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我国平均1000名老人仅拥有17张养老机构床位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2012-07-27 08:28: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1000老人仅17张床位 养老产业亟待提速 
    专家称,应提升至国家层面统筹安排 
    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和制度很不完善,养老体系普遍存在投入不足、设施较少、服务不够多样、运营效益低、专业人员匮乏的问题。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说,虽然近几年我国养老机构建设与发展全面提速,但相对于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的需求来讲,仍显得严重不足。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但全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也有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平均1000名老人仅拥有17张床位。 
    我国60岁以上空巢老人数量及比例逐年增加,并出现了空巢期提前、失能问题凸显等特征,从而使得我国养老产业面临重重压力。许多专家建议,我国应构建应对老龄化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及养老机构建设,甚至应将养老产业提升至国家层面加以统筹安排。 
    半数老人守空巢 
    “日子越过越憋闷。”家住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新华社区71岁的陈颖慈老人说,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她和老伴一直过着空巢生活,每天除了做饭就是看电视,没有外人聊天。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其中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39万人中老年人超过6万,“养老”正在成为社会突出问题。 
    自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空巢老人数量持续增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吴玉韶介绍,目前我国空巢家庭及两代老人共同居住的类空巢家庭,约占老年家庭总数的50%左右、达9000万人,且空巢化趋势日益凸显,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的特点。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出现人口生育高峰,同时从30多年前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的父母相继步入老年,是形成空巢现象的主要原因。而城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人口数量增长,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动,使空巢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使越来越多的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这些现象,均导致老年化、空巢化加剧。 
    子女大多很苦恼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如今已陆续到了“知天命”年纪。对于其中很多人来说,他们一边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一边也开始考虑着自己的养老问题。 
    今年48岁的刘振清在吉林省长春市一家汽车公司上班,作为公司生产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每月薪水不低,是很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然而,一谈起养老问题,他就大倒苦水。他的父亲已去世,70多岁的母亲患有脑血栓,行动不方便,只能请家庭保姆照顾。他一周去看望母亲一次。
“我估计我老了以后,还不如我妈呢!”刘振清说。前几年,他唯一的儿子去了澳大利亚读书,眼看着快要毕业了,孩子却希望留在国外工作。尽管十分不情愿,刘振清最后还是尊重儿子的选择,“希望儿子将来有个更好的发展”。说到以后,他表示压力很大。一来母亲年龄不断增高;二来自己的养老也摆上日程,到时谁来照顾自己,这让刘振清十分无奈和苦恼。 
    渐已成为社会各行业中坚力量的“70后”,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有空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家住山东省济南市的李锐在政府机关工作,36岁的他已经当上科长,虽然官职不大,但属于着重培养的后备干部。李锐说,每天的工作就一个字———忙,“白加黑、五加二”是常事。 
    李锐的父母也在济南,已经退休在家。尽管两家住的地方相距不远,但李锐很少有机会回家。除了白天忙不完的工作,晚上一般都有应酬。妻子除了上班,还得照顾11岁的儿子,也很难挤出自己的时间。“前不久我妈生病住院,打了一个星期的点滴,都是我爸在医院照顾,我就抽时间去过两次”,李锐说。看到父母日渐苍老,平常在家也没事可干,他也想回家多陪陪他们,但总是被工作打断,“过几年父母身体不好了,需要人照顾时,日子肯定更累”。 
    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同样有许多苦恼。对于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甚至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今年28岁的刘弨已经在海南省海口市的一家企业工作了四年,现在每月工资在4500左右,年终还有1万元的奖金。应该说,这在当地算一个不错的工作。去年,准备结婚的刘弨贷款买了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日子一下子就过得紧巴了”,刘弨说。为了这套房子,父母把这些年的积蓄基本都给他用作首付了,而刘弨也把这几年的积攒用了大半。今年6月房子交钥匙后,刘弨又开始忙起装修,等搬进去,他的银行卡上还剩几千块钱。 
    说起父母以后的养老问题,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的刘弨显得有些沮丧,“父母养老的钱都给我买房了,我的钱刚刚够用,以后结婚有了孩子,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想想以后,真觉得对不起父母。” 
    机构养老“短板”多 
