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成26.3万套保障性住房 助力建设宜居城市
来源:大众网 2017-04-20 16:48:00
发布会现场。
大众网青岛4月20日讯(记者 官晓坤)4月20日下午,青岛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大众网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青岛市累计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6.3万套,特别是2012年至2016年,青岛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过去五年累计开工建筹保障性住房7.2万套
过去五年,青岛市累计开工建筹保障性住房7.2万套,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4.4万套。青岛市保障房建设项目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
截至目前,青岛市已建立起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相结合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新市民和引进人才的住房困难问题。
为使住房保障政策惠及更多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青岛市不断降低保障家庭申请准入门槛,收入线标准由人均月收入1864元放宽至2936元,让更多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了政府的优惠政策,对于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范围从原来的18.7万户,扩大到2016年末的24.3万户,增加了30%。同时,将新市民和引进人才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面向新市民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万套,人才公寓基本建成4.7万套。
五年来投入财政性资金约41.8亿元。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应保尽保、及时供应,五年来共为保障性住房供地150宗,建设房源5.7万套。
到2020年 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盖率达23%以上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要求,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发展、惠民生”为目标,继续健全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具有青岛特色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努力满足住房基本需求。“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将通过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等方式,统筹解决和改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市民以及专业人才等群体的住房问题,到2020年,力争实现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3%以上。
切实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十三五”期间,青岛市计划通过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住房保障6.5万套(户)。一是发放租赁补贴保障1.5万户住房困难家庭,支持其通过市场租赁住房解决住房困难;二是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5万套,其中面向低收入家庭1.3万套,面向新市民2.2万套,面向各类人才1.5万套。
着力提升建设和居住品质。推广保障性住房使用绿色、环保、节能建材,探索实施建筑产业化示范试点工程,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品质。严格执行《青岛市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装修及配套标准》,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具备入住条件。完善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居民生活和工作便利。
2017年计划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不少于7000套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青岛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之年。推进货币和实物保障。计划通过实物保障和发放租赁补贴实施住房保障6000套(户),其中货币补贴4000户,实物配租2000套。结合青岛市“十三五”住房保障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有关要求,通过加大货币补贴力度和稳步推进实物保障等方式,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加快建成入住。计划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不少于7000套。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推进公租房分配入住的有关要求,加强对于政府投资的2013、2014年度开工建设的公租房项目的协调督导,力争项目早建成、早分配。
统筹人才公寓建设。以满足专业人才住房需求为目标,紧紧围绕“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布局,计划再行建筹人才公寓10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在建人才公寓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人才公寓房源的有效供应。做好院士公寓等高端人才住房建设,为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做好服务。
进一步鼓励区(市)政府根据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通过投资购买、租赁、团购市场存量商品住房等方式,筹集人才公寓房源。在需求集中的区域,适度加大人才公寓配建比例。在交通便利的地铁、轻轨沿线和站点上盖适量增配人才住房。在推进实物住房建设的同时,探索通过发放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等方式,缓解人才住房困难问题。进一步完善青岛市人才住房相关政策,合理确定未来五年人才住房建设任务。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