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医学世家13人先后办理遗体捐献
来源:新华网 2014-06-30 16:02:00
生命以何种方式得以永恒?上海浦东市民戎宏之一家作出了不平凡的选择:1997年至今,这个家庭里共计13人先后办理了遗体捐献,已有5位老人驾鹤西去,了却心愿。
戎宏之生于一个医学世家,爷爷戎肇敏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医师。戎宏之的父亲戎镇远、母亲靳安庸年轻时均跟随戎肇敏学医。戎镇远在上海一家国有企业当医生,靳安庸在上海医科大学从事组织胚胎学研究。
尽管有着医学世家的耳濡目染,1997年,当年迈的父母提出要办理遗体捐献时,戎宏之兄弟姐妹六人还是难以接受。
“那时遗体捐献少之又少,何况‘入土为安’是中国人一贯的传统观念,想到父母身后什么都不留下,我们的悲伤无法用言语形容。”戎宏之还记得,平日坚强、内向的大哥最后为父母签署捐献遗体文件时泣不成声,几乎无法下笔。
“妈妈宽慰我们时,也没讲大道理。”戎宏之回忆,“她告诉我,我和你爸爸一生平凡,一辈子从事医学工作,到最后还能为这项事业做点贡献,也是我们的心愿。”
2000年,戎镇远去世。5年后,妻子靳安庸也离开了。老人的遗体均捐献给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名字则和其他遗体捐献者一起,刻在上海青浦福寿园的集体纪念碑上。
戎宏之兄弟姐妹六人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后聚在一起,三哥提议:“爸爸妈妈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心愿,我们是不是也能像他们一样,将这份仁心接力下去?”六人没有畏惧与惋惜,当即同意。
2006年3月,戎宏之和哥哥姐姐们拿到了写有自己名字的捐献证书。欣慰的是,对于他们的决定,包括他们子女、配偶等在内的绝大多数家族成员都表示理解和支持。不仅如此,戎宏之的大嫂、大姐夫等人随后也主动提出加入。
每年祭扫的时间,戎宏之和家人会选择在正月。“因为从心里觉得,父母并没有真正离开我们,我们只是去看望老人家。”戎宏之说。当逢年过节、当思念父母时,家人都会登录上海市红十字遗体(角膜)捐献者网上纪念园,进行网上祭扫。这种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祭扫方式,让戎宏之觉得亲情永存。
而每年3月1日是“上海市遗体捐献纪念日”,看到上海各大医学院的大学生集聚墓园纪念碑前,向遗体捐献者献花祈福,并庄严宣誓,表达奉献医学事业的决心,戎宏之和兄弟姐妹们倍感欣慰,“父母永远不会孤单,哪怕我们不在了,社会上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看望他们”。(记者吴振东 黄安琪)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