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名校名师访谈

张大良:鼓励高校在同一层次和同一类型中争创一流

来源:人民网   作者:   2015-12-02 17:37:00

关键词:

  人民网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林露)“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与“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有效对接。”今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在人民网2015大学校长论坛上致辞时表示。

  张大良介绍说,高校将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名师、名课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谈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话题,张大良表示,国家将健全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加强分类指导、分类评价、分类管理,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安其位、各展所长、办出特色。在同一个层次和同一种类型当中,争创一流。要建立国家宏观管理、省级整体统筹、高校自主自律的学科专业设置管理机制,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鼓励具有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大力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要大力提升中西部高校的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致辞全文:

  大家下午好!今天,人民网举办2015大学校长论坛,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绘就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发展蓝图,五中全会精神是“十三五”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我们高等教育司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驱动力的重要结合点的特殊作用,促进高校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神、聚焦、聚力推改革、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防风险、上水平、创特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总要求。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牢牢占领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真正落实到质量标准体系中,落实到课程、教材、课堂中,落实到课外实践活动中,落实到教师率先垂范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

  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加强人才培养与“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有效对接。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名师、名课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要深入实施拔尖计划和系列卓越计划,建设一批校内外协同育人示范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服务平台,建立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的人才库,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青年计划,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切实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三、健全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加强分类指导、分类评价、分类管理,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安其位、各展所长、办出特色。在同一个层次和同一种类型当中,争创一流。要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统筹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加强农林、水利、地矿、石油、交通、能源、环境、建筑、医药、师范等行业特色高校的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校园建设,要建立国家宏观管理、省级整体统筹、高校自主自立的学科专业设置管理机制,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鼓励具有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大力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要大力提升中西部高校的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人民网今天举办校长论坛,为我们总结交流经验成果、思考研究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衷心感谢人民网,感谢各位书记、校长长期以来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让我们继续同心协力、携手共进,共同为“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

初审编辑:于潇潇
责任编辑:赵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