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三农乡村 > 新闻报道

【福建】雕版之乡——连城四堡寻“四宝”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   2015-04-14 14:44:00

关键词: 四堡 连城白鸭 四宝 灯盏糕 雕版印刷业

  古镇四堡,位于福建西部连城县的最北端,地处连城、长汀、清流和宁化四县的交界,是一个偏僻的山区小镇,交通谈不上便利,经济也并不发达。然而,就是在这里,曾经以其兴盛的雕版印刷业而远近闻名,成为明清时期与北京、扬州、杭州齐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其所印书籍“行销江南,远播海外”。这里保存着最完整的书坊建筑、线装古书和雕版印刷工具,这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古代雕版印刷基地,这里也是出版界屈指可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99年,四堡被福建省政府列入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乡;2001年,四堡古书坊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该遗址又被列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但其实,四堡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乡”,以及传统的“手工艺之乡”,四堡的雕版印刷与这里的打锡器传统技艺、古书坊和古廊桥等古代传统建筑并称为“四堡四宝”——(注:此处为作者个人观点)。

  四堡乡不大,乡政府前的公路是唯一的主干道,往南去连城,往北到宁化。而四堡所有值得玩味的地方,都集中在这条公路的两侧。

  最后的雕版印刷

  来到四堡,不能不去雕版印刷展览馆。四堡雕版展览馆设在雾阁村邹氏古祖祠,就在四堡乡政府的后面,里面保存着目前最完整的的古线装书和雕版印刷工具。

  你知道吗,百年之前,四堡可是闻名全国的雕版印刷之乡。四堡印刷业始于南宋,鼎盛于清乾隆、嘉庆年间,那时候的读书人,若不知道四堡,定会被人笑话的。1956年,学者郑振铎将四堡与北京、汉口、江西许湾并列为清代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现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书坊34座,还有众多的古雕版、古书籍、古印刷工具等珍贵文化遗产。

  由于新印刷技术的冲击,四堡雕版印刷在辉煌了数百年后,于上世纪初逐渐地衰败了,1942年,四堡刻书终成“广陵绝响”,结束了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的辉煌。如今的四堡雕版,更多的是为了保护与传承。

  马力,是四堡仅有的两位雕版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遗憾的是,这次来四堡,我们并未到马力的工作室参观,原因是他受县旅游局之邀,到培田参加“春耕节”非遗项目展示了。但幸运的是,在培田,我们正巧碰到马力先生,并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在与马力先生的交谈中,可以看出他作为雕版传人,马力很想振兴雕版产业,希望有一天,古老的雕版文化能再次焕发青春。但他清楚,雕版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绝然不同,雕版印刷是被淘汰的技术,现在已经很难产生经济效益。

  马力说,他们家从事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刊印生意,自己的爷爷是造纸的,当雕版印刷没落时,他们家主要生产用于雕版印刷的宣纸、毛边纸等,后来,雕版印刷基本被淘汰出局后,马家也不做这个行当了。现在的马力只有业余时间少量印刷一些包装,更多时间则在照顾他的根雕生意。

  许多游客来到连城,除了去冠豸山和培田,就不会特意跑去偏远的四堡来玩。因为四堡展览馆里有的东西,在闽西的其它一些博物馆几乎都有。当地旅游相关部门甚至建议马力,让他把工作室搬到培田村来,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外地游客,更加方便接触到四堡传统的雕版印刷,从中也可以看出四堡雕版的无奈。

  四堡雕版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马力先生亲自为我们临摹年画雕版。

  飘逝的古书坊

  四堡现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书坊三十几座,均建于明清时期,主要分布在雾阁村和马屋村两地,古书坊建筑全部用耐火砖建成,防风防火,被称为“封火屋”。

  看着如今仍留存于世的古书坊,使人不得不遥想四堡当年的辉煌。四堡雕版印刷业始于明、盛于清,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的鼎盛时期,曾建有100余座大小印刷书坊,遍布于雾阁、马屋、上枧、严屋等村落。

  虽然历史的车轮无法回转,我们无法亲眼目睹当年的盛世,然而,与其他三处印刷基地早已随着历史的湮灭消失殆尽相比,四堡的奇迹般存活依然令人欣慰,1999年,四堡被福建省政府列入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乡;2001年,四堡古书坊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该遗址又被列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令人担忧的是,众多殊荣之下,四堡依然难逃落寞的命运。很多老书坊年久失修,无人居住,有的被改为柴火间、杂物间,有的被村民拆除盖起了新房。

