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 青岛新闻头条

青岛争夺科研人才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智"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   2017-08-15 09:13:00

关键词: 招商引资;人才战;青岛企业;科研团队;人才争夺战

  

  

  以前金融人才最吃香,而现在则是科创人才。全国各大城市为了抢夺有限资源各亮 “绝招”,有的送住房、帮子女就业,有的医疗优惠、奖金丰厚。这些年,岛城毫不掩饰对人才的“渴望”,政策频频加码,各人才办和科研单位也都感受到了人才争夺战的激烈。高端人才和高校之争已呈现白热化状态,甚至区和区之间都出现竞争。在这场高端人才资源的争夺战背后,是城市为应对未来发展而储备能量。

  科创人员成为香饽饽

  7月中旬,在我市主办的第十届海外高层人才座谈会中,又有多名院士现场达成入驻意向。李沧区相关领导在发言时表示,李沧区准备为提供税收10亿元以上,连续工作时间超过十年以上的院士奖励或赠送住宅。从去年6月份,李沧区决定引进国内外最顶尖的院士人才,打造一片院士聚集区,即国际院士港,目前已吸引袁隆平、王玉田、索罗宁·尤里、何满潮等36位海内外院士签约入驻。

  在市北区,凭借橡胶谷等科研孵化器,也引进了多名院士落户。市北区招商促进局局长张锡涛甚至称自己的工作正由原来的“招商引资”向“招商引智”转变。自去年以来,市北区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内外一流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引进多家智库研究院所和分支机构,打造“智库集群”。

  张锡涛说,在当前经济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市北区邀请北京大学政治政策学院等智库机构帮忙把握新的产业方向。顺势而为,提出了打造智库集群的理念,全国寻找高端行业的领军人物。目前,市北区已经和多所顶尖一流高校开展合作,在“政、产、学、研、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在黄岛区,凭借多年的沟通和政策支持,终将华大基因等部分项目引进。黄岛区科技协会工作人员黄树有说,为了引进华大基因和基因相关的科研专家,黄岛区政府多年以来“一直盯着”该项目组,多次南下洽谈,并申请了最优惠的政策,时机成熟后终于落地。 “我们不抢,就去其他城市了。 ”黄树有说。

  “都在抢人才、抢项目”

  眼下,“人才战”硝烟弥漫,作为人才引进的一线单位,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亲身感受到了这场争夺战的“激烈”。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抢人才,最新的热词包括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技术,除了北上广深外,杭州、宁波、大连等城市都在跟青岛竞争,非常激烈。

  这种竞争从城市之间蔓延到了城市内部各区,甚至出现同一个院士好几个区在争夺。针对这种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倘若遇到同一个名单,市政府会统筹考虑各个区来协商。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去年,青岛明确把石墨烯高新产业作为重点发展行业目标。作为石墨烯发现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安德烈·海姆教授成为青岛多个区市争抢的目标,最终他选择 “落户”莱西,入股参与创办企业。这让未抢到手的区市人才办的负责人甚是遗憾。

  “这些年,为了抢人才,我市出台了太多的政策,甚至送房子。 ”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去年我市出台政策,对顶级的科研团队奖励500万元。但除了热情和资金之外,不少科学家和院士更看重的,是本地的资源和平台能力。此外,更不是将院士、智库、专家简单引进来就结束了,这些高层次人才引进后,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搭建平台,如何激发人才打造出新的产业生态才是下一步的重点。

  优厚政策让高校“扎堆”

  除了人才之外,高校也成为岛城人才战中的重要一环。今年夏天,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热闹起来,曾计划留在济南的部分新生全部搬到青岛校区了。省内最好的大学在我市建校区,这是我市对高等教育资源重新布局的一番雄心。就在去年,青岛出台《关于加快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为推进高水平人才资源、科教资源向青岛集聚,提出2020年在青高校总数增加至50所以上——这是原有高校数量的两倍。

  作为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我市2016年GDP突破万亿元。在良性经济发展中,我市不惜重金争取高校,去年,我市宣布设立100亿元高等教育发展基金。政策规定,高等教育机构“牵手”青岛,第一年将获得少则500万元多则1000万元以上的补助。根据机构性质及绩效情况,以后每年补助不低于200万元或400万元,连续补助5年。

  在土地方面,我市规划,对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青办校区或分校的,划出专门区域并预留500亩至3000亩建设用地;对设立研究院、二级学院等二级办学机构的,根据需要预留相应面积的用地。给予建设用地、人才公寓、房屋租赁、税收减免、机构设置等优惠政策,并提供高层次人才、子女及配偶落户等配套服务。

  据了解,青岛原来有高校 25所,其中本科层次高校有16所。过去一段时间里,青岛引进了近30所高等教育资源,涉及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以及成立不久的中国社科院大学。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薛飞

  ■相关链接

  老师和学生都会爱上青岛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小孙喜欢“变化”,觉得搬来青岛换个环境挺好。他说,对于就业,她不追求“北上广”,比较喜欢青岛这样的城市。

  学院讲师魏老师说,学生在这个城市上学,等熟悉之后会有感情,毕业后留下的机遇也会增加。这次搬到青岛的机构是整建制地过去,很多同学就会留在青岛。她在工作中也感受到了青岛企业对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热情。今年春季,青岛部分企业特意找到她,让她提供一些青岛校区专业和学生的信息。

  事实上,早在集中力量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前,青岛就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在青岛就业。2012年,青岛市实施 “留青行动”,规定博士、硕士研究生在青就业可享受最长3年的住房补贴,补贴标准分别为每月600元、400元。 2017年,补贴标准调整为硕士研究生800元/月,博士研究生1200元/月,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1200元/月,紧缺专业博士研究生1500元/月。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