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敢当时评

评职称学术化GDP缘于评价标准“高大上”

来源:大众网   作者:徐大发   2014-08-21 10:37:00

关键词: GDP 学术化 职称评审 教师 腐败

  作者:徐大发

  听到湖南教授做职称评委开房收钱消息的那一刻,北京一所著名高校教育学院的宋涛教授没有感到丝毫意外。“存在即合理”,在宋涛教授看来,一边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边是对掌握生杀大权的评委缺乏监督,“如果不把偏离的评价指挥棒拨回来,丑闻的发生难以禁绝”。(8月19日《中国青年报》)http://news.sina.com.cn/c/2014-08-19/050030706593.shtml?qq-pf-to=pcqq.c2c

  职称本来只是对教师技能的一种证明,但当职称与待遇挂钩后就必然由声誉演变为一种功利追求,也就继而产生职称评审的腐败土壤。因为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行政化“大手”的干预过多,教师基于总体得利与付出“成本”的算计,即使“腐败”一下也觉得值。

  当然,没有人乐意这样去“逐利”,但现实的逼窄决定一些教师这样去做:一是名额的限制,二是行政化的干预,三是数据化的支撑。职称评审腐败只是第二部,第一步还得有论文荣誉等硬件支撑。如果第一步不达到,有第二部也是枉然(特殊腐败除外)。

  不难看出,学术化GDP相对而言比较“公平公正”,它看得见摸得着有一定的说服力。这样的“硬件”比一些摸脑壳评定的“软件”要强得多。事实上,数据化时代,学术化GDP无论是对参评教师本人还是考量学校综合实力都是个明证。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职称评审追求学术化GDP不好不对,只是要反思这种评价标准合不合理科不科学。长期来,不仅仅是评职称,高校对教师的业绩考核也是偏重于看其发表论文的科研成果,也就自然造成一些高校教师重研轻教现象。“教师”变成给科研打工的“匠人”,越来越脱离教师教学的本质,也脱离了大学育人的本质,这种“合理的存在”其实见惯不怪。

  之所以论文买卖成为一个内部公开的产业,评审拉关系、走后门,让学界人心涣散,学术道德日渐腐败。这是因为职称评审带来的名利冲动下的必然现象,钻营得好就是名利双收,“劣币驱逐良币”学术不端学术腐化也就在所难免。因为在客观上,买卖发表论文也是一种“公平竞争”。

  既然学术化GDP有着如此丰厚的利益,那么就要反思在职称评价的权重是否过大是否太“高大上”。那么,就要改变职称评审一味看学术化GDP的倾向,要改进评判标准,把老师吸引或倒逼到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轨道上来。譬如在评审教师职称时中看他的教学业绩,看学生评价,看说课教课的实际技能,看他的论文答辩等等,评审标准“接地气”了,那种片面追求学术GDP的局面就有望改善纠偏。

  有专家建议高校对教师采取“评聘分离制度”,打破职称的终身制,让职称“能下能上”,从根源上消除职称买卖的市场需求,使学术评价回归良性生态。窃以为这种建议不现实只是一腔情愿。职称能上能下会扩大评审成本和精力谁愿意?评聘分离如果仍旧与待遇挂钩就必然还会追求职称趋利。如果不改变评审标准“高大上”的问题,这种学术化GDP评审追求就不能从根本上扭转。

http://www.dzwww.com/dzwpl/gdzt/201408/t20140820_10877368.htm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