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潜航员讲述深海世界 给奇特生物或景物起外号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乔秀峰   2015-03-18 08:00:00

关键词: 蛟龙号 潜航 下潜 热液喷口 半岛网

  

  随船的两名女潜航员赵晟娅(左二)、张奕(左三)。记者 王滨 摄

  国家深海基地浅水区试验水池,蛟龙号将在水池中模拟训练。

  在两个航段任务中,我国首批两名女潜航学员张奕和赵晟娅首次跟随蛟龙号完成下潜。这其中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女潜航员表示,深海是个奇妙的世界,在海底,会给看到的奇特生物或景物起外号。回家后,最想在不晃的床上睡一觉。

  下潜途中感受“冰火两重天”

  张奕说:“西南印度洋海面上温度很高,平时在甲板上,我们都是穿短袖的。而下潜到深海后,则是刺骨的严寒。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感觉很冷,第一次下潜过程中,我贴了7片热贴。”

  第一次下潜时,张奕的搭档和老师是唐嘉陵。张奕说:“嘉陵哥对舱内的每一个设备和按钮都给我进行了仔细讲解,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第一次下潜时,我是副驾驶,负责在蛟龙号的左舷观察周边情况,同时负责与水面通讯。当蛟龙号停在海面上,准备下潜时,摇晃得很厉害,我问嘉陵哥,怎么晃得这么厉害,他没有回答,直到蛟龙号进入水中,下潜开始时,他才告诉我,刚才就是晃得最厉害的时候,下潜之后就平稳了。”

  享受交流和解决问题过程

  另一位女潜航学员赵晟娅,一头干练的短发。她详细讲述了第一次下潜的流程。“下潜前一天晚上,就要进行饮食和睡眠的调整,第二天早晨6时,开始正式准备,6时40分,进入蛟龙号舱内,7时整,准备布放蛟龙号,经过大约1个半小时,蛟龙号就抵达了3000米深的海底,并开始寻找作业点,直到下午3时30分,开始抛载上浮,最终在晚上6时之前回到了母船上。”

  让赵晟娅感触最深的是,在每个人完成下潜后,都会坐到一起交流。“我在水下碰到什么问题,怎么样解决的,会分享给伙伴们,他们也一样,通过交流,我学到了分析故障、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是我最大的收获,我也很享受这个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我们平时在水池里练习操作时得不到的经验。”

  第一次下潜让张奕和赵晟娅充满了兴奋和好奇。“深海有许多我们从未见过的生物,比如一群群白色的小虾、海葵等,还有一种相对较大的大鱼,我们叫它‘村长’,因为,看上去这一片“烟囱”(“烟囱”是指海底正在喷发的低温热液区)是归它管的。”张奕笑着说。

  除了奇特的水下生物,她俩还给怪石林立的“烟囱”起了外号。“有一个‘烟囱’,歪歪扭扭,就像‘八仙’中的人物,手里拿着个葫芦,但唐嘉陵觉得像仙桃,我们就开玩笑,让他开过去,把仙桃摘回来。”

  通过照片了解“新家”情况

  张奕说:“由于是第一次下潜,所以,对我来说,深海的一切都是新鲜事物,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被深海世界的奇妙所震撼。”谈及作为副驾驶对自己首次下潜任务是否满意时,张奕说:“只能算及格吧,技术上还有许多不足,不过相信通过以后的训练,会越来越成熟。而现在,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在不晃的床上睡一觉。”

  作为女潜航员,在深海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男性有所不同。“下潜之前,我们会买一些特殊装备,在蛟龙号舱内上厕所时,会拉一个帘子,遮挡一下。”张奕笑着说。

  经过约四个月的漂泊,蛟龙号终于回家了。对于新家,张奕和赵晟娅在海上已经有所了解。“在航行途中,我们经常会收到国家深海基地发送的基地建设的照片,展示新家的最新进展。所以我们对青岛的新家有所了解,也很向往。”

