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生产制造商转为综合服务商 专家支招山东服务业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2013-07-25 07:25:00
制造业的高端环节 逐步分化出来
■快速发展,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更加明显,正在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服务的模式转变;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如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逐步分化出来。
入围全国服务业500强的鲁企 多从事传统服务业
■我省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在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我省入围的主要是鲁商集团、山东高速、日照港、淄博商厦等从事传统服务业的老国有企业。
□ 本报记者 李剑桥 实习生 刘文秀
7月24日,由省发展和改革委主办,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承办的山东省服务业科学跨越发展专家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国内多位知名服务业专家介绍了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前沿动态,深入剖析山东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山东服务业跨越发展提出不少真知灼见。
一二三产业,已分不清你我他
一二三产业正在走向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几乎是所有与会专家的共识。
“行业区分开始模糊,边界不清晰。比如物流业,现在的物流业已今非昔比,已延伸到资金流、生产线、产品设计、终端销售等行业,甚至控制了整个产业链。”华南理工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服务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冠霖认为。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所长刘德军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更加明显,正在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服务的模式转变;制造业的高端,如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逐步分化出来,由服务单个企业变服务整个行业。战略咨询、研发设计、物流配送、产品营销、金融服务等专业化服务迅速发展,助推了制造业向高端化、精细化、专业化提升。许多跨国公司,如通用电气、施乐、惠普、IBM,正在由生产制造商转为综合服务商,企业的竞争力、效益的增长点主要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的提高。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表现出两种趋势。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红英分析,一是“制造企业服务化”;二是“服务型制造”。凡是农业发达、农民收入较高的地区都是把传统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的地方。要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中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也借此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与视野。
山东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
与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相比,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山东服务业还存在较大差距。
“临沂物流号称江北第一,但至今没形成品牌;山东物流这么大规模,但没有一家像样的全国性电商;全省没有一个服务业中心城市,现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太差。”山东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国忠说。
据统计,2012年,我省服务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广东、江苏、浙江6.2、3.5、5.1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其中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占44.8%,分别比广东、江苏、浙江高10.8、9.7、13个百分点。
山东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服务业产值的比重为29%,比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低40、10、15个百分点。
刘德军介绍,山东是较早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省份,但由于缺乏有力的推进措施,没有形成有规模的平台、有竞争力的企业和有影响力的品牌。而同期阿里巴巴及旗下电商企业变得“富可敌国”,带动了杭州软件信息、物流、科技、金融、文化等产业的集聚发展。
在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我省入围的主要是鲁商集团、山东高速、日照港、淄博商厦等从事传统服务业的老国有企业。2012年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中,浙江、江苏省上榜企业分别为23、21家,山东仅有4家。
大企业垂直化影响服务业发展
“山东物流十分发达,而商贸较弱;相反,广东物流不如山东,商贸发达。山东应该发展大物流,用商贸促物流,而不是用物流促商贸。”李冠霖说。
李冠霖参与了山东多地服务业规划制定,对山东服务业现状比较了解。他认为,山东的“大象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服务业发展,大企业普遍呈垂直化发展,而不是扁平化发展,能做的自己全包了,不能做的不去问。“山东有一家全国有名的企业,它自己什么都能做,不需要别人服务,而广东‘美的’一家企业有1000多家企业为它配套,为它服务,带动作用不言而喻。”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奕建议,山东服务业需创新商业模式,培植新亮点。山东省具有自己的发展特色、文化优势和产业结构,因此结合山东实际,应突出市场容量大、发展空间广的,突出关联程度深、带动能力强的,突出科技含量高、内生动力足的,突出价值链条长、经济效益好的,突出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行业、领域、业态,使之尽快成为山东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发展模式创新的发动机、经济转型升级的火车头。
原标题:由生产制造商转为综合服务商
责任编辑:赵晓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