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网店等隐性就业受90后亲睐 普遍面临社会保障缺位
来源:半月谈 2015-04-03 09:44:00
开网店、自由撰稿、全职做家教……这些“非传统”的就业形式正越来越受到“90后”高校毕业生的青睐,也成为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背景下,就业形式的新补充。然而不签劳动合同、没有缴纳任何保险的隐性就业人群,如何保护其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统计数据外的群体
毕业已经一年,经历了各种招聘失利,黄芸如今依然每天游走在校园周边,过着“校漂族”的生活。虽然没有工作,但她也有自己的一份收入。
黄芸在学校“格子铺”商铺内租了个不到半平方米的“格子”,每月支付很少的费用,寄卖自己淘来的新奇物品。“不用看店,不要交税,每个月稍微能赚一点钱,挺好的。”黄芸告诉记者,她还准备把格子铺“规模化经营”,“很多高校周边都有类似的店铺,我可以多租几个‘格子’搞连锁,收益应该会更高一点”。
因为舞蹈功底不错,身材、长相出众,22岁的丽丽在大学里就经常接到一些模特、舞者的兼职工作。在演艺行里摸爬滚打熟了,毕业之后,她找到两个有舞蹈功底的女孩组了一个舞团,如今在长沙的商业演出圈里已经小有名气。
“一个表演就几分钟,但能拿到600元左右的报酬。周末活儿多,有时一天要赶好几个场子。其他时间可以自己支配,收入也不错。”丽丽说,现在的状态谈不上创业,也没有固定的雇主,但自己已经把这看成一份职业了,希望以后能往演艺经纪人方向发展。
33岁的赵涵是一名“海归”,家境不错,英语流利。归国后虽然在一些私企、培训机构任过职,但最后还是选择当一名自由职业者。“开了一家电子产品的微商店铺,还给几个中学生做一对一的英语口语辅导,收入也还不错。”
做翻译、家教、模特,搞设计,开淘宝店……所谓隐性就业,是指没有通过传统就业渠道获取固定职业的一种工作和生活状态,也就是处于相关部门的就业统计数据之外。记者发现,如今选择隐性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正在悄然增长。不少文科专业的毕业生,倾向于做自由撰稿人或网络写手,过着相对单纯的码字挣钱生活;而一些理科生则干脆在家打造个人工作室,为淘宝店铺、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平台提供搭建和维护服务,同样做得风生水起。
“不用看老板脸色”“不想上班也不用担心请假扣钱”“分分钟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很多年轻人而言,灵活自由的隐性就业有着独特魅力。根据西安交通大学的调查统计,该校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灵活就业人数占总数的2.62%,这一比例2014年上升到6.67%。而在记者采访中,有相当一部分应届毕业生表示,他们也想尝试更为灵活自由的工作。
潇洒背后的隐忧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将达到749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隐性就业族的兴起,说明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铁饭碗’对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魅力不再,时间灵活自由的就业更符合这些‘90后’的口味。”湖南商学院学工处教师蒋瑛瑾说。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隐性就业族并不像媒体报道的那般光鲜亮丽,他们有着自己的苦恼和忧虑。
27岁的颜琼为了照顾孩子,不得不辞掉房产置业顾问的工作,一边带孩子一边经营着一家淘宝奶粉店。在取得不少同龄妈妈的信任后,生意越做越大,月入一两万元不成问题。尽管收入比以前高很多,颜琼仍然有着深深的不安:“跨境购买奶粉的生意主要依赖海关相关政策,加上开网店不交税。职业存在的合理性本来就有争议,说不定哪天发生什么变化,未来的路怎么走,还很难说。”
“商演舞者本来就是吃青春饭。”丽丽说,很多人觉得她很风光,来去自由,收入可观,但他们不知道这一行业竞争有多惨烈,市场最认可的就是“新鲜、新奇”,新老交替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不知道我这张‘老脸’能混到几时,我也不知到那时如何实现转身。”
记者了解到,“动辄月入过万”是更多颗粒无收甚至亏损的隐性就业族向往的“神话”。经营网店在隐性就业中占据很大比例,这其中,除少数人收入可观外,大多数店主生意清淡。
缺乏社会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也成为隐性就业者沉重的心理负担。很多人认为隐性就业就是找不到工作的权宜之计,诸如不思进取、没有正经职业等非议让一些隐性就业者心生迷茫。而缺乏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更让这一群体的处境存在隐忧。
“一说起我的工作,我妈就摇头,她总说女孩怎么能这样天天跑来跑去。”黄芸告诉记者,“父母希望我能谋个稍微稳定一些的职业,早点嫁人。我也不知道能坚持到几时。”
新就业形式亟待权益保障
在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看来,隐性就业是新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就业甚至创业形式。这种就业形式是对“显性就业”的有效补充,不仅丰富了劳务供给方式,分流就业压力,缓释社会焦虑,而且也为经济注入了活力。
不少受访专家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大学毕业生中的隐性就业者将进一步增多,隐性就业也将逐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就业形式。不过目前隐性就业者普遍面临保障缺位,这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隐性就业者不依附于单位,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面临的压力较大。”李斌指出,隐性就业领域一般竞争非常激烈,就业者个体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如果一直处于没有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基本生存都可能出现问题。
此外,隐性就业族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固定的劳务关系,其工作往往也没有特定的劳动场所、劳动时间和劳动报酬,一旦出现问题,自身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认为,一些年轻人还没有意识到参与社会保险的重要性。他们终将老去,也终将需要医疗和养老保障。
对此,受访专家表示,当前国家应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隐性就业者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隐性就业人群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社会舆论也应该对隐性就业者多一点理解和支持。
杨立雄认为,隐性就业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应该将这部分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但这个群体流动性大,加上收入不稳定,硬性要求他们加入社会保险难度较大。国家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吸引他们参保,比如对非正规就业者,国家可以适当分摊一部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用。”除此之外,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记者 谢樱)
责任编辑:赵晓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