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受访者认为决策者和审批者应为奇怪建筑负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10-30 09:40:00
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造型“雷人”、造价甚高的地标性建筑,很多公众“吐糟”这些建筑既不实用又很难看。建筑设计需要兼顾实用与艺术,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文艺工作座谈会时也谈到,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9254人参与)进行的一项调查指出,63.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在地有造型“雷人”的地标建筑。56.5%的受访者认为奇怪建筑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耗资巨大又招人反感。81.1%的受访者直言,决策者和审批者应为奇怪建筑负责。
为什么会出现奇奇怪怪的地标建筑
调查中,63.0%的受访者指出,自己所在的地方有造型“雷人”的地标建筑。
俞哲辰从同济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国际建筑设计所工作。在他看来,某些国外建筑设计师在中国的作品,从建筑的角度看是有意义的,问题在于摆放的位置不对,导致和环境格格不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程泰宁认为,奇怪、“雷人”的建筑分两种:一种是在审美上明显低俗媚俗的建筑;另一种是本来可以做得简洁,但因某些功利目的,以牺牲建筑的功能性、经济性为代价,追求造型奇特复杂,刻意挑战人们审美,哗众取宠。
为什么会出现奇奇怪怪的地标建筑?73.3%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以‘奇怪’博知名度,不顾社会责任”,45.8%的受访者指出是因为“造型奇奇怪怪就好藏‘猫腻’”,还有16.4%的人指出“规划审批者把关不严,形同放纵”,16.0%的人认为原因在于“决策者思想混乱”,11.4%的人表示是“设计者挑战国人美感”,9.2%的人认为是“设计者有意投低俗所好或玩‘隐喻’”。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冯果川认为,中国当下确实出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建筑,这些建筑的诞生,恰恰是因为建筑师对设计缺乏掌控权,“国内的领导们和业主对设计,特别是建筑外观,都非常重视,也很有兴趣发表意见。这种外行的审美标准对设计的干预,是造就这些奇怪建筑的直接原因”。
“对大型建筑的规划、审批程序一般都是有的,但常不起作用,最重要的是领导一句话。有时,招标、审批都完成了,若领导觉得不满意,说换掉就换掉了,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而且,大型建筑的后期评估机制还不完善,一般建完就谈不上什么责任了。”程泰宁说。
他认为,大多数开发商会考虑成本,但领导往往不会考虑那么多。至于建筑师,虽说最终的话语权不在他们手中,但有时为迎合开发商和领导,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以国内某体育场举例,“虽然不属于搞怪,但为了这种造型,我们每平方米用钢量高达700多公斤。同一个建筑师在德国设计一个规模类似的体育场,每平方米只用了不到100多公斤。为什么?在国外他需要考虑纳税人能否通过。”
谁最该为“奇奇怪怪的建筑”负责?调查中,81.1%的受访者认为,最该负责的是决策者和审批者。10.4%的受访者认为是建筑设计者,还有6.8%的受访者表示开发商也难逃其责。
“奇奇怪怪建筑的出现不是孤立的现象。在电视节目、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上,这样奇怪、低俗、低趣味的现象也并不鲜见。”程泰宁说,在后工业文明和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影响下,人们更加崇尚快速消费文化,审美趣味也变了。“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从后工业文明和后现代文化的消极裹挟中跳出来”。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