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桩遭人为破坏 城管面对城市管理陷两难
来源:合肥晚报 2014-09-18 14:23:00
庐阳区有100多根隔离桩丢失或损坏、包河区有200多根被损坏、新站区同一路段多次发生隔离桩连夜被拔现象……街头设置的隔离桩,却频繁被人破坏或盗走。
隔离桩的设置,虽然有效防止了车辆乱停在人行道上,却也引起一些市民和商家的不理解,甚至有商家扬言要自行拆除隔离桩。
面对这种管理上矛盾,城管部门感到了城市管理两难的尴尬,表示将进一步规范隔离桩的设置,对于设置不合理及私设隔离桩的现象进行取缔。
路边隔离桩屡遭人为损坏
为了防止机动车开上人行通道,今年合肥将在全市150多条主次干道的人行道边界设置2.4万多根隔离桩。记者从合肥市城管局了解到,隔离桩的设置有助于降低违章停车行为,尤其在一些违章停车多发路段设隔离桩,有效防止车辆驶上人行通道。
然而,这一应对乱停车的“利器”,却屡次遭到人为损坏。庐阳区城管局行政执法大队纠查室主任谭义双说,今年庐阳区先后安装了47处共3962根隔离柱,已发现有28根丢失,93根被人为损坏。
“被损坏和丢失的隔离桩大多是人为造成的。”谭义双说,前几天,当城管执法队员在巡查时,发现在徽州大道、北一环、六安路、阜阳路、红星路等路段,有一些隔离柱倒在路边,还有的不见了踪影。城管队员向附近店家和过路市民了解,这些隔离桩大都是被机动车碰撞坏的,而有的是被收废品的拿走的。
查处破坏隔离桩行为取证难
记者从合肥市城管局获悉,目前合肥各城区都存在隔离桩被破坏的现象,初步统计,目前全市设置了2万多根隔离桩,平均每50根中会有1根损坏。一旦查实,将按照破坏市政设施来进行处罚,视情节轻重,将处以100元至500元罚款。
尽管城管部门有相应的处罚标准,也加大了巡查力度,但面对隔离桩屡遭破坏的现象,城管部门坦言,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取证难的问题。
新站区城管部门一名工作人员说,在铜陵北路和扶疏路东北角的人行道上,就多次发生隔离桩被破坏的现象,白天设置好的隔离桩,晚上就被人破坏,城管部门修复后,很快又被人连夜拔走。
“今年我们在市民投诉违章停车较多的人行道上设置了5500根隔离桩,目前估计有200根遭到了破坏。”包河区城管局一名执法队员说,处罚破坏隔离桩行为取证比较难。“我们不能现场抓住破坏者,没有相应的证据,只能进行维护,每根隔离桩的修复成本约在100元。”
间距过密影响市民正常通行
城管部门设置隔离桩的初衷是为了防止车辆乱放在人行道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隔离桩的设置从源头上一定程度遏制了违章乱停车现象,实现了人车分类,保证了人行道的畅通无阻,但一些市民提出某些路段的隔离桩设置不合理,影响行人通行。
“在城市主干道上设置这么多隔离桩,本身就是对城市市容的破坏,一些隔离桩安装不够人性化,虽然车辆开不上人行道了,但桩距间隔过密,也给我们通行带来不便。”市民张先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记者在北一环与蒙城路交口的人行道上看到,在5米左右距离里,安装了8根隔离桩,每根间距约20厘米,而且这排隔离桩还是紧贴着盲道安装的。由于该路口位于一个商业广场,人流量较大,隔离桩不仅给行人通行造成不便,而且还被市民当成临时休息场所,坐在桩上歇脚。
商家扬言自行拆除隔离桩
“不设置隔离桩,车辆停在人行道上,会引来市民投诉,可设置了隔离桩后,我们还是接到了投诉电话。”包河区城管执法大队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这一“两难”的尴尬:
徽州大道上某酒店负责人多次拨打包河区城管投诉热线,要求城管部门比照附近银行人行道前设置的活动隔离桩,将隔离桩设置成活动隔离桩,以方便顾客停车。
“我们多次电话回复投诉人,明确告知银行人行道前设置的活动隔离桩是为了方便运钞车使用,没有特殊情况是不能做成活动隔离桩的,但此酒店负责人仍然不能理解,并扬言如若不能将此处隔离桩做成活动隔离桩,便自行予以拆除。”该工作人员说,今年该区设置了5500根隔离桩,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部分商家认为,设置在自家店面人行道前的隔离桩,不仅隔离了违章停车,也隔离了部分顾客。
让隔离桩融入城市整体风格
面临因隔离桩带来的城市管理难题,城管部门表示,将进一步规范隔离桩的设置,让其在发挥有效防止车辆乱停行为的同时,将对一些设置不规范的隔离桩进行整改。
合肥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隔离桩的设置有着规范的标准,桩与桩的间距在1米左右,圆柱状,高约40厘米,黄黑两色相间,以“矮”、“牢”为设置标准,能拦住机动车。
“但我们发现有一些商家或个人为了私利,私设隔离桩。比如在一些商业广场周边,商家设置一些大石球。”庐阳区城管局行政执法大队纠查室主任谭义双说,这类隔离桩是一种变相的“圈地”,影响市民的正常通行,城管部门将对这类隔离桩进行整改和取缔。
除了进一步规范隔离桩的设置外,合肥城管部门在隔离桩的设计上也动起了心思。记者从庐阳区城管局获悉,今年该区在长江中路、寿春路等重要路段设置500多根特色隔离桩,以花卉、文化石墩、铁艺浮雕的形式出现,不仅起到了隔离的作用,而且不会破坏路段原有的风貌,让隔离桩融入城市整体风格之中。项泉 钟有娣 申广跃 本报记者 蒋瑜香 文/图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