    面对急速增长的老年人群,我国养老机构正在经受着床位偏紧、服务内容单一、运营效益低、护理人员短缺等“短板”的制约。不少干部群众认为,应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免税费、给予补贴、提供免费职业培训等措施,来吸引民间资本“入市”,带动机构养老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表示,入住养老院的一些老人不仅需要一般的护理,还需要一些特殊照料。然而我国大部分养老机构没有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同时,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护理培训,多数服务人员只能做一些端茶、送饭、洗衣、做卫生等简单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民营养老机构保本经营甚至负债累累,只能在低收费标准、低工资标准、低服务条件的“三低”状态下维持度日,靠自身积累根本无力再改善现有条件、扩大规模。 
    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向记者反映,现在护工难招,因为老人24小时都要陪护,特别是对不能自理老人要喂饭、翻身、帮助大小便,这样的活一般人干不了。另外,护理人员多为“40”“50”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且大多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能结构偏低等现象普遍存在。 
    一些专家认为,我国机构养老未来应走“民资为主、政府托底”路子。山东省老年学学会理事张学强认为,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兴建养老机构有三大弊端:首先,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需兴建大量养老机构,投资巨大难以负担;其次,需由中央和地方供养大量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大财政负担;再次,由于不以盈利为目的,公办养老机构可能服务质量、运行效率等方面均较低。西北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养民也认为,政府兴建的公办养老机构更多要发挥“托底”功能,以收养“三无”、“五保”、低收入和失能老年人等民营养老机构不愿收养的老人为主,让这些最弱势的老人也能安度年。(完) 
    “居家养老”是重要出路 
    “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全国老年人口过亿”、“未来养老压力大增”,成为眼下社会热点话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探索多元化养老新模式,已取得不小成效;面对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们普遍认为,“居家养老”模式在政府的推动下将成为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是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出路,但需完善体系、增强服务功能。 
    政府补贴“上门服务” 
    “如果身体不舒服,就按一下‘红按钮’,不到5分钟,应急队员就来帮忙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青年路18号街坊的77岁空巢老人邓桂兰,指着桌上“12349”便民服务热线电话说。 
    “便民服务热线网络平台存有每位老人的全部个人资料、病史记录、子女和亲戚电话等信息。”昆都仑区民政局副局长张文秀告诉记者,局里已为1000多名空巢老人安装了这样的电话机。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济南、铁岭、银川、西安、南宁等城市也为不少空巢老人安装了类似的“爱心门铃”、“电子保姆”等紧急呼救设备,一些老人感慨地称其为“救命电话”。 
    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针对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设计和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其中,内蒙古、山东、宁夏、陕西等地,根据独居空巢老人自我料理能力较差的现实,相继推出“政府补贴服务”居家养老新模式。 
    “‘服务券’可给我解决了大问题。”包头市昆都仑区81岁的宋淑珍老人说,她四五年没收拾的厨房,今年春节前只用了10元“服务券”便被服务人员清理得干干净净。原来,去年10月始,当地政府实行居家养老服务补助政策,每月为70岁以上“三无”、高龄和特殊群体老人按人均60元的标准发放养老服务券,持券老人可随时电话呼叫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医疗康复护理、陪医配药、洗衣做饭等各种“消费”。而服务者都是无业困难人员,他们在为老人服务的同时,也可以解决自己无经济来源的问题。
采访中,许多基层干部和居民认为,我国老年人基数庞大,靠机构养老容不下,“政府补贴”性的“居家养老”方式,整合了餐饮、医疗、商业、家政、服务等公共资源,可为空巢老人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既减轻了子女的负担,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节省了城市建设空间,将成为我国未来的主要养老方式,也是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出路。 
    市场运作“社区消费” 
    调查表明,受传统思想和老人“恋家”情结,以及养老机构床位紧张等影响,我国绝大多数老人不愿去养老院。其中,宁夏老龄委对3128名老年人的调查显示,92.6%的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有些省份的这个比例甚至高达98%。 
    “养老机构不愿去,居家养老服务又没有全面铺开,尤其眼下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今后的养老压力确实非常大。”济南市槐荫区老龄办主任邵华斌说“多途径探索就地养老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槐荫区推行了“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机构”模式———以小区为轴心,由个人投资,利用出租房在小区建立中、小型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服务。 
    “这样,老年人可以足不出区就近养老,子女可以就近看望。”邵华斌说,这一模式的核心是社区资源+养老机构资源+社会资源,目前槐荫区已试行了两家具有这些功能的老年连锁公寓,深得老人们的好评。 
    “公寓化养老将是居家养老模式的有力补充。”内蒙古清水河县民政局局长杨德明说,某企业在县里建设的老年公寓尚未封顶,就有许多人抢着预订。他估计,将来会有很大一部分工薪阶层职工,把自己的老人送进老年公寓“这个市场潜力很大”。 
