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青岛淡化海水不受市民待见 运行成本高是主因

来源:城市信报   作者:   2011-03-17 08:00: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向大海要淡水,在严重缺水的岛城已不是一个新的话题。2002年,黄岛电厂开工建设岛城首个海水淡化试验装置,并于次年成功投运,同时该厂拥有全国首台30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和两台13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设备。

    黄岛电厂的海水淡化项目除了生产工业用水,还生产了瓶装的淡化水,可以直接饮用,随后华电青岛发电公司也安装了海水淡化设备,海水淡化一时间成为岛城的流行词,工业用水海水淡化走在全国前列 ,在2005年,青岛市也被国家确定为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和产业化基地。

    2006年,青岛实施了全国第一个城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将发展城市用水的海水淡化项目。随后在2009年,青岛百发海水淡化项目开始运作,并计划在2011年将淡化海水运送到市民的饮用水中 。

    但经过近十年的海水淡化发展,不少市民发现,岛城海水淡化项目并没有多少进展,而进入到2011年,市民“海水解渴”的梦想也始终没有成为现实 。记者了解到,黄岛电厂最早的海水淡化项目已经停产,华电的海水淡化设备也不再淡化海水。

    海水淡化设备为啥停产?是淡化海水不受待见?记者采访了解到,两个电厂的海水淡化项目之所以停产,主要原因还是前期的设计不完善以及技术上的不成熟,最后造成了设备污堵无法使用。

    “定位上也有一定问题,海水淡化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以前每吨在6元左右,而自来水只有3元多,如果发展瓶装饮用水必然没有优势,也是导致停产的原因。”青岛海诺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白云介绍。

    “我们公司的海水淡化项目是从去年正式启动的,日处理2万吨海水。”青岛碱业公司的总经理助理罗书凯说道,虽然最早的两处海水淡化项目停产,但目前青岛碱业公司的海水淡化项目正在运作中 。

    据介绍,该项目采用了“纯碱生产―海水淡化―浓海水化盐制碱―热电联产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这种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在世界上走在前列。“通过这种模式,我们每年可以节省6万吨工业用盐,节电1/3,节约化学用品近50% ,节水就不用说了 。”罗书凯说道。

    另外,记者得知,青岛百发海水淡化项目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城市供水海水淡化项目主体工程也已经完成 ,淡化的海水将用于市民用水,日处理达10万吨,今年设备将运送到工厂,年底开始调试,明年市民便可以通过水龙头喝到淡化海水。

    对于岛城的海水淡化发展,白云提出,目前海水淡化的成本已经降低至4元至6元,不再是主要制约因素,而岛城的海水淡化技术是比较成熟的,在技术成熟的同时,应该注重海水淡化的产业化发展,放开水价,进入市场化发展。

    (记者 昌旭光)

疑问

岛城最早的两处海水淡化项目停产

    今年,岛城遭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旱天气,海水淡化利用再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而在全国来说,青岛的海水淡化起步是比较早的,2002年,黄岛电厂开工建设60吨/日海水淡化试验装置,并于次年成功投运。

    据介绍,该厂拥有全国首台30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和两台13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设备,海水淡化水主要用于生产中的锅炉供水。很多去过黄岛发电厂的人也许都喝过瓶装的海泉水 ,而这些瓶装水就是淡化的海水。

    如今,当记者再次看到那些海水淡化设备,设备已不再运作,锈迹斑斑地躺在原地,都已经停产,不再从海水中取得淡化水。

    在黄岛电厂之后,华电青岛发电公司在二期扩建两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时,设计安装了3台海水淡化装置,将海水淡化处理后用作锅炉补给水 ,海水淡化处理能力达到360吨/小时。而据了解,这一海水淡化项目目前也已经停产。

    “海水淡化在青岛起步是比较早的,自海水淡化技术进入岛城后,在工业用水还是比较先进的,但项目比较少,其社会化应用远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领域,进展缓慢。”相关专家介绍。

    根据青岛市发布的《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全市将会建设9处滨海海水淡化厂,拟建的9处海水淡化厂最初规划地点是黄岛电厂、青岛电厂、青岛碱厂、东风盐场、胶南董家口、灵山卫、黄岛区南部、田横、鳌山等。

    然而,不少岛城市民也发现,这些规划的地区并没有几处安设了海水淡化设备,“即墨鳌山那边其实是最适合发展海水淡化的,但是最后还是通过调用莱西水库的办法来解决用水问题,以后一旦莱西也缺水呢?”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道。

    是什么原因导致岛城最早的两处海水淡化项目停产?记者采访了解到,海水淡化项目在岛城起步较早,但是当时海水淡化技术并不如现在成熟,“那两个项目在前期设计上并不完善,用于渗透的膜都已经出现了污堵,不能再用。”相关专家表示。

    据青岛海诺水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白云介绍,目前国际通用的海水淡化工艺路线有热法和膜法两种。热法就是把海水烧到沸腾,淡水蒸发为蒸汽,盐留在锅底,蒸汽冷凝为蒸馏水 ,即是淡水。

    另一种就是现在常用的膜法,“这是目前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成本也要低一些,就是通过反渗透技术,通过特殊的膜将海水中的盐分、杂质等去除,剩下的就是淡水 。”白云说道。

    而据介绍,通过膜法淡化海水,如果设计不合理,不注重维护,则容易造成膜被杂质堵住 ,不能再淡化海水或者是淡化效率降低。而目前,最早的两处海水淡化项目都已经出现污堵情况。

    记者了解到,两个海水淡化项目停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成本问题了。以前的海水淡化项目只利用淡化后的淡水,用作锅炉中的工业用水 ,而剩余的浓盐水也就丢弃了 ,当时的海水淡化生产成本相对过高,大约是每吨6元多,远高于自来水每立方米3元多的价格,这样一来,肯定是没有价格优势的。

    黄岛电厂的海水淡化设备在正式运行后,除了用于淡化工业用水,还生产了一批瓶装的“海泉水 ”,可以直接饮用,这让其在定位上就出现了问题,“海水淡化的成本每吨在 6元多,如果发展瓶装饮用水 ,成本相比其他途径要高很多,所以不会有市场。”白云说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市水库制水成本约为 3.8元/立方米,引黄济青工程制水成本约为 5.5元/立方米,而水电联产海水淡化厂的制水成本为 4.3~5.0元/立方米,独立海水淡化厂的制水成本约为 6.0元/立方米,平均高于水库和引黄济青工程。

    据白云介绍,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成熟,海水淡化的成本已经下降不少,而伴随着近两年物价上涨,引黄济青等成本也在上升,“海水淡化的成本其实已经和其他淡水工程相近,成本制约性已经少了许多。”白云说道。 

蓝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