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女子微信秀心情称人在做天在看 遭老板误解被辞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林广   2014-07-03 11:13:00

关键词: 自拍 杨幂 李女士 精神疾病 信发

  某“国际”女星素以秀恩爱见长,近日再为男友庆生,微博大秀恩爱之余,蹩脚英语引网友讪笑。而其男友也非常配合,发布颇为肉酸的爱情感言。可惜,不少网友被雷到“外焦里嫩”大呼受不了,印证了最近的一项研究:在社交媒体上秀恩爱的人可能会招致大家的讨厌。

  如果微博秀恩爱只是雷倒旁人,微信发心情却会失去工作。北京的李女士就是因为发了一句“躺在床上,扪心自问,不知还能坚持多久,人做事,天在看……”就被老板开除。虽然昨天法院判决公司赔偿李女士,但估计以后大家在微信上秀心情也要小心许多了。

  好消息是,“自拍成瘾被美国精神病学协会认定为精神疾病”的消息,原来只是一条假新闻,快自拍一张压压惊……

  明星秀恩爱拉粉丝 网友秀恩爱“小确幸”

  虽然有些明星热衷谈地下情,不过那些感情稳定的明星也愿意秀秀恩爱,拉拉粉丝。明星刘恺威曾连发两条微博,大方承认其与杨幂之间的感情,直言“终于可以大声说我有女朋友了”。刘恺威还在微博上大表决心,把杨幂称作“很需要呵护的小树苗”,并发誓“一定会用最大的努力、用尽一切办法去保护身边的人”。 这段恋情得到了粉丝的祝福,并且已经开花结果。

  当然,不是每对秀恩爱的情侣都能得到祝福,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例如明星张馨予上传微博的一张心形石头照片,称这是男朋友李晨送她的。不过,马上有网友揭发,李晨给前女友和妈妈都送过一模一样的石头,因此吐槽他为“石头哥”。可见,晒恩爱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除了明星,众多网友也爱秀恩爱。

  一名网友在微博里写道:“从那时算起已经在一起180多天了,很幸运可以遇到你。谢谢你如此爱我。i love u baby”。

  记者总结发现,秀恩爱无外乎几个类型,秀状态:“今天起不再是孤单一人”、“ 某人特地早起为我做了早餐,小确幸”;秀纪念日:“在一起三年了,越来越爱你”;还有秀旅行中的照片,秀各种礼物,各种花。

  而且这种秀恩爱在情人节、七夕节等重要节庆日会呈大爆发的势头,正如网友吐槽,“满屏幕的不是一束花就是一盒德芙,或者是两张电影票,或是自拍,感觉我是第三者一样,全程参与他们的情人节活动中。”

  研究表明:秀恩爱过度确实令人厌

  日前,美国一本名为《关系科学》的新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充实生活和不停秀恩爱的人是最不受他人喜欢的。

  研究中,学者们先是注册了一些假的社交账号,并使用了和另一半在一起的恩爱照片作为头像,然后将情感状态修改为“恋爱中”,还发布一些信息来展示双方恩爱的细节,以及自己对另一半的痴迷。而另外一些假的社交账号则根本不展示任何有关情感的信息。

  接着,研究者们让100个参与者来评价这些社交账号。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参与者都认为在社交媒体上不停秀恩爱的人可能对感情更忠诚,但秀恩爱过度了确实是非常令人讨厌的行为。

  周公子说恩爱:

  不喜欢别人秀 或是自己太孤独

  专栏作者周公子认为,看见别人晒,自己觉得烦,可能是自己的原因。比如当时很忙,比如自己的感情并不顺利,或者想看一些知识类的东西,却被别人的各种秀恩爱刷屏了。因为遇到的东西与自己的心愿不吻合才觉得烦,和别人秀恩爱其实没太大关系。

  在社交媒体秀恩爱,一方面可能是想和大家分享,另一方面希望自己的感情被别人看见,有存在感。有些人的感情不是很稳定,感觉到恋情很弱,晒出来是为了强化这种恋爱的感觉,给自己一个自信。

  秀恩爱三种可能:

  刷存在感、不自信、太自恋

  广州爱灵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张鸿飞认为,有些人秀恩爱是为了获得一种存在感,证明自己有价值、有意义,这类人在自信上是比较弱的。他们其实是通过秀恩爱在呐喊“你们来看看我吧。”

  不排除个别人的秀恩爱表面上显示他和伴侣的关系很好,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那么好,这就是一种防御性的秀。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在和伴侣的关系中处于一种自恋的状态,秀出来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满足自己的自恋。

  微信秀心情闯祸 遭老板误解被辞

  李女士是东方美公司的一名员工,2013年6月4日,李女士因家庭琐事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了一篇表示当时心情的文字:“躺在床上,扪心自问,不知还能坚持多久,人做事,天在看……”东方美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唐总也是李女士的朋友圈好友,而唐总在看过这些文字后误解了李女士的意思,并进行了如此评论“如果一份工作让人如此悲伤,不做也罢”,李女士深感大事不妙,在老板评论后立即用微信方式作出解释。

