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敢当时评

官场派头足背后的双重文化迷失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李劭强   2014-04-17 08:55:00

关键词: 派头;文化原因;官场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 ,对 12万名(127461)网友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96.1%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官员的“派头”足,仅3.0%的受访者感觉身边官员“没什么派头”。(4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官员本不应该有特权思想,不应该想着如何特殊化,不应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特有的官员“派头”。这是常识,也是基本的为官之道。但遗憾的是,调查数据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些官员确实喜欢摆出官员派头。这个所谓的派头当然会因人而异,但是,其基本的特征是特权思维和特权形象。内在的特权思维,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了特权的形象。这种特权形象体现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于是,派头成为了一种综合的“官感”——在一群人中,人们通常能够通过气场和派头,来判断哪些是官员,是怎样级别和职务的官员。

  当派头成为一种外在符号时,内在的为官理念一定产生了变异。这种变异包括两个层面的文化原因。一是,官本位文化的延续。为官自然有为官的文化,为官的自我认知。但是,一旦这种文化上升到本位,就容易偏离轨道,产生异化。官本位文化就是如此,它让官员以及权力成为一个判断事物的最终出发点,结果,官员想以官样突出自身的分量,民众想以谄媚表现出对官员的尊重,唯上唯权成为了价值判断的中心。

  二是,耻感文化的消失。其实,有时一些人有派头也不是坏事,当派头成为他们的身份和标签时,会反过来制约他们,让他们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和做派,有没有损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但令人失望的,一些热爱派头的官员,通常又没有这种内在的羞耻文化,他们不会真的在乎自己的形象,他们也不会真的坚持表里如一,他们热衷于派头,只是因为其是身份标签。

初审编辑:赫洋
责任编辑:刘岳超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