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汽车头条

新能源车骗补,不可一罚了之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   2017-02-07 15:30:00

关键词: 车企 新能源汽车 车行业 推荐车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月4日,工信部在官网公布了对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汽唐山客车有限公司等7家车企的行政处罚书,披露了骗补的事由,并暂停了它们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撤销了各家公司不符合规定的车型公告资格(2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这是继去年底工信部对苏州金龙等4家车企作出行政处罚后,第二次处罚新能源车骗补行为,至此已有11家车企因骗补被罚。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总计51.7万辆,这一快速增长态势令人欣喜,但车企骗补无疑给行业发展罩上阴影。相关部门的不断查处,有助于中央补贴落到实处,推动新能源车行业健康发展。不过,围绕车企骗补事件,还有一些问题不得不究:

  第一,有多少车企骗补?骗了多少?目前曝光的车企骗补,招数五花八门,主要表现在电池容量不符、未安装电池、车辆未出厂已获牌照等虚报冒领现象。去年,网上就流传一份新能源车骗补和违规谋补名单,涉及72家车企,骗补金额高达92.7亿元,此次处罚的车企大多名列其中。财政部的数据还显示,自2009年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334.35亿元。网上流传的名单是否属实,300多亿元的补贴是否全部符合规定发放?希望各级相关监管部门彻底清查,把骗补事件查个水落石出,不该领的补贴坚决要追缴回来。

  第二,对骗补行为,务必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形成震慑力。骗补,事实上是一种诈骗行为,对于动辄几千万甚至数亿元的骗补金额,一方面要对骗补的车企进行严肃的行政处罚,采取限期整改、暂停申报补贴资质、取消相应生产资质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对责任人员依法依规进行党纪政纪和法律问责,既包括骗补车企的责任人员,也包括负责补贴审核发放的失职渎职公职人员,他们或可能触及诈骗、合同诈骗犯罪,以及受贿、渎职等犯罪,对于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只有严肃处理才能起到警示作用,让违法的付出代价,让未违法的闻者足戒,切忌只罚企业不处理责任人,追回被骗资金一罚了事。

  第三,健全机制,堵塞漏洞,加大监管力度,严防骗补再发生。新能源车产业仍然处在发展阶段,补贴政策要用好,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调整补贴政策,改进资金拨付方式,提高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在1月份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强调,未来将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督查,严厉打击骗补行为。希望骗补现象被彻底杜绝,真正把中央的政策落实好。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李含超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