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成都社区医院遇冷:缺药缺设备 患者挤三甲(图)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   2014-04-15 10:14:00

关键词: 社区医院 患者 药品制度 社区医疗 社区医生

  成都双桥子卫生服务中心已与成都第二人民医院结成双向转诊单位。

  成都某社区医院组织市民参加免费体检,受到众多居民的称赞。

  @华西都市报:当孩子有“小病小灾”时,父母自己充当医生给孩子用药,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据四川省人民医院的调查数据,四川儿童中毒病例中,超过50%都是药物中毒。更麻烦的是,因为一些药品不良反应出现周期长,当发现时,已难以补救。事实上,在成都的各大社区附近基本上都有社区医院,带着孩子到社区医院咨询专业医生并非难事。但大量市民在遇到常见病时选择“自己购买药品服用”,如果服用药品不能解决,就直接去大医院诊疗,分级医疗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社区医院门庭冷落,经常被患者所忽视。

  现状

  成人药治肠胃疼 7岁儿子长不高

  妈妈说:“我觉得,去社区医院不够放心”

  两年前,成都妈妈张晨(化名)的儿子5岁时,肠胃经常出现问题,一位朋友告诉她,吃左氧氟沙星非常管用。依据朋友的“用药经验”,在儿子出现腹痛症状时,张晨都会给孩子吃这种药,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但她一直没有仔细阅读过这种药品的说明书。

  现在,张晨的儿子已经读小学二年级,个子明显比其他同学矮得多。

  “这种药可能会致儿童关节病变和软骨发育不良。因此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省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龙恩武说,这样的用药常识即使是刚刚进入医疗行业的新医生,都是了解的。

  其实,从张晨家到附近的社区医院,仅仅需要步行5分钟的路程。但她搬过来的7年时间里,从未去社区医院看过病。“我一直觉得,去社区医院不够放心。”

  患者挤三甲

  “守门人”受冷落北京调查:超两成市民认为社区医院医疗水平低

  四川省全科医师专委会常务委员田中说,中国目前已经有了超过8000家社区医院,从业人员47万,每年的诊疗人数超过5亿人次,从数据上看,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这并不代表老百姓足够信任社区医院。

  从北京地区的一次市民调查中可以发现,21.97%的市民认为社区医院医疗水平低,会经常误诊,甚至不能应付一般的常见病。

  在分级医疗体系中,社区医院被称为“健康守门人”。田中说,在理想的医疗体系中,80%的常见病,比如感冒、肠炎都应该在社区一级的基层医院或是私人医生进行诊疗。剩余20%的病人由社区医院采集最初的病例,向上级医院进行分诊,进行更专业治疗。

  他认为,国内目前在社区进行首诊的病人距离80%的目标还很远,社区医院往往是病人在大医院看病后取药的地点,由于病床不足,甚至难以满足整个社区康复病人住院输液的要求。

  该去社区医院看病的人,却一直在和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争抢专业的医疗资源,加剧了在三甲医院的“一号难求”。形成了“大病小病挤三甲,看病难,看病贵”的畸形现状。

  原因

  缺设备

  社区就诊积极性低患者无奈:打CT还得去大医院

  何志峰是成都金牛区居民,4月初,他父亲在遛弯时不慎摔倒在了家门口。随后,老人自己前往社区医院问诊。医生说,虽然老人没有外伤,但为了排除脑部出血的风险,需要做一个CT,但社区医院没有CT的设备。正在上班的何志峰不得不请假,又带父亲前往一家大型医院做了CT,仅仅排队办手续挂号,就又花了半天的时间。他认为,社区医院的这次诊疗,几乎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

  社区医院因设备不足而难以实现患者诊疗要求后,居民在社区医院就诊的积极性就会大幅度的降低。

  缺药品

  只能出售基本药品社区医生自嘲:社区医院只是药房

  因为缺乏设备,社区医生的口中还流传着这样的自嘲:“现在很多社区医院,仅仅是具备偶尔看病能力的药房。”事实上,社区医院“药房”的角色扮演得也不够好,一些社区医生告诉记者,他们甚至无法和社区中的药店竞争,居民宁可自己当医生吃药也不来社区医院看病是有原因的。

  根据国家的基本药品制度,社区医院只能出售国家基本药物名录中所载的基本药品。2009年8月,卫生部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自此我国开始启动了基本药物制度。

  首个基本药物目录囊括307种药物,仅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在规定实施后,部分基药的零售价甚至降低80%,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实惠。