  目前,四堡真正开发和可供参观的景点只有雕版印刷展览馆(雾阁村邹氏古祖祠)、子仁屋、玉沙桥、林兰堂。由于行程原因,我们这趟并没有去马屋村的古书坊、子仁屋和林兰堂等处参观,甚为可惜,下次一定要找个时间再好好走走四堡。

  乡间打锡人家

  此次来连城采风,初见主办方的行程安排,得知会去四堡,我便心生向往。一直以来,我就特别期待四堡之行,除了一窥著名的四堡雕版印刷外,我更加期待的是寻找打锡艺人,了解四堡当地传统的打锡技艺。

  以前,锡器在乡村不少见,乡下人对锡器有种特殊的感情,在我小的时候,还会经常会看到一些挑着打锡担子走村串户为人家打制锡器的打锡人。以前传统一点的人家嫁女儿,是要锡器作为陪嫁,多则一堂(八件),少则半堂(四件)。那时候的锡器都是传家之宝,如今也不太重视了,有的不再用锡器陪嫁。现在打制的多为工艺与实用相结合的产品,有的则纯粹是工艺观赏品,现在的人都喜欢精巧、华丽、细致的器皿。

  连城各地均有打锡艺人制作锡器,四堡乡尤为著名。在历代,四堡都曾涌现出不少颇有名气的锡艺师。据载,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枧头村就出一位“锡状元”吴一龙,他应召入皇宫打制锡皿,打造了一条锡龙能在水中沉浮隐现,恍若真龙戏水,成为千百年流传的美谈。清乾隆年间,留坑有位打锡师,打制一对仙鹤烛台,只要微风吹动,或在旁拍拍手,“仙鹤”就会徐徐展翅,翩翩起舞,后将此物进贡皇上,被皇帝封为“仙鹤神师”称号。

  如今随着机械工业代替手工业的发展,许多手工业都不再兴盛了,但在四堡,仍有百余人仍在传承这一手工技艺。2011年,四堡锡匠马恩明、邹友成二人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没错,马恩明就是我此次四堡之行重要的拜访的人。从四堡乡政府往北走不远,就来到由锡艺名师马恩明所经营的“精全锡艺堂”。虽然不大,只有两间店面,但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精美的锡壶和锡雕。

  从一进马恩明的锡器店里,马恩明师傅和他的儿子就就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四堡的锡器,同时为我们现场展示打制锡器的过程。只见一块看似普通的锡板,在他灵巧的手中翻转敲打一番,接着由他儿子来点焊好,再进行打磨之后,瞬间变得圆润光泽,一件锡壶便初见雏形。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并没有更多时间坐下来与马恩明师傅好好交谈,但我也从侧面了解到,马恩明师傅不一般的传奇经历。

  在福建省历史文化名乡连城四堡,马恩明是镇上最好的打锡师傅,他有着绝不亚于大腕明星的知名度。马恩明十几岁上便挑起打锡家什,走村串户为人打造修补锡器,经他手打造的锡器车载斗量,30年下来老马成了名匠。但马恩明并不满足,传统的锡器注重实用,毕竟与当代人的审美要求有所脱节了。于是老马决定试一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打造以观赏为主的符合当代人需求的锡器。当一件件美伦美奂的观赏锡器出炉时,让人爱不释手,恩明锡器店成了名乡锡业的代表。

  风雨玉沙桥

  说到看廊桥,大部分的人首推自然是浙江的泰顺以及福建的寿宁。但其实,在福建的许多山区,都有古廊桥的踪迹。这次我的四堡之行,便是为了造访那里的遗落在乡野之间的廊桥——著名的玉沙桥。

  玉沙桥坐落于四堡乡马屋村口的花溪河上,相传昔日花溪河之沙石,晶莹闪烁若玉石,故名玉沙桥。这座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座风雨桥,上有遮雨伞篷,行人能在此避风躲雨。桥面砌以大小如一的鹅卵石,两旁栅以栏杆,首尾中间均有小阁。桥头匾书“朗朗上行”,桥尾匾书“活活回映”,桥中匾书“玉沙桥”。桥基为水成岩石鳌墩,上架有枕木为斗拱式托住桥身,桥两端古树参天,高低错落,精致美观,景致清幽。

