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佳作频出文化青岛叫响全国 五朵金花应时绽放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2-02-10 07:59: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核心提示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5年来,青岛文化建设日新月异,以大剧院落

    成为代表,岛城的文化设施进一步改善;在文艺创作方面,诞生了《寻找微尘》等一批

    精品项目,以五大文化企业挂牌为标志,文化体制改革的号角也已经吹响。而硬件升级、软

    件换代所带来的效应就是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老百姓享有的文化服务也越来越有水

    准。在昨天举行的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主管单位拿出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文化青岛”不再只是一个概念,而成为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一种生活方式。

    关键词:文化产品

    微尘精神名扬全国文艺硕果接连不断

    在过去的5年里,青岛文艺创作可谓大丰收,获得国家级大奖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最有代表性的是电影《寻找微尘》等作品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青岛文化大拜年系列活动和 “小小莫扎特”音乐馆活动等4件作品和6项成果获得全国 “群星奖”;《我们的八十年代》获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实现了我市影视作品获奖的历史性突破;青版图书精品频出,我市连续3年获得国家出版基金,仅2011年就有67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图书奖。

    一部电影

    “微尘”精神名扬全国

    2004年,一位不知名的捐款人在捐款时首次以“微尘”署名,经《青岛早报》等媒体报道后,迅速形成了一股以“微尘”命名的爱心力量。2009年4月,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凤凰世纪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九州同映国产电影院线公司联合摄制的公益电影《寻找微尘》开拍,唐国强、倪萍、黄晓明、黄渤、陈好、夏雨、王艳、王静、朱媛媛、张山等45位青岛籍明星不计报酬集体参演,通过岛城“微尘”们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展现青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微尘”精神也伴随着影片在国内院线的上映,名扬全国。影片不仅荣获2009年第11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同时也入选建国六十周年重点献礼影片、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影片、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唯一华语影片等荣誉,《寻找微尘》剧组所有人员也获得 “2009感动青岛十大人物”群体奖。

    该片制片人、青岛凤凰世纪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志宝接受采访时表示,整个筹备、拍摄过程给他最深刻的感受是,“微尘”精神贯穿拍摄全程,“所有参演的青岛籍大腕演员没有一个人向我提出片酬,戏多戏少没有一句怨言,而且积极协调档期,推迟甚至谢绝别的拍摄任务。我记得黄渤当时是从新疆《无人区》拍摄现场辗转几十个小时回来的,黄晓明前一天晚上做红眼航班回青,第二天一早戏拍完立即飞回片场”。贺志宝回忆,影片从4月初开机到月底杀青,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45名演员及岛城的很多单位都体现了“微尘”精神,演员们不计辛苦,零报酬参演,岛城很多单位更是无偿提供拍摄场地,“青岛人的微尘精神无处不在,这让我终生难忘。”

    一个转变

    话剧《蚁族》捧回金狮奖

    青岛市话剧院海尔儿童艺术剧团团长、制作人傅维是即将召开的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文化界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个。过去的5年里,她完成了一个演员到制作人的身份转变。作为有着18年舞台经验的话剧演员,这5年的艰辛和成就,在她看来,是前13年的总和还要多。

    说起青岛话剧院的“儿童剧亲子场”演出品牌,爱带孩子看话剧的家长并不陌生,而经历了从演员到团长转变的傅维感受更深,“当年我们推出儿童剧亲子场是效仿南方兄弟院团的先进经验,这么多年过去了,尤其是最近5年来,儿童剧亲子场品牌越打越响,到现在我们已经攒了30多台剧目,每场演出都可用一票难求来形容。更令我们感到高兴和振奋的是,当年我们曾经学习的单位现在反过来要来青岛向我们取经。”

    从演员到团长的身份转变,让傅维更感到的是更多的责任,而尝试做话剧制作人才让她真正体会到市场的压力和成功的快感。“相比儿童剧亲子场这个成熟的阵地,2009年话剧院推出话剧制作人制,再度试水成人剧市场,才让我真正开始懂得什么是市场。”虽然过程艰辛,但结果鼓舞人心。由傅维担当制作人的《蚁族》上演后,口碑不断累积,到最后几场场场爆满,当时创下了话剧院成人话剧上座率、票房等多项纪录。“最没有想到的是,《蚁族》获得了中国话剧的最高奖金狮奖。”傅维表示,这可以说是对整个创作团队的认可。