    “为‘三无’、鳏寡和困难家庭的老人提供免费服务和补贴是必须的,但对所有居家老人,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采访中,许多基层干部说,我国最终还得靠发展养老产业、培育老年服务市场,引导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自费购买服务,才能既满足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意愿,又使养老服务业良性发展。 
    探索模式 构建体系 
    当前,全国许多地方按照“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补充、日间照料和公寓化养老为外延”的思路,构建养老体系。但普遍存在投入不足、设施较少、服务不够多样、专业服务人员缺乏等问题,尚待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广泛探索各种形式的服务模式。 
    关于养老资金的筹集,一些专家建议,地方政府每年都应有“居家养老专项资金”列于财政拨款之中,也要通过发放老年福利彩票等方式募集资金;社区可以接受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捐赠,也可出租闲置房产作为公共基金;也可让老年人以房产作抵押,在世时享受免费养护、去世后由社区收回其房产变卖,实行“以房养老”。
对于养老服务,有专家认为,老年人更渴望的是情感慰藉、精神健康方面的沟通,这就需要服务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应建立“义工”制度,社区为中青年志愿者和学生提供平台、建立档案,作为他们以后升学、奖励等方面的依据;街道建立公益服务的机制,组织志愿者队伍;高校开设老年学专业,培养从事老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专门人才。 
    一些地方民政局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民营企业投资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很高,但普遍面临审批难题。他们希望各地把养老产业发展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形成党政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老工作格局,从政策上促进民办与公办养老机构公平竞争;同时,进一步完善老年家庭的扶持政策,拓展养老服务功能,以应对老龄化高峰的到来。 
    养老院总亏损,能否坚持心里没底 
    “我办这家养老院还不到三年,已经亏损了近200万元,只能用开超市的盈利来弥补亏空。”宁夏鑫雅老年公寓负责人刘志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记者眼前的宁夏鑫雅老年公寓是一家民办养老机构,目前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能容纳157名老人入住。刘志军说,前年养老院开业,全年总共入住5位老人,共亏损71.9万元;去年入住16位老人,亏损64万元;今年到现在入住老人已达到50人,亏损46万元。“这是实实在在亏的钱,如果再算上固定资产折旧,那亏的更多。” 
    刘志军还开办了3家连锁超市,养老院的亏损一直用超市的收入来支撑着。他一直担心,“万一哪天超市生意不好了,没有收入去补贴养老院了,该怎么办?虽然看好养老事业前景,但究竟还能坚持几年,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和鑫雅老年公寓相同境遇的不在少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红爱心老年公寓负责人何宁红也告诉记者,现在办养老院每年都要亏损10余万元。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老院租用了一栋旧楼,一年房租35万元,工人工资一年近40万元,暖气费一年得7万元,伙食费一年10万元左右;老人一年缴费70万元,政府发放床位补贴10.5万元。因此,全年总支出为92万元,总收入为80.5万元,大致亏损十来万。 
    陕西省西安市金秋爱心乐园是当地较为知名的一家养老机构,目前入住300余位老人。“我为了办养老院已经倾家荡产,2000年至2008年几乎天天有人堵在门口要债。这几年虽然好些了,但还是欠债200多万元。”西安市金秋爱心乐园园长姚丽华说。 
    尽管亏损,刘志军、姚丽华等多位养老机构负责人还是选择继续坚持经营。刘志军告诉记者,现在办养老院已经“骑虎难下”了,因为光装修就花了380万元,要是不干了这些钱就等于打了水漂。并且,养老院与老人都签有协议,哪怕有一个老人在就不能轻易停办,否则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面对如此境遇,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都表示,“希望能享受更多优惠政策。”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康乐老年公寓目前入住110多位老人,是槐荫区最大的老年公寓。这家公寓负责人梁华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养老机构发展。不过,由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机构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希望能得到进一步扶持。“比如,目前一些养老机构中使用的水、电、暖、气等费用是按照商用价格来征收的,这样很不合理。毕竟养老机构带有慈善性质而非纯粹盈利性商业机构,未来能否按照民用价格征收或适当减免?”梁华说。 
    刘志军希望,中央财政能给予欠发达地区养老机构适当的运营补贴。“西部欠发达地区财政较为困难,希望中央财政能够多倾斜欠发达地区的养老机构,同时进一步减免税收,这样养老机构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入住率,最终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目前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但关键是要落到实处。”姚丽华说,比如按照有关规定,西安市应给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每个床位补助80元和60元,但从2009年起就没有领到一分钱。另外,中央和地方的补贴资金应直接发放到养老机构账号,像现在这样层层下拨有时资金一年才能到位,并且还滋生了部分公务人员“吃拿卡要”的坏习气。 
    护理人员奇缺也是当前养老机构面临较为头疼的问题。吉林省长春市华宇老年公寓负责人张亚军说,现在护工难招,因为老人24小时都要陪护,特别是对不能自理老人要喂饭、翻身、帮助大小便,这样的活一般人干不了,希望国家能在人员培训、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曹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