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1966-1976)
来源:青岛第三中学 2015-09-10 09:28:00
一九六六年五月末,“文化大革命”爆发,学生停课,学校工作全面瘫痪。
各级学校停止招生,66届初、高中毕业生滞留学校。
八月,在校学生实行“全国革命大串联”。由于对串联学生食、宿、行一律免费,致使全国铁路运输几近瘫痪。十月,国务院、“中央文革”号召学生徒步串联。
十一月九日高中学生杜世涌、王庆礼、朱建国、蒋顺友、魏少华等及教师王建陆、李济芳、周瑞芳、王美英一行15人徒步赴延安。翌年一月八日到达延安,二十三日返回。另有两队分赴韶山、井冈山。
一九六七年,停课。各级学校不招生。毕业生继续滞留学校。
一九六七年春成立“革命委员会”,学生王顺春任革委会主任。
同年,高中学生排演现代舞剧《白毛女》,张建泉饰大春A,滕海伦饰喜儿A,白玉昆任乐队指挥,孟庆建担任独唱、领唱。后在全市公演。
一九六八年,毛泽东发出“复刻闹革命”的号召,学校复课。66、67、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离校。学校开始接纳新生,为贯彻毛泽东“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取消升学考试,高中学制改为两年。班级、年级改称排、连。
复课后的课程设置为政治、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农业(系生物课转化而来)。政治课学习毛泽东著作(语录),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社论及党内路线斗争史。语文课的主要内容是毛泽东、鲁迅的文章及一些社论类时文。理科几门则多为与工农业生产有关的知识。
规定每学年要学农15天以上,学工一个月,并用一定时间学军。
由于全国仍在动乱之中,“复课”形同虚设。
秋季,工宣队、军宣队先后进校,参加学校的领导工作。
学校大门从北面改为西边。
一九六九春,为迎接中共九大,全校师生学跳“忠”字舞,学唱歌曲《满怀豪情迎九大》。四月一日至四月二十四日九大召开,会后至暑假前的时间主要学习九大政治报告。不久全国开展“反复旧”运动,教学工作再度瘫痪。
一九七0年再度复课。
同年,印尼政府掀起排华热浪,我校腾出宿舍,接纳六十余名来自印尼和其他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学生。
同年秋季,符合当时就业条件的大批初、高中毕业生补充到工矿企业及事业单位,我校未招高一新生。
一九七一年,全国改为春季招生,我校接收了来自永平路小学、四流中路第三小学、汾阳路小学、七厂子弟小学、八厂子弟小学、板桥坊小学和化肥厂小学的全部毕业生。初一增加到20各班(第二年合并为18各班,第三年又并为15个班)。同时接了井冈山学校(四流中路第三小学)的三个“带帽班”,高二由3个班扩大到6个班。
因上一学年初三毕业生全部就业,无高一生源,高中未招新生。
是年继续安排符合政策要求的初、高中毕业生就业。
是年宫岱任三中校长。
一九七二年未招高一新生。
一九七二年——一九七四年我校无高中毕业生。
一九七0年后,教学秩序有所恢复。但随后的“批林批孔”、“反回潮”、“反逆流”等运动,不断冲击教学,尤其是张铁生和黄帅事件的出现,彻底熄灭了学生的求知热情,正常教学秩序无法维持,这种情形直至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
这一时期教师队伍缺编情况渐趋严重,除自然减员外,政治运动的冲击使许多教师自寻途径,脱离教育行业。一九七0年,开始从初高中毕业生中选择学生留校任教。一九七二年,又从工厂和农村中选拔了部分具有高中学历的人员充实教育,是谓“掺沙子”。一九七三年后,产生于文革期间的工农兵大学生陆续分配到教育部门,缓解了师资缺乏的压力。
一九七五年,田青任青岛三中校长。
责任编辑:栾晓磊
更多新闻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