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还是鸡肋 银行虚拟信用卡该如何改进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7-04-25 09:57:00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晓琳 实习生 付晓燕
信用卡很常见,但虚拟信用卡是什么呢?就是没有实物的信用卡,说白了是银行嫁接互联网的产物。不过,这项从去年开始风靡的新技术,却被称为“黑科技”,很多用户体验后发现,虚拟信用卡简直可以称为“鸡肋”,它能做到的实物信用卡都能做到,银行为什么要推这样一款新服务呢?
去年“现世”知名度不高
所谓虚拟信用卡,确切地说是信用卡无卡交易,即不需要在POS机上进行刷卡的物理动作,就能够实现信用卡消费的行为。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都陆续推出此项新技术。
不过对虚拟信用卡的叫法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建设银行是叫龙卡e付卡,而浦发银行则是叫E-GO卡。龙卡e付卡是一种主卡型虚拟卡,线上线下均支持使用,境内外通用。E-GO卡是一张专门用于网上消费的独立卡片,只能用作网上交易,不能在线下的交易环境中使用,包括POS交易、ATM取现等。
申请虚拟信用卡,有的银行规定要先拥有该行的一张实体信用卡,在此基础上再开设虚拟信用卡账户,比如中国银行、浦发银行。有的则不依赖于实体信用卡,比如建设银行的龙卡e付卡,是一款主卡型虚拟卡。
这项新服务推出半年,知道的人却很少。有的银行甚至出于安全、服务等各方面考虑,纵使有这项新技术服务,也并没有向客户推荐。这项“互联网+”的新技术,为什么如此不受待见呢?
功能可替代性强变“鸡肋”
虚拟信用卡,申请起来倒是方便快捷。以中国银行为例,持卡人可通过拨打热线、登录手机客户端、网上银行等多种渠道申请定制自己的虚拟卡服务,也可为每张虚拟卡设定单笔和累计交易限额以及卡片有效期,从而将网上支付的风险控制在一定时间和一定限额之内。
虚拟卡交易均记入实体卡主账户中,持卡人无需单独还款。如果你的实体卡注销了,虚拟卡也同时灰飞烟灭。虚拟卡主要凭卡号、有效期和CVV码等信息完成网上及其他非面对面的小额交易操作,每次消费的最高额度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
申请容易,用起来却有些“鸡肋”。网上购物的话,客户只要开通网银,之前的信用卡也可以进行网上支付,线下实体店消费,应为没有实体信用卡的刷卡功能,大部分情况下还得绑定第三方支付。记者对此采访了多位市民,很多都“摇头”表示不接受虚拟信用卡。
客户体验度成为关键
其实,虚拟信用卡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虚拟信用卡与实体信用卡相比,办理方便快捷;全世界通用,可以在任何一个国际在线网站上购物支付;使用安全放心,此卡多属于小额不可透支信用卡,不会发生因信用卡信息提交他人后被恶意透支的风险。
安全和多方位服务,也是银行推出新服务的初衷,是顺应无卡无现金服务大趋势下的创新。不过在使用过程中,确实反响一般。“办理虚拟信用卡,用它来支付也需要借助支付宝之类的软件,那跟把实体信用卡绑定到支付宝有什么区别?我觉得有点鸡肋。”消费者也提出了一些质疑。
相比较于京东白条、花呗等第三方“虚拟信用卡”,传统银行的“虚拟信用卡”起步晚,市场应用较低。分析人士表示,前期来看,银行的反应要慢半拍,坐视第三方支付企业做强做大。互联网金融已经在从“分奶酪”向“抢奶酪”过渡,如此一来,客户体验度成为互联网科技需要首先考虑的因素。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