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青岛西海岸新区欲提前三年实现"两个翻番"(图)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丁扬   2016-06-08 15:55:00

关键词: 新区 养殖污水 十三五 半岛网 616

     

  藏南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地处藏南镇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新区获批两周年,正好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两年时间里,西海岸新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十三五期间,新区将以这一“新区速度”开足马力继续向前。根据“十三五”主要发展目标,新区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提前三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综合实力达到省内中等地级市水平。产业迈上高端水平,基本建成“616”现代产业体系,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青岛标准的贫困人口提前全面脱贫。

  带来全方位智能生活

  近两年,“工业4.0”这个名词在媒体以及多种场合出现频率颇高,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概念,不清楚这将会给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对此,中德“工业4.0”推动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工业4.0时代,个性化的定制将不再仅仅是“高端定制”,将会被广泛应用,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成立西海岸新区工业4.0推动联盟;制定西海岸新区“工业4.0”行动纲要;召开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业4.0”推动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德生态园区内建设西海岸新区4.0工业园……工业4.0时代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初见端倪。其中,中德“工业4.0”推动联盟是中国首个工业4.0联盟,联盟成立以来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整个西海岸新区的企业进行了培训,宣传工业4.0的知识、技术和案例,引导传统企业应用最新的技术升级改造。

  “从智慧工厂、智慧物流、先进的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数控机床数字化到系统应用,中德家电智能制造研究院的研究方向涵盖企业转型升级至工业4.0的方方面面。”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德家电智能制造研究院只是一个开端,在西海岸新区4.0工业园内未来将有更多的研究院诞生,为企业升级改造提供技术保障,辐射范围不仅仅限于西海岸乃至青岛,更将立足全国,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提供引擎动力。 

  据了解,青岛西海岸新区“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深入开展“海洋+”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对接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战略,加快构建以海洋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海洋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33%以上,培育壮大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500亿的产业集群,扶持形成若干超百亿的新兴和特色产业集群。

  彻底改善村居环境

  生活污水、养殖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塘或沟渠,曾经的青山绿水变成臭气熏天、蚊蝇乱飞,如今这种场景在很多农村中依然常见,村民们的生活环境亟待改善,水源地污染也愈发严重。

  泊里镇蟠龙庵村和常河店村也曾经经历过环境污染的困扰,然而自从村里修建起两座厌氧生物处理水站,通过生物技术对生活、养殖污水进行处理,如今这两座村子曾经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场面被长满芦苇、荷花的人工湿地所代替。“污水处理站地上部分只有占地不足20平方米的沉淀池,关键部分都在地下,这样不影响土地的二次使用,而且冬季可以保温除臭。”负责该项目的环境技术开发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处理的污水,能够除掉60%的污染物,完全可以用于农业灌溉。

  “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用于农村最大的好处在于节约人工和运营成本。过去我们在多地做过调研,发现农村建设的高标准污水处理厂往往难以为继,原因就是运营管理水平高,投资大,不适宜农村的污水处理。”相关负责人介绍,蟠龙庵村和常河店村的污水处理站日净水量为80立方米。“湿地具有储水功能,可以储存90至100天,可以将冬季处理后用不完的水储存,用于来年春耕。夏季雨水多,处理后的污水经湿地水生植物进一步处理加上雨水稀释完全能够达到排入环境标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争取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两个翻番”

  开放、改革、发展、民生,新区在“十三五”期间有一个宏观的布局。按照规划,新区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两个翻番”,完成新区“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标;产业迈上高端水平,基本建成“616”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至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超过50%,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未来五年,新区发展的层面将更加拓展,除以上提到的规划外,新区还将坚持东部优化、西部提升、中部崛起、南部拓展,深入实施“一核双港、多区联动;生态基底、轴带贯通;组群发展、产城相融”的空间发展战略,促进铁路、地铁、轻轨等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城市供水、能源等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智慧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扎实推进,初步建成高品质现代化新城区。

  先行先试是新区的一大特点,“十三五”期间该区也将突出新区之新,重点在改革领域创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到2020年技能人才总量达70万

  区域发展是全方位的突破取得的结果。未来新区也将在环境、文化、人才、政策配套等方面逐步完善,释放更加良性的红利,为新区发展保驾护航。

  据悉,“十三五”期间,新区将形成绿色发展新方式,把绿色作为新区底色,着力推进低碳发展、循环发展、集约发展、永续发展,持续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稳妥推进石化区企业近限远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碧海蓝天、绿水青山、蓝色港湾的城市环境得以保持和巩固,人居生态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新区还将实施人才支撑战略,深入开展“百千万”人才工程,打造海洋人才特区。按规划,到2020年,新区技能人才总量将达到70万人,大专以上学历适龄劳动人口突破40万人,新引进30名左右的顶尖人才和300名左右的领军人才,构建起结构优化、层次丰富、支撑有力的人才保障体系。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 丁扬通讯员 臧富贵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初审编辑:于潇潇
责任编辑:孙亚楠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