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山东新闻

山东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现场观摩会在威海召开

来源:威海新闻网   作者:黄娜   2015-06-02 09:22:00

关键词: 威海 工作机制 文明创建 创建文明城市 文明市民

  会议现场。

  5月27日、28日,山东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现场观摩会在威海召开,实地观摩考察威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验,部署全省创建工作任务。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刘宝莅,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少杰,省文明办副主任王龙飞,威海市委副书记赵熙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亮出席会议。

  刘宝莅指出,过去三年来,全省各地市将创建文明城市摆在了全局的高度,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建立科学常态的工作机制,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成效突出。目前,山东省参评城市的测评成绩、入选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已经形成了山东文明城市群的创建格局。她强调,从今年开始,文明城市的创建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任务将会更重,要求将会更高,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客观分析形势,明确工作任务,深刻把握趋势变化,为下一轮文明城市的创建奠定坚实基础。要进一步组织动员,站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高度,认真研究规划、深入组织部署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创城工作机制,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落实责任,一体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以“三严三实”要求抓创建,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挑战陈规陋习,看实际出实招,确保创建工作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现场观摩途中,与会人员饶有兴致地阅读由威海日报传媒出版的全国文明城市特刊《文明印记》。

  赵熙殿在致辞中说,发展是城市之基,文明是城市之魂。多年来,威海在坚定不移地加快改革发展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始终不渝地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创城工作中,强化为民惠民利民理念,突出价值引领,既注重教育引导,更注重实践养成,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突出为民情怀,坚持把人民幸福、群众满意作为创建工作出发点;突出长效常态,注重日常平常经常,让城市日常管理,事事有章可循,让广大市民行为,处处展现文明城市风采。这次会议在威海召开,既是肯定与信任,更是激励与鞭策,我们将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契机,虚心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文明城市建设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迈进。

  王亮在交流发言中说,新一轮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威海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文明市民培育工程和“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建设,不断夯实文明城市创建根基;坚持惠民利民、真抓实干,努力为群众办好实事小事难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指数;坚持聚焦规范有序,在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健全制度规范、提供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城市因创城变得更加文明、美丽、和谐、有序、温馨,群众因创城拥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下一步,要再接再厉、加大力度,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创建水平,努力开创文明城市建设新的局面。

  在威海期间,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古陌社区服务中心、威海小商品批发市场、统一路小学、前进社区、翠竹社区、竹岛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分中心、经区政务服务中心、经区社会管理信息中心等场所。

  王少杰

  文明创建没有终点

  ——访山东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少杰

  5月27日,山东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现场观摩会代表们参观的8个观摩点中,经区社会管理信息中心令王少杰印象最为深刻。他认为,该中心形成的“服务一个号、监控一个屏、管理一张网”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将社会管理、民生服务以及重大事件集中到网格化管理平台上统一调度部署,极大地提高了城市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了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

  王少杰说,在现场交流会上,威海毫无保留地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经验,向前来观摩的各地市代表介绍了威海创城过程中积累的金点子、好做法,这将对他们做好文明创建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虽然观摩的时间很短,但我和其他观摩成员一样,感受到威海创建文明城市是得民心、顺民意、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民心工程。”王少杰说。

  王少杰表示,回看威海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路,威海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高点定位,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创城工作开展;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了高效、精细、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始终以“为民惠民利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持创建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让百姓在创城中真正得到实惠的宗旨,为群众解决了大量的难事、烦心事,真正将创城落到实处,将创建工作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之中。

  “可以说,威海人民用十年磨一剑的不懈追求,换来了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灿灿的奖牌。这可以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威海的精神文明建设,提振威海市民做文明市民的积极心态,提升威海的社会形象。”王少杰说,威海文明综合指标的上升,对于提升威海城市地位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对威海现代化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总结和肯定,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王少杰表示,全国文明城市表彰大会以后,各地相继掀起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的热潮,中央文明办也对市级文明城市测评标准作了充分调整,正研制县级文明城市测评标准,总的方向是更加注重文明创建实效。

  文明城市创建并非一劳永逸,文明创建的步伐永远不能停止。王少杰说,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威海既要珍惜现在的大好局面,又要看清威海同全国其他先进地市的差距和不足,继续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做好未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今后要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不断探索新途径、新举措,创造新经验,把创城过程中凝聚起来的精神和干劲保持下去,奋力开创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新局面。

  王少杰建议,今后威海各县级市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要着力实现由过去注重形象工程向尊重群众意愿、注重群众认可转变,由过去的抓群体向现在抓问题、解决问题转变,由过去抓部署看过程向注重末端显示、注重结果转变,深入调研、仔细研判,将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难事、烦心事给解决掉。相信伴随着文明城市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推进,文明威海将更加和谐,百姓的幸福生活将更加美好,现代化幸福威海的宏伟蓝图将逐渐由梦想照进现实。

  王龙飞

  威海获评文明城市实至名归

  ——访省文明办副主任王龙飞

  “今年,威海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在测评成绩中位列全国新参评地级市榜首,这是威海近十年来真抓实干得来的,对威海来说是实至名归。”山东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现场观摩会期间,省文明办副主任王龙飞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王龙飞曾多次来到威海,对我市的创城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期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我市开展的“单车徒步,深入创城”活动。

  “当时,我和其他检查人员一起,骑着自行车深入威海市区的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公共场所等地,进行暗访、检查。本来是抱着‘找问题’的想法去的,但是去了好多地方都没有发现问题,这让我感受到威海创城工作的扎实细致。”王龙飞回忆说。

  王龙飞表示,一个城市的环境是否整洁,不能只看城市的主次干道等“亮在”明处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还要看这个城市的背街小巷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威海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创城期间,威海一直注重细节,抓细抓小,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力求让创城工作尽善尽美。

  王龙飞认为,威海成功创建文明城市,重在坚持了价值引领。新一轮创城工作启动以来,威海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为着力点,在深挖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打造“君子之风 美德威海”的品牌,引导全体威海市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讲文明树新风,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强化社会正能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能量的传播,推动形成了威海大兴君子之道的良好风尚。威海所辖各区市把“美德威海”建设落到实处,先后涌现出了“厚德环翠”“仁孝文登”“诚信荣成”“仁爱乳山”等具有鲜明特点的道德建设品牌。而社区、村庄等开展的以爱、信、孝、善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建设更是深入人心,让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威海成功创城的秘诀还在于,威海并不是只为了创城而创城,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威海人民的幸福指数。”王龙飞坦言,创城期间,他来威海检查时,发现威海始终以“为民、惠民、利民”为宗旨,办群众想办的事、办群众身边的事、办群众认可的事,最终赢得全民参与和支持。这就解释了威海市民对创城的支持度和满意率都能达到99%的原因。

  王龙飞表示,创城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创城工作永远在路上。威海更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创城期间,威海坚持边创城边建制,以创促建,对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及时形成制度,确保创城各项工作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办、件件有着落,使创城切切实实成为一项常态性工作。创城取得成功之后,威海又围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出文明市民培育工程,开展“爱文明家园、做文明市民”主题实践行动,通过开展“排队上下车”“礼让斑马线”“不乱扔杂物”等活动,引导市民摈弃陋习,养成文明习惯,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

  采访中,王龙飞对威海市出版的创城特刊《文明印记》表示了极大兴趣。“特刊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威海创城的整个历程,总结了威海创城的典型做法和经验,这会让威海市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创城成绩,有利于推动威海创城长效机制建设。”王龙飞说。(记者 黄娜)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刘宇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