  玉沙桥历尽沧桑,经过历代的重建、重修和维修,得以保存下来,今天正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着华夏昔日的辉煌。

  在距离四堡不远的罗坊乡,还有一座廊桥——云龙桥。相比之下,玉沙桥无论在始建年代、建造规模和周围景致上,都比不上云龙桥。但云龙桥只是省保单位,而玉沙桥则是国保单位,这是不是说明玉沙桥与四堡雕版印刷历史和古书坊等古建筑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清宫遗韵四堡女装

  在去四堡前,我问当地的工作人员,听说你们四堡当地的服饰很特别,像前清的风格。但他们都说不清楚,也没见过当地人穿过。

  不过,工作人员马上跟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的负责人咨询联系,得到对方回复,确有这种服饰,但是现在四堡人几乎不穿了,只有上了年纪的老阿嬷才偶尔会穿。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对方答应会为我们准备一套当地传统服饰,让同行的漂亮姑娘临时充当模特,为我们展示了具有清宫遗韵的四堡女装,有如清宫美女清婉幽深,楚楚动人。

  四堡妇女服饰类似于清代皇宫贵族妇女的服饰,因有多条彩色边条相缀,与少数民族服饰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其余客家妇女服饰相区别而受到人们关注。其服饰的最大特点是统以阴丹士林蓝和红棉布作主料,在颈袖、手袖、裤袖及衣服开合边均缀有三至四种色彩的边条,当地人称“大边小捆”。

  据说在清初,四堡有个书商到了京城,看到皇宫贵族妇女的服饰花团锦簇,华丽雍容,十分喜欢,便画下图案带回家乡,请人依样做了几套,先在自己妻女身上试穿。这一穿,在四堡顿时引起轰动,人们艳羡不已,于是纷纷模仿制作、穿戴,从此成了四堡妇女的传统服饰。山外风云变幻,而在山里仍百年如一日,宣统皇帝早已被赶出皇宫,他绝不会想到,千里之外的闽西四堡乡,“大清风景”依然。

  四堡特色美食

  这已经是我第二回来连城了,每回都忘不了这里的美食小吃。说实话,在这么偏远的一座客家小县城里,连城的美食小吃品种竟然有如此之多,且口味如此之鲜美,实在出乎我的意料。比如著名的连城白鸭、涮九品、漾豆腐、炒九门头、三角包、溪鱼焖豆腐、灯盏糕、捆板、地瓜干等等。个人推荐到连城县城的杨铭生饭店、四堡余师傅饭店,以及各星级酒店、老街巷小吃摊等处,都可享用到正宗的连城美食喔。

  在这里要给大家重点介绍两种四堡的传统风味美食:“漾豆腐”和“三角包”。

  “漾豆腐”是四堡乡一带地方传统风味菜肴,已有数百年历史。四堡群众家家户户善于加工豆腐,由于使用山泉水,制出的豆腐特别鲜嫩。以此加工的“漾豆腐”,风味独特,远近闻名,是当地群众逢年过节、婚丧喜庆、款待亲朋不可缺少的佳肴。

  “漾豆腐”的制作方法是,准备好白豆腐、鲜瘦猪肉、香菇、葱等原料和味精、香油等调味品。将白豆腐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将猪肉、香菇、葱等剁烂成酱作馅。以手指在豆腐块上戳出小窟,填入馅料。烹时将豆腐块排于油锅中,加入骨头汤焖熟即起锅装盘,撒上葱花、胡椒粉上席。

  “漾豆腐”的特点是浓香软嫩,清爽可口,趁热品尝,味道特佳。

  四堡三角包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小吃,以形似三角得名。制作方法是以地瓜粉或蕉芋粉用开水调成糊状擀成薄皮,以瘦肉、冬笋、雪薯、菜心、香菇、葱白、虾皮等配料制成馅心,先以少许外皮包馅捏出一个尖角,再将大部外皮合拢捏出另2个尖角即成三角包。置蒸笼内蒸熟后趁热食用,既可观赏透明晶亮的外皮裹着的黄白青葱的馅心,食用又鲜香可口,在味觉与视觉上得到双重享受。

  四堡交通小贴士

  从龙岩汽车站坐车去连城,两个小时左右到达连城。再从连城坐中巴车去四堡,票价8元,大约40分钟的车程,在四堡乡政府下车,返程末班车时间为下午5点。

初审编辑:祝新
责任编辑:安玉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