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青岛电商爆发式增长 一年交易额超6000亿元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林刚   2015-01-15 07:00:00

关键词: 保税港区 电商 我市 诚信通 电子商务平台

   青岛电子商务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期。记者1月13日从市经信委了解到,我市以推进网络交易平台建设和企业应用为重点,着力促进电子商务发展,2014年,全市重点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交易额突破600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50%以上。从2010年的700亿元,到2013年的3947亿元,再到去年突破6000亿元,我市重点平台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了迅猛发展。

   培树示范,引导创新发展。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创建活动,引导市场主体投资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平台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鼓励企业争创示范,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青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青岛制造网络科技公司、青岛百森通商务公司等32家企业树立为市级示范企业;10家企业获山东省电子商务企业;4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大企业电子商务、供应链信息化提升、移动电子商务3个方向试点。这些示范项目和企业基本覆盖重点优势产业,成为整合产业资源的新路径。

   突出特色,发展行业平台。我市在综合电子商务平台被阿里巴巴等企业占领先机的情况下,寻求差异化发展,着力推进已经起步的大宗商品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对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主动上门,扶持重点项目,引导发展。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保税港区、橡胶谷原材料商品交易平台集群引领,特色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联动发展的态势,主要覆盖橡胶、尿素、棉花、焦炭、矿石等行业,影响辐射全国。

   龙头牵引,推进供应链电子商务。我市支持以海尔、海信、青啤等为主的龙头企业实施产、供、销、管信息平台一体化,提升电子商务的内部协同与对外带动能力。龙头企业开放购销平台,不仅使自身降低库存、缩短市场反应时间,还推动同行业企业借助该类平台采购营销、物流售后等,提高产业链竞争力。截至去年底,我市已经形成一批基于供应链的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近100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

   应用为主,发展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我市实施“青岛阿里巴巴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工程”,采用政府补一点、企业投一点、平台让一点的方式,鼓励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政策支持新增阿里巴巴“出口通”企业600家、“诚信通”企业1075家,带动我市阿里巴巴付费企业突破10000家,注册用户超过47万家;创建推广中小企业电子商务“1+X”模式,鼓励中小企业以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加入驻多个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形式,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应用电子商务。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采购和销售环节,CRM(客户关系管理)、SRM(供应商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平台等的综合应用率超过73%。

   借势引导,推进集聚发展。我市制定电子商务园区认定办法,以政策牵引、园区配套、链式合作的模式集聚发展;开展电子商务园区试点,在各区市培育的基础上,宇创凡、橡胶谷等5家引入电子商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初具集聚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楼宇),树为市级电子商务试点园区(楼宇)。其中,崂山区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子商务相关产业年营业额将达到1500亿元;青岛宇创凡电子商务产业园已建成电子商务大厦1.1万平方米,为入园企业提供智能仓储物流、互联网软件研发、TP运营服务、电商人才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虽然我市部分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初具规模,依靠品牌企业供应链带动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明显,但对比国内一些电子商务强市,我市电子商务企业总体数量和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培育、集聚集约发展、生态环境形成等仍需进一步强化。”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表示。

   2015年,我市将主动适应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等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打造电子商务培训孵化基地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创新基地,培育社区电商和移动电商,发展基于产品全供应链的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生态体系的形成。到今年年底,力争形成年交易额过1000亿元的电子商务平台3家、初具效应的电子商务特色园区3家以上,重点平台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速超过40%。(记者 林刚)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