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青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GDP年均增长10.1%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娄花   2015-11-19 09:12:00

关键词: 年均增长;GDP;经济走廊;经济总量

     

  11月18日,市统计局发布了“十二五”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692.1亿元,较2010年增长近五成,年均增长10.1%。2014年青岛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294元,自2011年以来,年均增长11.3%,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8.2%。

  GDP三年跨过三个千亿台阶

  “十二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鲜明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国内“三期叠加”等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改革转型任务繁重。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措施,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在新常态下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十二五”以来,本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总量规模持续增长,2011年-2013年分别 实现 生产总值6615 .6亿元、7302.1亿元、8006.6亿元,三年跨过三个千亿台阶,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692.1亿元,较2010年增长近五成,年均增长10.1%。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占比年均提升1.2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49.0%,首次超过二产,2013年占比过半达到50.1%,2014年占比继续扩大至51.2%,分别较全国、全省占比高出3个和7.7个百分点,在经济平稳增长的前提下实现了结构调整的目标。2014年,本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实现增加值1751.1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2% ;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实现产值1.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019.2亿元,同比增长20.2%。

  财政收支增长迅速,分别从2010年的452.6亿元和532.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895.2亿元和1074.7亿元,收支近乎同时翻倍。

  研发经费年均上升0.15个百分点

  全域统筹开拓城市发展新局面,2014年6月9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成立,标志着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的诞生。201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0亿元,占全市比重近三成。同年,蓝色硅谷成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红岛经济区获批国家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市南总部经济中心区、市北中央商务区、李沧现代商贸区、崂山金融聚集区、城阳轨道交通产业区加快建设。即墨汽车产业新城、胶州中铁集装箱中心、平度南村家电城、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县域工业园集聚效应凸显,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大幕拉开、稳步推进。

  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十二五”以来,本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提高科技原创力和创新驱动力,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提供动力。以2010年为基期,截至2014年末,本市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81%,年均上升0.15个百分点;得到政府资助的企业比例为3.4%,年均上升0.36个百分点;投入研发人力4.6万人年,年均增长7.3% ;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达72.5%,年均上升11.5个百分点;技术交易成交额达60.5亿元,年均增长38.9%;企业新产品出口达495.3亿元,年均增长8.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7%,年均上升0.7个百分点。

  互联网用户2014年末697万户

  本市基础建设投入逐年提高,2011年-2014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3257.6亿元,占投资总量的17.7%,年均增长6.7%。2012年-2014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累计2487.9亿元,年均增长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6.6%;2014年,在青荣城际铁路、青龙高速公路、万达东方影都等大项目的大力推动下,青岛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再次提升,全年完成投资997.1亿元,增长17.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17.3%。

  大项目建设成果斐然,胶州湾隧道、胶州湾大桥相继开通运行;地铁2号、3号线进展顺利;青荣城际铁路即墨至荣成段、海青铁路开通运行;胶州湾高速拓宽、重庆路改造、新疆路高架、金水路拓宽、世博园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顺利完成;铁路青岛北客站建成启用;胶东国际机场建设工作全面启动;董家口港区加快建设;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米工程扎实推进。

  交通运输、通信网络快速发展,全市铁路旅客周转量由2010年的145 .48亿人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173.58亿人公里,年均增长19.3% ;机场、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10年的35028.4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47721.9万吨,年均增长8.0%。另外,全市移动电话用户由2010年的950万户增加到2014年的1300万户,年均增长8.2%;互联网用户2014年末累计达到697.4万户。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2%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以来,青岛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与2010年相比,201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不含中央、省公司)798.88亿美元,年均增长9.2%。其中,出口总额457.77亿美元,年均增长8.2%;进口总额341.11亿美元,年均增长10.6%。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迅速,“十二五”以来,全市利用外资额连上四个十亿级台阶,呈现稳定较快增长态势。2014年全市利用外资60.8亿美元,同比增长10.1%,总量跃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 8.4个和2.0个百分点。2011年-2014年,全市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98.37亿美元,已超过“十一五”时期实际使用外资总和。

  企业“走出去”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以来,伴随青岛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本地企业“走出去”能力明显提升。2014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由2010年的6.7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2.8亿美元,年均增长35.8%;完成营业额由2010年的10.8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35.9亿美元,年均增长35.0%。2014年年末在外承包工程人数由2010年的6393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13107人次,年均增长19.7%。

  2014年教育经费总投入236亿元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36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9.8%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由“十二五”初期的79% 升至88.6%,提高9.6个百分点;2014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地区 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41%,年均上升0.2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普及面进一步扩大,2014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9.01万人,在校生数31.35万人,毕业生数7.75万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0.79万人、2.87万人和0.71万人。

  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2014年,本市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险合一”,实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全市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与2010年相比,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126个,增加979个,年均增长9.8% ;卫生技术人员6.27万人,增加1.95万人,年均增长9.7% ;床位数4.71万张,增加1.1万张,年均增长6.9%。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四年突破四个百亿大关,2014年达到641.8亿元,年均增长20.6%。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14年全社会就业人员达到588.97万人,同比增长3.1%,较2010年多出48.63万人,年均增长2.2% ;其中第三产业2014年吸纳就业人员250.61万人,同比增长8.2%,高出全市增速5.1个百分点,首次超过二产成为全市吸纳就业主力,并拉动全社会就业提速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4年青岛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294元,自2011年以来,年均增长11.3%,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461元,自2011年以来,年均增长13.4%,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3.3个百分点。2011-2014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速3.0个、0.6个、2.8个和2.3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以来,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青岛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4016元,较2010年增长37.0%,年均增长8.2%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808元,较2010年增长62.2%,年均增长12.9%。2014年城乡居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分别为35.7% 和33.8%,较2010年均分别降低了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更加优化。记者 娄花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初审编辑:于潇潇
责任编辑:安玉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