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敢当时评

让中国抗战纪念巩固世界和平前景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斐 王建华   2014-07-08 10:17:00

关键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和平正义 中国国民党 抗战纪念 和平外交政策

  原标题:评论:让中国抗战纪念巩固世界和平前景

  7日,中国高规格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77年前的今天,中国爆发了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群起抵御悍然全面侵华的日本军国主义。

  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其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时值6000亿美元损失的巨大代价,将日军主力牢牢牵制于中国战场,战略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体系形成,策应配合了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的作战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军国主义与德意法西斯在时空上的战略协同企图。

  中国的全民族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高度评价中国抗战的作用称,在亚洲,中华民族进行的另一场伟大防御战争则在拖住日本人。

  在亡国灭种之际,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超越阶级、政党利益,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而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一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与的全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

  经过8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赢得了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避免了自身被奴役的命运,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捍卫了世界的和平与正义,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改变了亚洲和世界的政治地图。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抗日武装力量,而这个共同的中国抗日战场则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其领导的军队从抗战之初的不足4万人发展到胜利时的100余万,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路线方针的正确性,印证了其在全国人民中所获得的巨大威信。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廉洁、高效、民主、坚决,也让国际社会深刻认识到了他的精神面貌。访问中共抗日与革命圣地延安的中外记者团美国记者爱泼斯坦曾发出“在延安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声音。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而明年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处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人类主流社会都在深刻反思战争爆发的根源,积极探求防止战争、实现持久和平的解决之道。因而,中国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亦被赋予深刻的世界意义。

  时下,日本军国主义的余毒残孽——右翼势力逆人类文明发展潮流、世界和平演进大势而动,正在发动一场新的“历史圣战”,它们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架空宪法、松绑战权,现实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潜在威胁了战后秩序格局。

  英国著名作家玛丽·雪莱曾说:“一个人走向邪恶不是因为向往邪恶,而是错把邪恶当成他所追逐的幸福。”日本右翼分子们正是因其错误的历史观和扭曲的价值观,而顽固拒认侵略战争罪恶记录,忤逆尊奉甲级战犯为“民族英雄”,并妄图分步复辟军国主义帝国。

  近代以来饱受外敌入侵的中国深知和平的宝贵,以纪念民族沉痛历史的方式反思战争的残酷,反对一切将本民族利益凌驾于其他民族利益之上的不义之举。前些日子,中国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一些珍贵历史档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正是与全世界一起缅怀历史、反思战争罪行的有意义行动。

  正如爱尔兰政治家埃德蒙·伯克所言:“邪恶的唯一胜利就是好人的无所作为。”二战初期的绥靖主义令执行该政策的有关国家饱尝恶果,反思战争历史也要汲取对恶之苗纵容的教训。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承诺绝不走上“国强必霸”的道路。这与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并行不悖的,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自全民族抗战起至今都是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只有越来越强大,才能更好地与世界和平正义力量一道,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文化传统不同、发展阶段区格,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守护人类未来的重任。

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4/0707/c78779-25249939.html

初审编辑:周传金
责任编辑: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