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隔夜西瓜细菌上亿 实验证实细菌不影响健康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4-07-16 09:11:00
炎炎夏日,西瓜历来被认为是消暑佳品。然而近日,一条“隔夜西瓜细菌数以亿计”的新闻让不少人犯了嘀咕:“隔夜西瓜到底还能不能吃?”
为了验证这一消息的真假,华西都市报记者联合四川合泰食品司法鉴定所,模拟现实中隔夜西瓜惯用的冷藏方法,并通过科学的实验进行求证。
网上热传
隔夜西瓜该扔? 细菌量数以亿计
近日,“隔夜西瓜不能吃”的消息在微博、微信、网络等平台广为传播。记者梳理后发现,尽管这一消息演变成“隔夜西瓜不能吃,细菌难以数清”、“隔夜西瓜细菌数以亿计”等不同形式,但所有内容均来自某媒体的一个实验。
该媒体报道,一家三口因吃了隔夜冷藏的西瓜,全都拉肚子进了医院。随后,该报记者将切开的半个西瓜封上保鲜膜,并在常温下保存12个小时后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
在试验中,工作人员分别在西瓜切面的表层、表层下4厘米处、表层下8厘米处取样,每处取样1克,捣碎后放入培养基中。12小时后,三个样品的培养基中均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菌群。实验人员表示细菌数量已难以数清,需要以亿为单位计算,其中,表层的瓜瓤细菌最多。最后得出隔夜西瓜细菌数以亿计的结论,并呼吁大家扔掉隔夜的西瓜。
实验求证
模拟西瓜冷藏 每克3800个细菌
为弄清这种说法的真假,记者模拟市民冷藏西瓜的惯用方法,再次进行了试验。7日晚上6点过,在用冷水将水果刀洗净后,记者切开一个12斤左右的西瓜。未作停顿,其中一半被裹上了一层刚拆开的保鲜膜,然后放入温度为4℃冰箱冷藏室。
8日上午9点过,已冷藏了15个小时的西瓜被送至四川合泰食品司法鉴定所的无菌实验室。工作人员将隔夜西瓜沿表层下约2厘米切取25克样品,并放入225毫升生理盐水中分10倍、100倍、1000倍三个梯度进行浸泡稀释。10多分钟后,工作人员将样品与生理盐水混匀,随后提取1毫克铺到平板技术培养基上。凝固后,样品被放入培养箱中。
按照国家标准,24—48小时可以取出。10日上午,在培养箱中保存了近48小时后,三个样品被工作人员取出。此时,凭肉眼就可以看到培养基中的细菌,“三个梯度互为佐证,每克有3800个细菌。”工作人员说,远没有网上传的那么凶,如果没有致病菌,这个数量的细菌根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谣言缘起
常温保存的样品 得出冷藏西瓜的结论
“隔夜西瓜细菌数以亿计”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并一度被众人视为能证实“隔夜西瓜不能吃”的有力证据。然而,就在这种言论出来不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就曾出来辟谣。他说,这个实验看似很有说服力,却犯了一个很重要的错误。
“实验中和现实中的样品完全是两回事。”何计国说,实验中是常温保存,这种条件下很容易滋生细菌。而现实情况是,市民一般会冷藏保存,并裹有保鲜膜。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把表面一层西瓜切掉后再吃。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研究员钟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如此,没吃完的西瓜确实不宜久放,切开的西瓜常温下一般最多放置4个小时,及时冷藏才安全。
专家支招
与其纠结细菌数 不如开水烫刀
针对此次试验结果,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周康说,每克中含有3800个细菌并不算多,举例来说,市民买回的生肉上,每克大概会有10万个细菌,有的甚至更多。周康说,但因为肉和西瓜的食用方法不同,经炒制后,生肉的很多细菌都会死亡。
根据国家发布的GB17401-2003《膨化食品卫生标准》,每克食品低于10000个细菌便可以放心食用。“比较而言,隔夜西瓜的细菌数大大低于这个数目。”周康说。在此次试验中,每克含有的3800细菌来源也可能很多,可能沾上了刀上的细菌,也有可能沾上了保鲜膜上的细菌。按照这个检测出来的细菌数,与其在西瓜保存上纠结,不如在切西瓜用的刀上下点功夫。“如果刀被污染了,细菌数远不止这个数。”周康建议,市民一定要将水果刀和菜刀分开来用,想想如果一把刚切了肉的刀,简单用冷水清洗后就用来切西瓜,细菌很多不说,因为可能含有致病菌,有很大风险,建议切之前先用开水烫一下刀。
一点常识
裹保鲜膜冷藏西瓜 细菌数反而多
把裹有保鲜膜的西瓜放入冰箱中冷藏,和直接把西瓜放入冰箱中冷藏,哪种方式的细菌更多?针对此问题,百度百科的“真相问答机”曾专门做过调查,在调查中,有74%的网友选择“未裹保鲜膜的西瓜细菌会更多”。可事实上,大量试验却表明,二者相比,裹有保鲜膜的冷藏西瓜的细菌反而更多。
对此,“真相问答机”专家解释称,使用保鲜膜覆盖在切开的西瓜表面,使西瓜内部形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保存了西瓜内部的水分,同时使得西瓜内部的温度不会很快降至4摄氏度,这就给细菌的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
但实验同时发现,不裹保鲜膜的西瓜水分流失更快,裹有保鲜膜的西瓜更为新鲜。“家用冰箱冷藏的食物较为复杂,裹上保鲜膜更多是为了防止西瓜串味儿。”专家说。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