  不料,唐总于6月6日通过短信方式明确回应李女士的解释,并要求李女士于当日办理了工作交接,辞退走人。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东方美公司法定代表人唐总与李女士互为微信朋友圈好友,但更具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劳动关系,李女士在朋友圈发表的微信内容并未指向具体的人或事,但唐总的评论却明确指向了工作,由于其特殊身份,其作出的该项表达显然异于一般评论,且唐总在随后的评论中亦要求所有员工在微信平台上应自律发言,进一步印证了唐总就李女士所发微信给予的评论并非仅为个人意见,应视为代表公司的行为,故东方美公司应对该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院认定,东方美公司因李女士发表的微信而要求其离职,无事实及法律依据,属于违法解除双方劳动关系的行为。最后,法院判决东方美公司支付李女士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1.4万元,并支付工资差额140余元、未休年假工资6000余元。 (记者于梦江、通讯员文海宣)

  法官提醒:在工作群中应慎言

  法官介绍,目前,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开始出现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提交微信电子证据对相关事实进行佐证的情况。本案即为首例认定公司通过微信方式违法解除与劳动者劳动关系的案件。

  法官提醒,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互动平台,所有人对于自己发表的言论应负法律责任,尤其在工作群、办公群中发言更应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论,并承受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此外,作为电子证据的一种,微信证据亦存在认定难等特点,劳动者要注意取证方式、取证的及时性以及相关的补强证据,以提高证据的证明力。(记者于梦江、通讯员文海宣)

  微信防老板三招

  方法一:屏蔽

  当老板成为朋友圈好友的时候,该如何畅所欲言?有网友支招:“果断屏蔽之。”根据网络发起的一项调查,在受访的2503人中,近三成的人已在朋友圈把领导屏蔽了。

  据了解,朋友圈具有屏蔽功能,在资料设置中的“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中开启状态,即表示屏蔽了对方。不过,对于屏蔽功能有网友认为要慎重使用:“当别人发现了自己被你屏蔽了,该有多伤心。”“屏蔽老板有风险,被发现后果很严重。”

  方法二:慎言

  无法拒绝添加老板为好友,屏蔽老板的风险又很大,有网友认为,“慎言是唯一的方法了。”有媒体报道,为了通宵看世界杯,小范跟领导请假谎称自己第二天上午要去医院看病,结果看完球赛后的满足感让他忘乎所以,顺手发了一条朋友圈:“看了一夜球再睡懒觉真舒服。”然后,领导点了个赞,然后,小范没接到领导让他再去上班的通知。当这样的例子一再发生时,有不少人选择了少说话或者不说话。

  方法三:

  活用分组 选择“可见范围”

  某知名IT公司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可以用好朋友圈的分组功能,将好友分成朋友、同事、领导等之类的几组,每次发微信时,都会有一个“选择可见范围”,点击进去可以看到不同的组别,可以选择固定分享给相应的组别的朋友,其他组别的人就看不到这条微信的内容了。当然,如果发纯文字,就不能使用定向“可见范围”这个功能了,只有发带有图片的内容时,才能使用这一功能。 (记者于梦江、通讯员文海宣)

  自拍成瘾是精神疾病?

  假新闻!

  近日,网上流传一种惊人的说法:美国一项研究表明,自拍成瘾被定义为精神疾病。然而,经记者查证,网络上这些说法皆来自一个叫做adobochronicle.com的网站。该网站还声称,自拍成瘾的治疗,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唯一可用的就是通过一种叫做“认知行为治疗”的方式。

  同样是这个网站,在今年6月30日说,荷兰的研究人员称自拍还会引起人体荷尔蒙的变化,影响人的性欲和性功能。

  经过记者查证,这两条消息的内容都值得怀疑。昨日,记者尝试以自拍(selfie)和自恋(narcissism)为关键词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官网进行搜索,均未找到与自拍成瘾是精神疾病这个说法相关的文章、出版物、新闻或会议;在主流媒体上同样也没找到该协会有此说法,自拍影响性功能的说法更是没找到来源。当然,刊载这两篇文章的网站adobochronicle.com,也不是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官方网站。来源不明、网站不正规,所以这条新闻的可信度可见一斑了。(记者林广)

  专家:影响人际交往,

  就是病!

  中国心理干预协会理事何日辉告诉记者,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精神疾病出现也是事实,从这种趋势来看,自拍成瘾成为一种精神疾病的可能是不能排除的,但必须要慎重对待。精神疾病涉及到当事人的身体、心理各方面,需要经过严格的研究、认证。

  成瘾的概念是“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对自己有害的却无法自控”,判断上瘾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社会功能是否受损,而不能只看一些表面的东西。假如自拍上瘾到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这种程度,这可能就是精神疾病了。

  对于自拍影响性功能的说法,何日辉说,不仅是自拍,随便做点什么事情都可能引起荷尔蒙分泌的变化,因此,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记者林广)

初审编辑:赫洋
责任编辑:赵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