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正永: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来源:人民日报 2014-09-09 11:12:00
去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响应。一年来,陕西省自觉主动实践这一战略构想,不仅使经济转型发展明显提升,而且对这一顺应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对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加充满信心。
立足大布局
拓展新视野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连接在一起,为我国加快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全面发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为促进区域共同繁荣和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顺应国际格局“亚洲崛起”的深刻变化。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亚非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力逐步上升、地位不断提高。在这种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习近平同志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拓展了我国和平发展的道路,加强了我们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多层次互促互惠合作,有利于我国战略机遇期的保持与维护,保障我们和平发展的基础条件,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彰显“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世界繁荣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扩大欧亚地区市场规模和激活发展潜力,推动区域的大合作、大交流、大发展,造福各国人民。
体现“包容性发展”的大国思维。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同发展,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消除疑虑和隔阂,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建设“一带一路”,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展示了我国积极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共建“一带一路”,搭建起一个让人们更多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新平台,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发展范式,使中国的治国理念和发展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分享,为推动世界繁荣发展增添中国力量。
打造区域发展战略的“升级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新中 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解决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重要论断,推动内地走上了工业化之路。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以东部沿海率先发展开启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江泽民同志不失时机地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胡锦涛同志提出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丰富和拓展了我国发展必须兼顾地区平衡的战略思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区域发展与对外开放紧密结合起来,使国内外联动、区域间协同,东西并举、海陆兼顾,推动从线到片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使我们有了更宽的发展视野。
开辟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是由一个个区域梦想汇集而成的国家梦想。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破除开放不足的瓶颈制约,增强经济发展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安全;有利于强化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发展优势,做强海洋经济,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有利于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推进区域合作,开辟了实现中国梦的新途径。
践行大战略
迈出新步伐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按照习近平同志“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抓紧编制“一带一路”总体规划,研究推出具体措施,努力拓展国际合作的新空间。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与中亚各国的交往交流源远流长,有条件有基础成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有责任有信心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一年来,我们主动把陕西发展融入建设“一带一路”大格局中,抢抓机遇、向西开放,顺势而为、先行先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上迈出了新步伐。
搭建政策互信平台。抓住国家批准建立西咸新区、赋予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的使命,以深化与中亚地区交流合作为重点大力推动全省向西开放。在第五届欧亚经济论坛上,我们积极倡导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国家共同发布《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形成了沿线国家共同推进的共识。组织召开丝绸之路沿线20个城市市长圆桌会议,省会城市西安与土库曼斯坦的马雷、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等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并开展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快建设西安浐灞领事馆区,推进中亚各国在西安设立领事馆,积极在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设立商务机构。
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坚持以交通促交流,着力构建联通中亚的铁路、公路、航空交通网络。全省高速公路已超过4300公里,形成东西南北的重要枢纽。西安至哈萨克斯坦热姆的货运班列“长安号”列入国家“中欧快线”,实现常态化运行,亚欧大陆桥陕西段的通行和辐射能力全面提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新增国际(地区)航线4条,国内外总航线达到243条,今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1365.4万人次,国家首个航空城实验区落户西咸新区,丝绸之路航空枢纽加快建设。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开通运行,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进展顺利。
深化贸易投资合作。以大通关为抓手推进贸易便利化,优化通关作业流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口岸实现“72小时过境免签”,西安被列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加快推进新能源、节水农业等9个陕哈合作项目。推动一批陕西优势企业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合作。2013年底,陕西企业累计在中亚设立境外企业6家,中方实际投资总额4.4亿美元,陕西对中亚五国进出口额达到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7%。
积极打造区域金融中心。以促进货币流通为目标,举办欧亚经济论坛金融合作会议和西安(浐灞)金融高峰论坛,加强与国家金融管理机构和国家开发银行的沟通联系。启动西咸新区能源金融中心建设,构建离岸人民币回流机制,打造中国向西开放的能源交易中心和结算中心。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国银行全球客服中心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证监会、保监会等分支机构已签约入区。
加强教育文化交流。充分利用陕西文化、文物、教育等资源优势,广泛开展教育合作。在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的基础上,又相继成立西北大学中亚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学院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现有中亚国家1200多名学生在西安各大学就读和培训。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成功,陕西7处遗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建设以“汉风古韵”为主题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区,编排大型歌剧《张骞》。目前,正在与文化部共同打造首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建设新起点
开创新局面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陕西在国家发展布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我们要立足自身、做好本职,紧紧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谱写实现中国梦的陕西华章。
发挥区位优势,建设交通物流新起点。道路联通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前提。我们将充分利用陕西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建设通江达海、陆空联运、无缝衔接的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快形成便捷高效的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西安国际航空港,开通更多西安到中亚、西亚、欧洲旅游航线及货运班机,打造丝绸之路空中走廊;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推动中国西部—中亚国家高速公路对接;尽快建立新欧亚大陆桥快速交通干道,开通西安至中亚旅游列车,加快推进西安至兰州、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建设。整合提升综合保税区功能,打造国际商品物流集散中心。
释放科教潜能,建设科技创新新起点。陕西拥有80所普通高校、102万在校大学生、1000余所科研院所、22万科技人员,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点和密集区。依托各类科技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纺织、装备制造和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合作。加快杨凌旱作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加强旱地作业与设施农业、环境调控与节水灌溉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撑,在中亚国家建设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国外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
强化互补联动,建设产业合作新起点。我们将从沿线国家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发展趋势出发,寻找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和共振点。加强与中亚、西亚、俄罗斯等能源资源合作,加大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太阳能、风能等能源领域的合作开发力度。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电子信息、通信等高技术企业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投资兴业,支持工程机械、汽车制造以及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等企业到劳动力富集、靠近目标市场的国家扩大生产经营,引导钢铁、水泥等企业到资源富集、市场需求大的国家建设生产基地,释放富余产能。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建设“中国—中亚经济合作园区”、特色出口商品基地和中亚5国能源交易平台,吸引沿线国家各类企业在陕设立分支机构和生产基地,加速高端要素聚集。
传承历史文化,建设文化旅游新起点。我们将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成功为契机,与沿线国家共同开展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合作举办艺术节、电影节等活动,引导和动员民间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扶持创作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文化艺术精品,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利用西安现有中亚人才培训教育基地的条件,积极拓展与中亚各国大学的合作。加强旅游合作,建设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联手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着眼货币流通,建设金融合作新起点。我们将着力构建西安与欧亚各国之间的货币流通平台,加快建设西安金融商务区、西安高新科技金融服务示范园区和西安曲江文化金融示范园区,吸引欧亚国家各类金融机构在西安建设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争取国家外汇管理改革试点,配合韩国三星电子等重大项目,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领域合作,加强银行间的网上支付、电子结算能力以及银行监管领域合作。同时,推动陕西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服务机构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共融发展。
“一带一路”始启一年,凝聚起沿线各国和地区的合作共识,显现出互利共赢的发展前景,促进了我们的思维更新、思路创新。我们坚信,随着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定能够释放出更多改革发展红利,一定能够激发出实现“中国梦”的新活力。
(作者为中共陕西省委书记)
http://cpc.people.com.cn/n/2014/0909/c64102-25622342.html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