  蛟龙号已累计下潜100次

  在经历了两个航段共13次下潜任务后,蛟龙号目前累计下潜次数已经达到100次。刘心成参与了其中的82次下潜。他说:“能完成100次下潜任务,心情非常激动。从当初第一次在南海下潜时连50米都下不去,到现在3000多米都习以为常,蛟龙号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

  在100次下潜中,让刘心成印象最深的就是首次进入海底热液区的经历。“深海就像咱们青岛崂山的崂顶一样,层峦叠嶂,怪石嶙峋。”刘心成说,为了测量热液喷口的温度,需要蛟龙号尽可能地靠近热液喷口。而有的热液喷口的直径非常小,只有十几厘米甚至几厘米,但潜水器本身并不耐高温,所以,需要在远离和尽量靠近热液喷口之间掌握好分寸。这对潜航员来说压力很大。

  据刘心成介绍,执行第100次下潜任务的是潜航员傅文韬、科学家杨群慧和潜航学员陈云赛。“第100次下潜的人选并没有刻意安排,而是按照正常轮次进行的。就在第100次下潜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刘心成说:“当天,海上风浪非常大,蛟龙号在海面上,准备下潜时,摇晃幅度很大。在下潜前检查设备时,我们发现蛟龙号左侧液压马达出现了故障,为了保证下潜后能顺利返回,工作人员顶着剧烈的摇晃,立即更换了备件。在排除故障后,蛟龙号才完成了第100次下潜并返回。”记者 乔秀峰

  探访

  深海基地有八功能区 四大车间首次开放

  3月17日,维修保障区的四大车间首次对外开放。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浅水区试验水池,未来蛟龙号将在这里进行模拟海上操作。记者在水池边看到,圆形水池就像一个大型游泳池,但深度要深很多,水池一侧有一个通道,用来运送蛟龙号。

  潜航员傅文韬告诉记者:“整个水池由圆形水池、矩形水池和一个小型水池组成,与潜水器维护车间通过轨道贯通,圆形水池10米深、宽20米、70米长,蛟龙号将在水池中进行水中检测、调试、试验等,潜航员也会在里面进行模拟训练。可以说,这里就是蛟龙号做‘热身活动’的地方。”

  与试验水池连通的是潜水器维护车间,车间主要是为蛟龙号以及未来的其他潜水器做维护维修、保养和升级组装的。据唐嘉陵介绍,维护车间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目前是为蛟龙号专门设置的区域,可以对蛟龙号进行拆卸、维修保养和总装。通过这些步骤后,蛟龙号会运往试验水池进行进一步调试。唐嘉陵说:“以前,仅这个运送过程就需要3天时间,而在这里,仅仅需要半天,效率大大提高了,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条件。”

  第三个车间是机修电修车间,是四个车间中设备最多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车间总建筑面积为1100平方米,主要任务是为深海重大装备研发以及已有装备的维修维护和升级改造,提供原材料的储备和零部件的加工。”也就是说,未来蛟龙号上的零件将是在这里实地加工的。

  最后一个车间是深海高压环境模拟实验室。蛟龙号的每一个零件,都会在这里接受检测,以保证在强压低温下能正常使用。据了解,高压试验舱的最大检测压力能达到90Mpa,相当于水下9000米的压力。此外,还有一台120Mpa的全海深耐压试验装置。“有了他们,我们几乎可以模拟所有深海压力和温度环境。”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国家深海基地分为八个功能区,包括总规划面积35100平方米的综合科研办公区,对潜水器和各种深海科研设施与设备、仪器仪表等设施进行维修、保养、检测、试验的维修保障区,停靠、栖息大洋科考船和潜水器的码头作业区,此外还有学术交流与科普教育区、港口灯塔导航及大洋通信岸台天线区、VHF水声通信设施区、科研仪器试验区和生活服务区。

  其中,国家深海基地一期工程项目主要建设综合科研业务办公楼、维修维护保障区、深海模拟训练馆以及科考船码头等。截至目前,水上码头工程已完成施工,附属设施已安装,面层道路已形成,扫海、浅点清理及航标布设已完成,具备靠泊条件。目前,深海中心一期工程码头、车间、厂房、水池都已启用,已具备蛟龙号入驻条件。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