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生态新区2025年建成 将成生态青岛示范区
来源:青岛早报 2015-05-28 07:21:00
回首2009年以前,李沧区东部还是一种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状态,那里还是一个远离城区的蛮荒山地,基础设施约等于“零”。2009年世园会申办成功,从此李沧东部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世园会的带动下,李村河改造成功实施,基础设施从无到有,2.3万户居民回迁安置,一个240公顷的生态绿肺成为青岛的第三个“氧气制造机”。正是“园内开花园外香”,一个总面积达194平方公里的世园生态新区拔地而起。连日来,记者走访世园会、李沧东部生态办、毕家上流社区等多个单位,听亲历者讲述世园带来的巨大变化。
■建设
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景区
在世园会的筹建中,青岛世园会利用独有的滨海山地型地貌特征,最大限度地保护并合理利用现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科学合理配置植物,悉心营造自然景观,避免对周边山体及绿化植被造成破坏。建设中,结合园区山地地形与植被特色,突出体现山地特色的自然性,“少破除、多保留,低干预、高顺应”,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人文关怀,使人与自然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园区的“自然、野趣”。依托原有山地、水库、植被等地形地貌打造景观亮点,保留了百果山原有的植物种群,保留了水杉、杜仲等原有行道树和自然生长的大树;保留了毕家水库扬水站、沈鸿烈桥、樱桃沟、梨树坡等自然与人文遗迹。园区及建筑规划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沟谷高差,最大程度减少土石方量(如植物馆,结合自然冲沟高差,营造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的高大空间)。
如今,世园会及其周边的45平方公里的面积已经成了青山绿水的典范。
■治理
整治李村河惠及万户居民
李村河全长17公里,是青岛市区最大的水系,也是市区主要的防洪排涝河道。位于世园会园区内的上流水库和毕家上流水库是李村河的源头,从这里发源,自东向西,穿越李沧全境,注入胶州湾。河道周边原有17个城中村。由于没有排污管网,周边村民的生活污水、垃圾全往河里倒,河道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成了一条垃圾河、污水河,而且严重影响汛期的安全行洪。
2013年年底,整治后的李村河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市民面前,河道的防洪标准由不足二十年一遇提高到五十年一遇;引入“园中园”设计理念及城市“绿道”的设计手法,体现生态化、自然化、精细化,改善河道周边生态环境,营造城市景观;设置活动广场、健身场地、景观桥梁、亲水平台、自然溪流等内容,打造成一条主题鲜明、功能明确、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滨水景观长廊。
如今的李村河上游,已成为市区北部重要的生态廊道、景观廊道,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同时,河道的治理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的改造开发,河道周边17个城中村全部实施改造,彻底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惠及居民1.1万余户。
■配套
彻底改变地下管网空白
世园会位于李沧的中东部山区,1994年李沧建区时,中东部60平方公里区域地下管网基本空白,处于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状态。2009年世园会申办成功,园区所在的百果山还是一个远离城区的蛮荒山地,可以说,这里的基础设施本来是“零”。近几年,世园会拉动效应在李沧区充分放大,大力推进道路、电力、燃气、供排水、通讯、网络等市政设施建设。
以交通路网建设为例,2009年以来,李沧区新建、翻建道路92.7公里,路网骨架体系日益完善。东部,在世园会周边区域,已有世园大道、九水东路等25条主次干道实现通车。作为世园会外围主要路网体系的全长12.6公里的金水路打通后,成为市区北部唯一一条贯通东西、连山通海的经济大道、景观大道,实现铁路青岛北站与世园会、崂山风景区的直接贯通。
2009年以来累计铺设雨污水管线75.9公里,新建了世园会变电站和广水路变电站,有效解决了东部片区的供电需求问题,完善了全区供电网络。实施“水热气万家通”工程,重点实施针对老城区和旧小区的综合改造,全区集中供热、供气和自来水“一户一表”覆盖率均超过了90%。
■安居
全区四分之一居民换新房
世园会从申办成功之时起,就成为加快缩小青岛主城区南北差距的重要载体,成为大青岛迈向“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世园会园区面积2.41平方公里,涉及拆迁位于百果山周边区域的毕家上流、杨家上流、北王家上流、南王家上流四个社区,同时涉及毕家上流和杨家上流两个社区的回迁安置,拆迁住宅房屋2019户。
以世园会的筹办为引擎,李沧区加快“两改”项目进程,已完成和正在改造的城中村46个;已完成和正在推进改造的1.7万余户。目前,全区正在推进的安置房项目25个,安置套数近3.6万套,惠及居民2.3万余户、约7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总量的近1/4。
■展望
全力构建生态型新城区
世园会已经结束,世园生态新区则将延续世园会“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着眼于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按照“园、林、城、区”的战略时序展开。
“园”,是世园会园区,包括主题区、体验区和世园村约2.96平方公里。近期定位为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会场,国家智慧旅游示范园区、5A级景区。建设期为2012年至2014年,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世园会之后,按照后续利用规划进行深度开发利用。
“林”,是世园森林公园。贯通世园会园区和崂山华楼景区,定位为旅游休闲目的地,是继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森林公园之后的中心城区第三大山地休闲公园,面积约45平方公里。建设期为2013年至2016年。重点规划建设环山林道项目,充分利用现状道路整合提升,有机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其成为串联和拉动新区的纲领性旅游开发和环境提升项目。
“城”,是世园新城。32平方公里的世园会控制区,定位为中心城区新型城市板块示范区,是继东部城区、浮山新区后的第三个成片开发区域。建设期为2012年至2020年。
“区”,是世园生态新区。总面积194平方公里。新区将以绿色、低碳、和谐为发展主题,建设集安居、兴业、休闲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新城。重点发展以金融商务、科技研发、文化旅游、信息技术和生命健康为代表的主导产业,使新区成为生态特色鲜明的安居福地、创意高地、休闲胜地。建设期为2012年至2025年。世园生态新区将成为生态青岛的示范区,青岛城市北部新的活力中心,青岛将呈现“海、山、城、园”交相辉映的城市新格局。
■人物
10年种下树苗千万株
从低矮平房搬进高楼出门满眼绿回家看世园
站在毕家上流社区二期的回迁房里,就能俯览世园会的全景,毕家上流社区的居民毕快德每每总会感概世园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今年51岁的毕快德是毕家上流社区绿化公司的经理,从2005年开始,他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带着大家伙栽树。10个年头过去了,毕快德算了一下,整个百果山区域里已经栽下了超过1千万棵树苗。
“山上栽树不容易,大型设备上不去,绝大多数时间要靠人力。”毕快德告诉记者,在前几年,山上大都是裸露的山石,想栽树就得先挖坑,挖坑只能使用风镐,找石头缝,把石头钻开,再从山下运上种植土来,最后才能种上树苗。“我记得最多的一天曾经种过两万棵树苗,那是提前一周挖坑,然后集中种树。”现在,每次登上百果山,看到满眼的绿色,毕快德总会感慨,这才是真正的青山绿水。
出门满眼绿,回家看世园。这样的生活是毕快德没有想过的。“世园会来之前,我们村还在天水路路南侧呢,村子有300多年的历史,村里大都是平房,超过100年的平房都有。由于没有下水,一到雨天,村里的味没法闻,路上都是积水。”这些过去的记忆已经变成了毕快德嘴里的老故事。借着世园会的契机,毕快德的一套老房子换成了两套崭新的楼房。“房子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我们家一年的收入5万多元,这拆迁补偿的房子相当于省出了我们一家30年的收入啊。”(记者 原野 赵健鹏 通讯员 孙丽云 毕朋昊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刘宇昕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