    一段“往事”

    谱写青岛城市历史

    成绩固然可喜,但那都属于昨天。过去的5年,青岛文艺作品成果丰硕;未来5年,文艺精品也将硕果累累。据悉,青岛演艺集团传媒有限公司下属的各个艺术院团的新剧目如《田横五百士》等都已排上日程。今年3月,由山东籍知名作家、金牌编剧赵冬苓执笔,《闯关东》导演张新建执导,反映青岛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电视剧《青岛往事》将在青开拍。如果说《寻找微尘》向全国人民展示了青岛这座城市的精神,《青岛往事》则将书写这座城市的历史。

    据悉,该剧投资高达4000多万元,由青岛市委宣传部、山东影视制作中心、青岛广电影视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健昊阳光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拍摄。青岛籍知名演员黄渤、林永健有望加盟担纲主演,拍摄周期为6个月,力争下半年制作完成冲击央视一套黄金档,并在国内有关卫视播出。

    《青岛往事》的编剧赵冬苓接受早报记者采访透露,《青岛往事》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汇集了在全国赫赫有名的鲁剧创作集体,目的就是要打造全景式、具有高度艺术表现力的高水平的、反映青岛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精品力作,她将真实再现青岛开埠时期的社会风貌,描述第一代青岛移民的创业之路。而业内人士也预测,该剧必将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促进青岛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关键词:文化设施

    不知不觉中,市民发现文化娱乐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出家门就有健身设施,走两步有社区书屋,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这一切,都得益于青岛提出的打造“15分钟文化圈”的设想——就是要让城乡居民从家中出发,步行15分钟,便可到达至少一个文化站点,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过近5年的基层文化建设,这一目标已初步实现。

    据悉,在推进文化产业改革的同时,青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构建“15分钟文化圈”,先后投入50多亿元建设了青岛大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全市44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全部免费开放,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1000多场,形成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岛城无处不飞歌”的局面,而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凤凰电影奖颁奖礼、“荷花奖”舞蹈大赛等文化盛事的举办,也让“文化青岛”的品牌日渐叫响全国。

    2011年底,《关于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出炉。根据该意见,青岛将率先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见证】

    大剧院成文化地标

    2月4日,青岛大剧院新春首场市民音乐会举行,著名钢琴家殷承宗奏响了个人专场音乐会,市民徐开颜女士和老公带着女儿观看了演出,作为丈夫援疆一年出发前最后的全家活动。如今,像徐开颜女士这样,走进大剧院看演出听音乐会的市民越来越多,青岛大剧院投入运营一年多的时间里,共发展会员近6000多名,加上联盟会员人数已经过万,“青岛大剧院一年来的会员数量和质量,是保利院线旗下所有剧院里最好的一家。”青岛大剧院有关负责人自豪地向记者透露。据统计,自开业至今,大剧院共计接待演出249场(公益演出41场),平均单场上座率为80%,观众30万人次。显而易见,青岛大剧院已成为青岛文化新地标。

    不仅青岛大剧院,四方剧院、楼山剧院等老剧院也焕发青春,青岛文化中心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市群众艺术馆和十二区市文化馆全部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

  关键词:文化产业

  “五朵金花”应时绽放

  2012年1月19日,青岛广电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和青岛网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市直五大国有文化传媒集团揭牌成立,标志着青岛市文化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文化青岛建设结出丰硕成果。有理由相信,在“文化青岛”的战略引导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速股份制改造步伐,争取尽快上市,做大做强国有文化企业“五朵金花”的目标不难实现。

  近几年来,青岛致力于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重点发展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出版发行、文化创意等主导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传输等新兴文化产业。随着社会资本的大量进入和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强,许多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建设和投入使用,包括青岛动漫创意产业基地、创意100产业园、达尼画家村、1919创意园等26个文化产业基地园区,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与此同时,华强高科技主题公园、海上嘉年华、凤凰岛影视创意城、“城市记忆”老村巷等20个总投资额512.84亿元的文化产业大项目成为推动青岛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有关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青岛共有文化产业单位4900余个,文化产业个体经营户7291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4%。其中青岛重点培育的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文化企业就达87家,形成了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好、综合实力强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2011年,这一数据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增文化创意产业大项目44项,计划投资额377.5亿元,预计全年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525亿元,增长20%以上。根据规划,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而青岛成为区域性文化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中心的目标必将逐步实现。