  成都市民庞大爷自基药制度实施以后,就已经无法在社区医院买到自己长期服用的降压药“代文”,此后他采购药品的地点就换成了家附近的一家药房,“药的价格差不多,对我没有太大的影响。”庞大爷并不知道,代文实际上已经在2012年进入了国家的基药名单,社区医院已经可以买到这种药。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已经让他远离了社区医院。缺乏药品,已经让社区医院流失了大量的患者,这些人分流到了药房和大医院,让专业的医疗资源更加拥挤。

  缺支持

  社区医院难发展设备采购:打了很多次报告都没批下来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配置要由各市卫生局统一招标采购,一定要遵循实际需要,大型X光机、呼吸机、麻醉机、彩超等医院使用的高档设备不能采购。”这是我国东部某省卫生主管部门一次培训会中的内容,一位负责人明确要求,要规范“社区医院”建设,避免社区医疗机构乱买设备。要各“社区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谁需要就配给谁,先采购配置最基本、最需要的设备。

  这样的规定,在各地社区医院管理中普遍存在。成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区医疗管理者说,他至今都没有弄清,社区医院如果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买一台CT机能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根据需要配给设备,我们需要的就是CT机,打了很多次报告,还是没批下来。”他说,缺乏诊疗设备就意味着医疗质量差,没有医疗质量,就没人愿意来社区医院看病,医院花自己的钱扩充设备却得不到政策的支持,这让社区医院的发展,陷入了窘境。

  破解

  增补基药

  社区医院可接诊大病 2012版目录:补充抗肿瘤、血液病等专科用药

  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缺医少药的现状,基药政策规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至少三年更新一次,去年目录2012年版正式发布,并于5月1日起施行,目录所含药物品种从2009版的307种扩容至520种。补充抗肿瘤和血液病用药,加强与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重大疾病以及妇儿用药的衔接。

  同时,2012年版目录充实了儿童专用药品、剂型和规格,包括了所有儿童用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新版目录实施后,在四川的大部分社区医院都可接种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儿童免疫疫苗。

  另外,在新《目录》中补充的大量抗肿瘤、血液病等专科用药,对更容易被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困扰的老年人来说,在社区医院对大病进行治疗将更加方便。

  双向转诊

  与大医院共用病历卡成都首家:卫生服务中心和省医院联网

  在国家的分级医疗体系中,双向转诊的制度是极具意义的一环。通俗地说,就是社区医院把自己不能完全治愈的病人进行初步的病例收集,应急治疗后,转到大型医院的专门科室治疗,完成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制作,为康复做好准备。而大型医院则会把不需要进行复杂化专门治疗的常见病病人转诊回社区,形成双向通道。

  但这样的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田中说,目前,国内的大多医院都没有和社区医院进行病历的信息联网,即使将病人转诊到大型医院,病人也需要重新的去看一遍病,再分科室,在社区医院首诊就失去了意义。而大型医院收治了病人后,再让病人回社区医院,大多数的病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落差,容易引起医患纠纷。

  成都苏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西部首家和大型医院进行深度双向转诊的社区医院,和该院签署协议的转诊医院是省人民医院,他们的病例系统已经和省医院联网了4年,并开始使用相同的病历卡。田中认为,只有病人可以拿着社区医院的病历卡到大医院看病时,他们才愿意到社区医院看病,只有这样他们到社区首诊才有意义。

  对话专家发挥社区医院作用医保制度也需做出调整

  华西都市报:社区医院面临着设备不足、政策不足、药品不足的三重困境,在解决这三个困境后,社区医院能够当好分级医疗制度的守门人吗?

  田中:想要实现社区医院“守门人”的作用,除了解决这三大难题外。医保制度也需做出调整,例如,在医保的报销前提中加入必须进入社区医院进行首诊,进行分诊后进入大医院才能报销,这样才会从制度上分流到大医院去挤占高级专业医疗资源的常见病病人。

  华西都市报:设立医保门槛的调整,目前可行吗?

  田中:“医保门槛”的措施前提必须是在社区医院解决了,设备、药品、政策这三大问题的前提之后才能实施,否则政策出台后也必然是一条“挨骂的政策”,目前因为这“三座大山”社区医院的患者大量流失,无法吸引优质的医疗人才,已经开始有了恶性循环的萌芽,一旦社区医院开始留不住医生,想要渡过难关就会更难。“看病难”并不是社会缺乏医院,而是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人都到大医院去了,看病肯定会难,“排队3小时,看病三分钟”,并不是医生的错,它的问题出在了最基础的社区医疗,这个问题已亟待解决。

初审编辑:赫洋
责任编辑:李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