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浒苔成果:找出种子藏身处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   2012-11-25 08:49: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半岛都市报11月24日讯(记者 李晓哲) 中科院海洋所对于浒苔的“前世今生”研究有了新进展。11月24日记者采访获悉,从2008年底起经过多年研究,中科院海藻种质库研究团队在黄海绿潮浒苔溯源研究中发现了浒苔“种子库”中的微观繁殖体是如何从肉眼看不到的大小,一步步演变成近几年岛城夏天的“浒苔大军”。据介绍,古黄河口、古长江口等冲积形成的辐射沙洲成为浒苔的“种子库”。

  自2007年开始,我国黄海连续6年出现了大规模的漂浮浒苔绿潮 ,卫星数据显示浒苔首先从山东以南沿海区域漂起。针对这一情况,中科院海藻种质库研究团队自2008年底开始研究,2009年 ~2012年起对山东以南沿海进行了多站位连续调查,并开展了实验室内的浒苔生物学基础研究。

  11月24日,中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际海藻协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海洋所博士、研究员、博导逄少军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研究结果表明,浒苔的“种子”藏身之处地理环境非常特别,古黄河口、古长江口等冲积而形成的辐射沙洲为浒苔的大规模生长创造了条件,“一年四季从这地方的泥沙中都能检测出浒苔的微观繁殖体,而青岛就没有检测出来”。这些浒苔微观繁殖体就构成了绿潮浒苔的“种子库”。

  每年 3~5月份,辐射沙洲沿海动物水产养殖业使用5万余吨发酵鸡粪肥水,通过自然生态土池法培育河蟹幼体,富含营养盐尤其是氨氮的养殖废水排放到该区域近海,加剧了海水的富营养化。在3~5月份,不断升高的海水温度、充足的光照以及富含营养盐的海水有效促进了浒苔微观繁殖体的生长速度。而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的潮汐性暴露的滩涂为搁浅的绿潮浒苔提供了快速生长的机会。浒苔特殊的管状结构使其在发生光合作用后可以快速在海水中漂浮起来,漂起来的浒苔还可以附着在不同的基质上。

  综合结果表明,黄海浒苔绿潮的出现是一个集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季节性的人类水产养殖活动以及浒苔生物因素于一体的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海水富营养化,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开发和利用滩涂的过程中,监控和处理动物水产系统产生的废水和重污染河道的河水,有效地减少营养盐入海量是解决绿潮灾害的根本方法,需要有节制、科学合理地对海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逄少军说。

  听浒苔“种子”讲述如何来青

  我是一个浒苔微观繁殖体,也就是浒苔的“种子”。以前人们不知道我藏在什么地方,都觉得每到夏天我们家族突然神秘出现,但还是被科学家发现了我们的藏身之地。我们的“先辈”都会形成一些孢子、配子,也有一些浒苔先辈身体分解了,但不会全部死亡 ,有些就形成了营养体细胞,这些都是微观繁殖体。我们都非常非常小,在海滩的泥沙里藏着,即使被“抓住”了人类也看不见。

  别看我们小,我们的生命力还是很顽强的,大冬天也不怕冷,在-20℃的冻土里我们也能够存活下去,阳光照射也没用,除非紫外线长时间照射。

  我们就这样生存下来。等到3月份,水温回升、每天“太阳浴”的时间也变长了,我们就开始伸伸懒腰,抓紧机会生长。除了温度、阳光外,我们还需要有氨氮丰富的海水以及大片潮起潮落的滩涂,而在山东以南沿海有大片符合条件的地方 ,从2005年到现在这里用鸡粪发酵肥水,废水排放到海里,海水也“有营养”起来,我们就有了生长的条件。

  刚开始虽然我们可以快速生长、漂浮,但是个头还不是很大,所以人们没有特别注意我们。这个时候,我们随着黄海表面洋流往北飘。这一路上我们的体重在不断增加,这都是因为这一路上的沿海城市多、人口多,排到海里的氨氮多。

  我们生长的速度快得让你们无法想象,每天体重都增加30%以上,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最高每天能增重37%!科学家说很少有藻类能像我们这么快速地生长,这也是我们“军团”会突然出现在海面上的原因。

  就这样,借着风势和洋流的力量我们一路向北,最终到达青岛附近的海域。但要是想在青岛“登陆”,还是需要很多条件的。首先我们会选择不下雨的日子登陆,因为一下雨,雨水会稀释海水里的营养盐,我们没有了“营养”也就难成气候;其次要借着风势登陆,而要是碰上了往海上吹的风,我们就会眼瞅着栈桥、五四广场越漂越远。

  科学家研究说我们的身体都是管状中空的,之所以能够漂浮也是因为这种结构在光合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充满在管状的身体里,我们就在水中漂浮起来。要是阴天的话光合作用不够,氧气生成少,我们沉重的身体就会沉到海底去。

  万事俱备,我们当然就会出现在青岛的海滩上。人类的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越严重,我们登陆的机会就越多。我也知道你们不欢迎我们来,那就好好保护环境,保护海洋吧! 文/记者 李晓哲

徐丽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