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男生跑步看手机 跌倒摔断手腕
来源:燕赵晚报 2014-07-17 14:32:00
■小申左手腕骨折那段时间,不方便玩手机,开始玩电脑游戏。
一名大二男生,因迷恋玩手机,痛苦万分,想让记者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记者调查了20名大学生,其中11人自称有“手机瘾”,3人每天玩手机10个小时以上。那么,“手机瘾”是怎么形成的?该如何应对?
跑步看手机跌倒摔断手腕
22岁的小申,就读于石家庄经济学院,大学二年级,市场营销专业。7月10日,已经放暑假回家的他打电话求助记者,讲述了他的痛苦经历。
小申玩手机成瘾,无论上课、走路、吃饭,哪怕是上厕所,都离不开手机。4月的一天晚上,他和同学一起跑步,他一边跑步一边不时地看手机,生怕有人和自己联系而错过。结果,因看手机不看路,被操场边的马路牙子绊倒,导致左手腕骨折,在医院手术后疗养了三个月,现在才康复。“真是悔不当初,且不说很高的手术花费,就是这期间还让父母担心,让同学们照顾,也足以让我愧疚。住院也耽误了不少课程,所付出的代价也太大啦!”小申说。
小申说:“其实像我这样的同学比比皆是,平时除了学习,就是利用手机来聊天、看小说或者刷空间,这样可以打发无聊的时光。手机是可以和朋友保持联系的工具,现在真不知道,如果没有手机了,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
被“手机瘾”伤害过的小申,虽然知道迷恋手机不好,可又无法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很痛苦,想请记者帮他解决这个难题。
玩手机差点让她送了命
据了解,玩手机成瘾不只是大学生,还有中学生和中老年人。
东岗头社区的李女士说,他跟很多父母一样,以为玩电脑游戏会影响孩子学业,却忽视了手机对孩子的影响,所以他就给上中学的儿子买了手机。没想到,孩子天天用手机上网玩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她想尽办法阻止孩子玩手机,却无济于事。她担心孩子的人生有可能就这样被手机零零碎碎地分割了。
金马小区的王女士说,她丈夫每天玩手机,手机成了他们夫妇的“第三者”。丈夫不跟她聊天,也不管孩子,即使顾客进店买东西,他都在玩手机。顾客见此情景,转一圈就离开了。她生气地把他的手机扔了,他大发雷霆把家里的电视机砸了。
有位妻子到石市人民医院求诊说,她丈夫以前经常帮她干家务,可自从喜欢上了手机微信后,天天跟网友聊天,吃饭时手机也不离手,什么家务也不干了,夫妻经常吵架,她不知该怎么办。
市民杜女士说,他儿子在珠海上大学,几个同学暑假相约到深圳玩,没想到深圳那位同学被电线杆撞得住进了医院。原因是,那位同学玩手机上瘾,走路时也专心致志地看手机,结果撞到电线杆上,头破血流,缝合了好几针,头部缠满了绷带。
很多大学生还在QQ群里讲述了自己的“囧事”。
石家庄经济学院的杨峥说:“我是个典型的手机控,每天晚上我都玩手机。有一次在将要睡着的时候,手机从手中滑落,把嘴角砸出了血,第二天就肿了。”
河北联合大学的杨坤兰因玩手机差点送命。她说,那天她骑自行车时专注地看手机,在拐弯时与迎面开来的汽车相撞,摔倒在地,手机也粉身碎骨,所幸人无大碍,却把司机吓坏了,大骂了她一顿。
20名学生中11个有“手机瘾”
记者在大学生QQ群调查了20名学生,其中11名学生(55%)直接回答“我就有‘手机瘾’”。在这20名被调查的同学中,一天玩手机10小时以上的占15%,7-9小时的占20%,5-7小时的占30%,3-5小时的占25%,2小时以下的仅占10%。从这些数据表明,现在手机已经融进了学生的生活,每天花费几个小时玩手机已经成了大家的“必修课”。
调查显示,七成的学生玩手机就是为了聊天、刷空间,只有不到10%的同学是看新闻,还有20%的同学是为了看视频和小说。
“手机瘾”
是一种心理疾病
石家庄心理研究专家钱永霞分析认为,“手机瘾”又称手机滥用综合征、手机综合征、手机焦虑症等,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痴迷状态,应该是一种心理疾病。
虽然很多人迷恋玩手机,还没达到病态的程度,但因为手机依赖的长期、缓慢和隐蔽性,而不可轻视。如果被手机控制而不能自拔,一旦没有手机,就出现心神不宁、焦虑、抑郁、人际冲突发生率提高等情况,甚至产生了现实生活中的退缩行为,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那就该求助心理医生了。
石市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吴彦敏大夫表示,过分依赖手机一旦达到上瘾的程度,那就无异于“网瘾”,同样是心理疾病。目前,这种因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微信等而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前来就诊的患者呈上升趋势。
手机能满足
替代性的社交需求
毋庸置疑,智能手机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如同网络一样,智能手机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理性地使用,就会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钱永霞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导致“手机瘾”的原因,主要是年轻人喜欢追逐新潮,拥有探索尝试新鲜事物的激情;攀比心理,手机成为相互攀比的内容之一;手机的方便快捷、互动性、隐蔽性,让短信、微信,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对道德、说教的挑战和颠覆,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手机更能够满足替代性的社交需求,社交网络越发达,获取的社会资本也越多;手机方便了大学生不良情绪的排遣和宣泄,让大学生情感上获得了一定的满足。
让手机回归其工具本位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消除“手机瘾”?
吴彦敏、钱永霞说,能否摆脱“手机瘾”,主要靠自己的意志,理性地利用手机的优势,辅助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手机依赖带给学生一些继发性的获益,要靠意志才能够克服。同时,还要加强行为控制,强行控制一定时间内不能动手机,迫使自己回到现实的人际生活中来。她们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加强现实人际交往,多参加体育运动,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从手机文化中转移到现实的人际关系中来,让手机回归其工具的本位。
过度使用手机
带来的危害
(1)手机放枕头边——导致中枢神经障碍;
(2)手机挂在胸前——导致心脏病和内分泌紊乱;
(3)手机放在裤袋——杀精,影响生育机能,甚至产生DNA病变 ;
(4)手机上网阅读——导致眼癌。德国一项研究首次发现,常用手机的人患上眼癌的机会比其他人多出三倍,使用手机上网、读书的人群,患病率会更高。首席记者 李梓 通讯员 肖鹏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