史、民俗,融入其中,孩子无须死记硬背,知识自然而然积累起来。

  只有这样活生生的爱与美的熏陶,才能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孩子的生命,为他们留下最重要的一抹文化底色。

  (作者为上海心理咨询师)

  在传统浸润中发现快乐

  何淏儒

  儿时,妈妈骑自行车送我上幼儿园,这便是我学习《三字经》的时间。妈妈一边蹬车一边背诵三字经,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跟着背,久之便记下不少句子。妈妈说上半句,我就对出下半句。就这样,我在自行车后座上学完了《三字经》。

  那时,我只是单纯的记忆,并不了解《三字经》中的典故和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其中一些道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是说从小要努力学习,不能浪费青春;“首孝弟,次见闻”则教导我们首先要懂得伦理,其次才是学习知识。

  传统文化的学习,浸润于我的成长期。七八年过去了,《三字经》所讲的道理已融入心中:在家里,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到学校,尊敬老师、帮助同学;生活上,做到有爱心、诚实守信等。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熟读《三字经》久了,也会爱上其他的传统经典,爱上方方正正的汉字。我的书法也是从被动写字到主动练习。读书、练字、感悟、践行,今天我发现,父母不经意间对我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对学习、生活帮助很大,而且能让我在精神层面发现更深沉的快乐。

  (作者为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初一学生)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15日 05 版)

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4/0915/c78779-25660222.html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