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微信十条”有感
来源:大众网 2014-08-08 11:01:00
我看“微信十条”有感
作者:墩墩智囊团
在微博引领网络舆论信息交汇主流场的同时,微信以其先天的QQ用户作为班底,打造了属于相对专属网络舆论私密空间的微信朋友圈。而这种看似私密空间的专属区域却因为各种公众号、营销号的介入而使得这种类社区式的网络舆论场性质发生改变,再加上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先天倾向性,使得造谣有了滋生的土壤,而由于微信朋友圈并不直接对外开放,并不能使微信圈谣言、不实信息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如任凭其有害信息进行类传销式串联传播到一定程度、阶段时,量变必然导致质变,谣言、不实信息、有害信息的负面影响积累必然超过宏观表征的阈值,从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所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出台是市场所需,法治所需。
昨日,国信办出台《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外界也称为“微信十条”,如果您细致看过相关规定,就会发现,不止针对微信,只不过现阶段是以微信为主要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可能后面还有微信2、微信3.不管是微信几都不能成为法外之地。当这条规定必然使一些习惯于造谣、习惯于传播不良信息、习惯于谣式营销的不法分子失去传播的土壤,果然已经有一部分人跳出来质疑这个微信十条是压制公民言论。如果你也有相同的想法,不妨跟我仔细分析下这个规定,看是不是真如那个人说的那样。
1.为什么要出台这个规定?
根据互联网企业及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受理的举报情况来看,广大网民对少数人利用这一应用发布涉恐、涉暴、涉黄等违法信息,肆意传播诽谤和谣言信息深恶痛绝。由于在微博舆论场的网民渐趋于理性,也因为其广场叫喊式的传播特性,特别容易被辟谣和打脸。而在微信圈的谣言传播由于其社区式的私密传播方式和朋友间先天的信任特点,无形中使得谣言、不良信息、有害信息如同癌细胞增长一般趋向潜伏。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危害我们的社会,左右我们的是非判断。所以必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使得舆论信息在法律的框架下健康发展、有序发展。这是法治之必然。
2.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为什么要遵守“实名制”?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谣言的打击,特别是微信谣言的打击最后都无果而返,为什么?因为由于没有实行“实名制”,而导致注册的人的真实信息无法锁定。才会使得大多数谣言制造者不能得到法律的惩罚。而这部分人就是抓住即时通信工具没有实行“实名制”的漏洞,肆意捏造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危害我们生活的各种不实信息,有害信息。一旦实行实名制,各种信息的来源有了最终锁定的人员,也就意味着大多数谣言制造者都能落地查人,为我们清朗网络空间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而且我们说网络舆论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现实中一样,在虚拟网络空间也是一样。
3.为什么要承诺遵守“七条底线”?
首先,我们来看是哪“七条底线”? 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七条底线不是公民的最高要求,是最低门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要时刻牢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现在有一些推墙党、凿船派通过各种心理诱导、煽动来割裂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国家情节、民族情节。仿佛西方什么都是好,中国什么都是黑暗的阴险舆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苦难中一路走来不容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深刻牢记这些屈辱史,恪守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底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自己份内的职责,对网络谣言、不实信息、有害信息说不!
4.真的如某些人说的《规定》将压制公民言论?
我一直不清楚这些人发表这样的推断是出于什么考虑,如果你仔细阅读这个规定,反而得出相反的结论,这个《规定》恰恰有利于保护每一位网民正当的言论。我们的网络空间不能成为杂乱无序、充满戾气的空间。其实反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包括那些公知标榜的西方自由民主国家,都不允许谣言、暴力、欺诈、色情、恐怖信息传播。自由和秩序是辩证的关系,任何个人的自由必须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行使,不能突破底线,妨碍他人自由。
5.为什么要对时政类新闻的发布、转载提出明确要求?
我们知道在传统媒体,新闻的发布、新闻刊载、转载都有一个新闻资质的要求。时政类新闻是非常严谨的信息传递,对于文字理解、时度把握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为什么?因为时政类关于政治大局、国家利益。如果没有任何法律要求,没有资质要求,随意刊载,随意变更标题。我们可以想象到时候会有如何的乱象?而这些乱象已经在一些网站的转载新闻中表现的一览无遗。曲解、标题党,有时候用一句话形容挺合适:只要能博得眼球,无所不用其极。
今天的社会,我们离不开网络舆论场,微博、微信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样,我们也应该认真维护我们身边的网络信息舆论场,谁都不希望身边充斥着失真信息、谣言和以造谣为乐的不法分子,让网络舆论场远离谣言,是我们大家都需要认真对待和竭力维护的。
http://www.dzwww.com/dzwpl/mspl/201408/t20140808_10802527.htm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