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少放鞭炮渐成自觉行动 燃放开门鞭最高罚500元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林刚   2015-02-25 09:06:00

关键词: 燃放烟花爆竹 自觉行动 燃放鞭炮 大年初一 闪光雷

   这几年,随着人们对“雾霾、PM 2.5”的关注,春节鞭炮“放还是不放”成为热门话题,对很多人来讲,没有了鞭炮声,过年似乎就不完整,然而燃放鞭炮所带来的空气污染以及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让这个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传统民俗经受着新时代的考验。

  “春节霾”:父亲放鞭,儿子嫌呛人

  儿子:“爸爸,你为什么放鞭啊?”

  父亲:“过年了,都要放鞭呀。”

  儿子:“为什么呢?”

  父亲:“因为放鞭可以把一个叫‘年’的怪物给吓跑啊。”

  儿子:“可是这鞭太呛人了!”

  年三十晚饭前,记者带着孩子在楼下放鞭时便有了这样的一段对话。

  燃放烟花爆竹确实产生了较严重的空气污染,记者查阅了2月18日除夕中午11时至2月19日大年初一晚9时的青岛各监测站点实时数据,其中AQI空气质量指数,除夕当天,各监测站点监测的空气质量还为优或者良,从18日22时起,监测到的空气质量已经开始逐步变坏,在19日1时许AQI指数达到了峰值212,属于重度污染,之后便开始逐渐下降,在19日晚9时又恢复到优或者良的程度。

  环卫工:过年放鞭越来越少了

  采访中,一位老青岛告诉记者:“这些年感觉很明显,除夕晚上放鞭的人越来越少了。”其实环卫工人们对此的体验更加深刻。来自沂水的孔庆本在青岛当环卫工20多年了,他告诉记者,青岛刚放开燃放烟花爆竹的那几年,他负责费县路上 一段200多米长的路段,那时候大年初一早上1点钟就得出门清扫,一直干到早上六七点钟,“一下就得扫上200多斤鞭炮皮,能有20多桶。”

  孔庆本说,现如今他负责的是广州路、单县路、朝城路一段,今年大年初一他早上3点钟出门,清扫了三四桶鞭炮皮,是去年的一半,“明显感觉出来,过年放鞭的人真是少了。”

  记忆:小伙伴过年比谁放鞭多

  说起放鞭,它勾起了记者儿时的很多记忆,在记者的老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院子,除夕晚上9时以后,鞭炮声便开始响个不停,一直能燃放到大年初一凌晨一两点钟。那时候,将一串串鞭炮挂在院子里晾衣服的铁丝上,用香点燃了鞭炮后迅速跑回屋里,隔着窗户看着鞭炮在夜色中炸出一个个闪光点,感到无比兴奋。

  初一早上在出去拜年之前,打开大门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放上两个大爆仗,用母亲的话来讲这就意味着“一年的开门红”。在到亲戚朋友邻居家拜年时,脚踩在院子里厚厚的鞭纸上,也会感觉到浓浓的年味,而小伙伴们见面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昨晚上放了多少鞭?”

  鞭炮,给儿时带来了许多记忆,那时,每年除夕晚上,除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再没有其他娱乐项目,燃放鞭炮便成了仅有的几种可供娱乐的项目之一。

  意外:除夕夜共出火警200余次

  燃放鞭炮除了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着伤痛。记得小时候的一年除夕夜里,家中买了一些“闪光雷”,握在手中打出去后便会像鞭一样在空中炸响,而父亲在燃放“闪光雷”时没有打出去,直接在父亲手中炸开了,整个右手都炸伤了。

  除了鞭炮伤人,春节前夕集市上卖鞭炮的摊位炸市也是常有的事情,点燃了的鞭炮掉进鞭炮摊上引起了连锁反应,整个摊上的鞭炮很快就会被全部点燃,甚至殃及其他摊位。2013年2月5日,记者在采访时就遇到过敦化路一个鞭炮摊爆炸的情形,目击者称那个摊位“整整炸了18分钟”,所幸没有造成人员受伤。

  另据119指挥中心的消息,今年除夕夜全市共出火警200余次,40多个消防队平均出警5次左右,今年的火情大多集中在郊区以及老旧小区,主要诱因还是烟花爆竹以及家用电器。

  反思:过年的鞭炮该怎么放?

  正是由于烟花爆竹引发的伤人、火灾等情况加剧,1994年5月1日起实施了《青岛市禁止制作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其中规定,青岛市区“非经人民政府批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燃放烟花爆竹”,青岛市区全面禁放。

  随之出现的尴尬是,不少老百姓感觉过年缺了“年味”。就这样,2004年经过修改的《青岛市禁止制作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于2004年1月6日正式实施,由全面禁止变成“一禁止四限制”,即:禁止制作和限制时间、场地、品种和燃放方式。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是全球烟花爆竹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2013年,全国烟花爆竹年产值约为500亿元,生产企业约5000家。其中传统产区的湖南省和江西省,已经形成一个强大的区域性产业集群。现如今,烟花爆竹燃放量的逐年减少,以及更多娱乐项目的出现和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让现在的年轻人已不再像上一辈那样把春节放鞭炮看做是一种必需品。经历事故高发期和禁放令之后,人们在燃放烟花爆竹时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从一刀切式的禁放到限放似乎证明了一个没有鞭炮声的春节,总是缺少了些年味,那么“怎么放”或许才是最实际的问题。记者 林刚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李佳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