  【见证】

  演艺高校进驻青岛影视之城羽翼渐丰

  “青岛是一座滨海城市、开放城市,也是一座艺术城市,有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在文化青岛的战略引导下,岛城积极致力于打造“影视之城”“音乐之岛”的文化品牌,继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中国电影交易中心等国家级电影盛会在青举办,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在青落户后,青岛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校筹建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由余秋雨题写的“青岛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校”的牌匾已经完成,学校今年将首度开招戏剧表演、舞蹈表演、美术设计与制作、戏剧文学4个专业共400名新生,3年后形成在校生规模达1200人。

  业内人士认为,业界普遍把电影艺术分为硬制作和软制作,硬制作指电影的道具、布置、发行等,软制作则指电影的脚本、编导、表演等。基于此,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的人才培养以电影硬制作为主,而青岛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校则倾向软制作。如此软硬结合,青岛影视人才的培养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链条,必将为青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继北电和上戏之后,中国传媒大学将在开发区大展宏图,而中国动漫集团也将斥资30亿元在开发区青岛理工大学旧址上兴建文化产业。这些利好无疑都将使“影视之城”的概念更加丰盈。

  关键词:群众文化

  文艺演出上山下乡文化惠民无处不在

  正月初一到初五,“祥龙庆新春”青岛文化大拜年活动将五四广场变成欢乐的海洋;初一到十五,青岛市图书馆里猜灯谜、看电影、亲子故事会,非常热闹;位于平度路的青岛市群众艺术馆里,半个月来一直是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学习手艺和享受欢乐的大舞台;那边文化街上的萝卜会·元宵山会刚结束,这边四方海云庵的糖球会紧跟着开幕……春节期间,青岛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欢快的秧歌、腾飞的祥龙,悠扬的歌声,市民走到哪里都能感受春节文化大拜年欢乐祥和的气氛。

  事实上,青岛的群众文化活动一直如火如荼,春节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亮点。最近几年来,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我市大力践行文化惠民,在现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加大向公众免费开放力度的同时,大手笔投资兴建大型市民文化中心,仅2011年的投入就多达22亿元,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万余场次。

  记者从青岛市文联和青岛市群众艺术馆了解到,全市文化系统利用广场演出平台,组织了“五月的风”大型文学艺术系列活动、“欢乐青岛”——广场周周演、“欢乐大家庭”社区文化艺术节、青岛市群众文化艺术节、青岛市外来务工人员文化艺术节等主题群文活动,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特别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期间组织系列活动,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万余场次。

  与此同时,我市各专业艺术院团深入学校、敬老院、社区和乡村,为广大基层群众送去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精彩演出。据统计,2011年,市歌舞剧院、市京剧院、市话剧院等专业文艺院团深入广大农村和基层演出近300场,每个周末在人民会堂举办的“欢乐青岛大舞台”惠民演出,免费向我市部分困难家庭赠送演出门票3000多张,受惠群众达6万人次。而组织电影企业深入城乡社区、农村、校园等开展公益放映活动,已成为我市文化惠民的一项亮点工程。

  公益电影进村放映露天影院遍地开花

  先在广场一侧架起高杆,将幕布展开固定,大幕两侧放音箱,然后在距离银幕8米的位置调整放映机的三脚架……每年3月到11月,胶南市隐珠镇的电影放映员黄永昌都要骑上三轮摩托车,拉着放映机、幕布、音箱、三脚架、横幅等放映设备,跑遍镇上的30多个村庄,每天为村民放露天电影,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套规定动作。说起去年一年印象最深刻的电影,黄永昌脱口而出:“《夜袭》,差不多每个村子都放了一遍,很受村民欢迎,我也跟着看了30多遍,演到什么地方演员说什么台词,我都知道。”

  青岛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总经理张青告诉记者,他们的任务一句话就能总结,“公司负责在全市各个行政村每个月放映一部电影”。就为这一句话,自2008年底以来,市财政和各区市总投入资金约4000万元,以保证我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的顺利实施。张青介绍,经过3年多的努力,青岛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率先实现了数字化,并成为全国首批、山东省第一家也是唯一安装农村数字电影监管平台的城市。(记者 许城贵)

曹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