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翁弃别墅住养老院 只为陪伴50年前老友
来源:沈阳日报 作者: 2013-08-29 11:14:00
[提要]
放着北京香山的大别墅不住,80岁杜玉衡一心往养老院奔。问他图个啥,老爷子回答得倒也爽快:“我就奔着跟赵鸣洲的友谊来的,几十年前的老朋友好不容易再碰到一起,一定得珍惜这缘分……”
8月27日,记者来到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见证了这两位老人被时光打磨后无比瓷实的友谊。
再续前“缘”
拿报纸,找了十多家养老院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杜玉衡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熟人,越看越是兴奋,这不是我的老朋友赵鸣洲吗?我得找到他,因为当时报纸上并没详细标注摄于哪家养老院,于是杜玉衡耐着性子一家一家打电话。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把“赵兄”逮着了。
“那天我知道他要来,没想到8点就来了,还拿了一箱啤酒,我们那天从早上一直喝到了晚上,特别高兴。”赵鸣洲身体不好,早就已经戒酒,可那一天他舍命陪君子,早已忘了痛饮多少杯,日记本里,你来我往的诗对印证了这一场狂欢——
十中好,最忆是鸣洲。丁香树下酒几壶,诗词歌赋随口流,何日再会友。
十中忆,难忘玉衡弟,把酒吟诗好惬意,今同养老共游戏,吾侪真福气。
“缘”分天定
50年前,他们就是莫逆之交
1956年,杜玉衡与赵鸣洲前后脚来到沈阳市第十中学任语文老师。那时候,两个年轻的小伙子同住一间教师宿舍,业余时间,打打篮球喝喝小酒,兴致来了对酒当歌,吟诗作赋,这样的生活好不快活!
“那时候我们是学校的才子,大家知道我们喜欢写诗,有时候开玩笑把我们称为诗人。”这友谊延绵了5年多,直到1962年,杜玉衡下了乡。“当时还有联系,小杜婚礼,我们学校老师组成了自行车车队去参加,可拉风了……”赵鸣洲惦记着弟弟的大日子,杜玉衡也念着哥哥的生活,他只要进城肯定会去探望一下老朋友。不过,1968年后,他们失去了联系。
赵鸣洲这时翻出来一小块白纸,上面用塑料小心地包裹着,记者看到签署日期是2002年5月14日,当年杜玉衡路过学校时曾去看过老朋友,可惜未能谋面,后来赵鸣洲从收发室取回这张纸条后格外珍惜,当成宝贝一般珍藏起来。
2012年4月28日赵鸣洲得以再见杜玉衡,感慨之下赋诗一首——
四十年后相邀会,含泪双拥双百头,相对无言语,只有泪水流。物是人非种种事,滔滔悲欢涌心头,语塞难开口……
“缘”来如此
养老院给友谊搭建了平台
2012年9月18日,杜玉衡放弃北京优越的生活来到了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就在迎接他到来的那一天,赵鸣洲写下了这样一篇日记,献上了最美好的祝福——
愿他能愉快的过好每一天,把所有的烦恼都丢掉……
赵鸣洲的老伴和他们俩曾经同在一所学校,亲眼见证了他们俩的友谊,崔阿姨打趣向记者“汇报”:“老赵典型的作家,不爱动就爱看书。小杜天天往这跑,一天不知道跑多少遍,这里还有个笑话呢。”原来,杜大爷那阵经常穿一件花衬衫,走路还蹦蹦跳跳的,旁边屋的老奶奶对赵鸣洲说:“你孙子可真孝顺,天天来报道……”
记者采访时,杜玉衡正泡在台球室苦练球技。老爷子坦言道:“我刚来时并不会打,这都是赵鸣洲教我的。”中心服务人员告诉记者,赵老的台球水平属于A组冠军,由于指导有方,杜老的球技也能排在B组前列了。
这两位老伙伴互为老师,在书法方面,杜玉衡就成了赵鸣洲的指导老师,“永字八法,点横撇捺都在其中,练习好这个字基本功就成了……”杜玉衡一边说,一边在旁边研墨,并不时给予鼓励。
“现在养老院为我们年轻时代的友谊搭建了一座平台,我们要好好享受当下,充实过好每一天……”放下毛笔,赵鸣洲悠悠然道出内心最美“和声”。
责任编辑:孙亚楠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