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网传路怒症自测题 多数受访者自认有路怒表现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韩小伟   2015-05-11 09:16:00

关键词: 自测;路怒症;开车;行为

  

  嫌前车停靠,按住喇叭近1分钟;近距离跟车,有空间就“生别”;开车一会儿左一会儿右,还轧实线……说起不文明行车、路怒现象,市民纷纷来吐槽。5月10日记者通过微博和微信等调查发现,一些自认为平时好脾气的人,一上路也变“暴脾气”。对此相关人士认为,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我们应该重视汽车公民道德建设,意识到不文明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他们不文明,他们“路怒”了

  5月10日,有市民通过微博反映,在同安路附近遇到一辆没有挂牌的玛莎拉蒂,“真是太差劲了,好几个路口都占着右转道插队直行道,行驶中也随意变道。”据了解,开车的是一名女子,这个过程中还在打着电话,不少司机看她这个样子,都注意避开,防止发生事故。而这辆车的“行为”,让不少司机非常愤怒,“根本就没有公德心,对自己不负责任就算了,还可能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当天早上8时许,市民王女士经过黑龙江中路去上班,“路上车不多,但一辆白色途观‘生别’。”她介绍,当时驾车开到天泰城附近的红绿灯,与前车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时那辆白色途观从左后方突然直插到王女士的车与前车之间,“幸亏我刹车快,要不然就撞上去了。”

  9日晚上10时许,市民林先生在江西路与闽江三路交会处附近打车时目击了这样一幕,一辆出租车停在路口不远处,看上去像是在查看路况,也像是上下客。跟在后面的也是一辆出租车,打着转向灯想从江西路拐进闽江三路,“前面的车就挡路了,后面的车就按响了喇叭,一直按着不松手,持续了差不多1分钟,把前面车催走了,他还按了一会儿。”林先生觉得,前面车停靠可能碍事了是事实,而后面车应该容忍一些,“要是两个都是暴脾气,应该打起来了。”

  自测“路怒症”,多数不淡定

  近日,微信朋友圈、微博流传着一项“路怒症”的自测题目。这套题目来自美国加州机动车管理局发布的2015年最新版《加州驾驶手册》的第71页,列出了关于“怒驾者”的具体评判标准,共35题,全部用“是”或者“否”来回答,里面的题目基本上与国内情况符合。评价标准也非常容易,答案里1至3个“否”为安全驾驶者,4至7个“否”为良好驾驶者,8至11个“否”是半急躁型驾驶者,而12个及以上的“否”就是急躁型驾驶者。

  10日,本报也通过半岛网论坛和微信微博对“自测结果”进行了调查,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大量受访者坦言自己属于路怒族。市民吕女士性格刚直,办事认真、雷厉风行,说起开车,她坦言自己是标准的路怒一族,“只要有人别我,我一般都‘教训’他,要么说他几句,有时候还会‘别回来’。”性格温和的张先生的答案则有些让人意外,他说开车时是他最爱说脏话的时候,甚至还和别的司机扯着嗓子吆喝。他说,刚开上车的状态让自己都有些吃惊,不知道性格里还有这么暴躁的部分。

  记者整理自测结果发现,多数市民都觉得自己存在路怒的部分。“说实话,看到这套题目,我觉得咱们在汽车文明上,还有不少要做的事情。”市民李先生说,他注意到题目中有两条关于停车标志的内容,分别是“你在到达停车标志等处时,是否会将车完全停下来?”“你在四方都有停车标志处,是否会遵守先行权规则?”“我的理解是,国外在这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了,有条件做到。而在国内,即使是禁停标志下面,都可能停着汽车。”李先生觉得,在我们的意识里,这些题目中有的用来测试是否路怒不太准确,但题目本身也说明了我们在汽车文明方面做得还不够。

  ■声音 需法律威严,也需加强修养

  在交通日渐拥堵的情况下,不文明行车让不少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此,有网友觉得不文明行为很可能不会受到处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侥幸心理,假如可以用行车记录仪举报这些行为,交警部门据此处罚,那么对不文明行为应该有所遏制。

  山东雅君律师事务所的谷元山律师告诉记者,不文明行车或者不遵守交通法规,可能带来交通事故,但如果不依不饶,那么问题就可能更加恶化了:如果双方发生肢体冲突,那么将会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双方开车斗气,一旦失控风险巨大,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危害公共安全罪。这样的后果,对于双方司机显然都过于沉重了。

  “即使有一次违法行为被处以罚分、罚款,时间长了可能都忘了。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法律只能是最后一道防线,不能全靠法律。”谷元山觉得,在法律约束的前提下,驾驶员们还是应该提高个人素质,自觉减少不文明、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多名相关人士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据了解,在考取驾驶证时,在通过路考后,还要通过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题目内容广泛,涉及比如超车时该选择从左侧、没有对向来车等情况下进行,开车不打手机,变更车道办法等等。“如果根据这些要求来开车,肯定就不会引发别人路怒了。但是问题是,通过了这次考试,司机可能再也不会去复习了,都是根据自己经验来开。”10日,岛城一家交通运输企业的负责人李女士告诉记者,据她了解,公共交通行业诸如公交车、出租车驾驶员都会进行安全驾驶培训,“且不论这些驾驶员接受培训后是否文明行车,这种学习还是有必要的。”她说,现实情况中无论是私家车还是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员,都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因此发生的事故或者摩擦,但通过学习,驾驶员能够明确哪些行为是文明驾驶,而哪些不是。

  “反过来说,不注意加强自身修养,‘任性’开车就会出现恶性循环。”李女士说,恐怕市民身边就有不少例子,原本文明驾驶的司机在吃了不文明的亏后,觉得“老实开车”只能吃亏,自己也去加塞、别车,然后又让更多的人这样做。

  温馨标语时时提醒

  对于路怒,有心理专家分析认为,在带有压力的成年人受到交通拥堵影响,特别是不文明行为影响时,在车身这一封闭的、私有空间内,更容易将怒火发泄出来。“事后想想也觉得奇怪,平时看到这些事不会这么上火,但开车的时候就是容易烦躁。”自称“巫小鱼”的微信网友说,这种情况下一条温馨提示应该有用。

  如果您对路怒现象有看法和建议,或者随手拍下了不文明行车行为,可以@半岛都市报的新浪微博或者通过关注“半岛都市报新闻帮”微信bdxwb96663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文明行车,不做“路怒族”。 记者 韩小伟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