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老头77岁老太经营修表铺:每个座钟都是故事
来源:北京晚报 2014-10-28 15:50:00
“您82了?哦,比我小15岁。”李省三老爷子比划着,对来打听修表的一位老爷子说。西安门大街上的李记修表铺里,摆着不少老座钟,而这里的“工人”只有老夫妻俩,97岁的丈夫李省三老爷子做顾问,77岁的妻子张桂英则是干活的主力。
摆满钟表的老修表铺
中午的西安门大街挺热闹,修表铺一边是庆丰包子铺,另一边是小吃店,都忙得不亦乐乎。修表店狭长的店铺里,外侧已经改成2元店,只剩下里面约有10平方米的一间小屋,这才是修表店的所在地。李省三老爷子坐在椅子上,晒着天窗洒下的阳光。张桂英大婶则在一旁的小厨房忙活着午饭。
进门左手边的柜子上摆满了老座钟,右手边的柜子里则摆着数不清的闹钟,墙上还挂着十多个挂钟。不过,如今这些钟表都不是老爷子的最爱,由于上了年纪手不时发抖,老爷子如今最爱的是凳子上两个鸟笼子里叫唤的小家伙。
能修老钟表的地儿不多了
说话间,一个谢顶的老人走进店铺,“您这能修三五的老座钟吗?好多年没用过了,得鼓捣鼓捣,擦擦油泥。”李省三老爷子耳朵听不清了,赶紧叫出妻子。“能,您拿来看吧。有年头了吧?”张桂英笑呵呵地,端着小碗从后厨走出来。“可不是吗,前两天收拾屋子找出来的,差点儿让我儿子给扔了。”老人聊起这老钟表,话都不少。
记者递上名片,老两口眼花,却都是习惯性地戴上修表的放大镜看上面的字,而不是使用老花镜。
“这老钟表,没什么地方能修了,很多人都说,找不到配件。”张桂英说。这也多亏老修表店早年进货多,还剩了一些配件,才敢接这样的活。
李省三老爷子说,他15岁的时候就开始倒腾手表,边倒腾边修。在老手艺人的传授下,学得了一手本领。李记修表店,开业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当时能拥有手表的人还是凤毛麟角,即使有块手表,很多人都舍不得戴,因此修表店算不上忙碌。张桂英更是迷恋修表,高高兴兴地嫁给了李省三。
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国产手表如北京的双菱等,走进了人们生活。最忙碌的时代要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修一块表一般都是1元钱左右。白天两口子在店里接活,晚上则回家一块块地修。“不像现在,把表拿来,毛病不大的,都是当场就给修了。”
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石英表因准确、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备受青睐,修表店的生意再次逐渐衰落。过去,老两口对西单到西四一带的修表店如数家珍,但最近几年,修表店一天天减少,至今这一带已见不到像样的修表店了。
每个座钟都是一段故事
“六七十年代的表比较少。老火炬是大连的,老三五是烟台的。”这些表大都凝聚着老一辈人对生活富足的一种期待,而修表的老两口更是对修国产座钟手到擒来。受身体影响,李省三老爷子如今更多是在一旁指点老伴,修理工作大都由张桂英完成。
“我们有两个孩子,但都不做这一行。”对于来修表的人们,大婶留下了电话66173722,“来之前先打个电话吧,您过来我们要是不在,没准我正骑着小三轮,带老伴在老官园那逛鸟市呢。”
本报记者 张硕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