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研学之旅收获颇丰 近700人研学团今齐聚贵州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刘金震   2017-04-11 08:54:00

关键词: 研学 千户苗寨 大寨子 诗意 酸汤鱼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跟着课本去旅行”开启“诗意黔行”,青岛市实验高中研学团赴黔探寻“诗意”,近700人研学团4月11日将最终齐聚,探访贵州的诗情画意和风土民情。4月10日是为期五天的研学之旅的第三天,研学团学员已是感悟满满,研学之旅收获颇丰。他们把贵州研学之旅转到笔头,讲述着在他乡的所见所闻。

  

  学生们走在西江苗寨之中,跟着老师和当地的讲解员一起了解苗族文化。

  风土人情中亲近他乡文化

  作为本次研学之旅的重头戏之一,民族风情的研学点位于西江苗寨。十余个傍山而建的自然村寨鳞次栉比,组成具有浓郁少数民族特色的千户大寨。高一(5)班荆泓淏折服于此,完全被苗寨的民族风情所深深吸引。荆泓淏体验代表当地民俗文化的长桌宴,接受预示着鸿运当头的红鸡蛋三敲额头,并品尝了正宗的米酒和特有酸汤鱼。细节上的苗寨魅力给荆泓淏留下深刻印象,当听到苗寨朋友们唱着山歌,吹奏苗寨人的乐器送别时,整个人感到了他乡文化的热情。

  在高一(5)班滕佳雯看来,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不仅是体现在它的住宅建筑上,服饰、语言、饮食文化也透露最初的面貌。滕佳雯说,初到苗寨,给人印象最深地便是街道两旁的各类苗寨建筑,房屋基本都是木质结构,让人有种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被剥离的感觉,可走近房间又是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的另一番天地。千户苗寨是依山势而建的,苗寨的主体是建在河谷的坡地上,蜿蜒的白水河将大寨子一分为二,上千个吊脚楼层层叠叠,依山傍水,次第升高相连,一眼望去蔚为壮观。

  

  部分从青岛刚启程的同学在飞机上看到了研学活动的报道。

  “诗意黔行”感悟落到笔尖

  跟着课本去旅行·诗意黔行活动中,每位市实验高中学生均报名课题,以游来促进学,进而落脚于学。高一(11)班班主任丁金妹告诉记者,研学团队在贵州学习三天,每位成员都不想放弃室外课堂的机会,除了跟着搬出教室的课堂学习知识,每天还把途中的见闻记录下来,落实到笔头上,写成了研学日记。

  记者在厚厚一沓的研学日记中看到,黄果树瀑布的壮观给曹思思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是她抛开课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贵州,一路看着风景、听着讲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曹思思感喟不已。他们4月9日下午赶赴西江苗寨,本该是无聊难耐的六个小时车程,却因班集体的存在和诸多活动扫去了一路困意。曹思思在研学日记中写到:研学之路充实而多彩,美好而难忘。

  半岛客户端继续24小时直播,及时传递研学团队的贵州之行。与此同时开设专门板块,集中展示学生们研学途中的作品,一经推出便引来家长学生围观。

  

  风景秀丽的西江苗寨引发学生极大兴致。

  [学生感悟]

  ■高一(5)班兰欣婷:

  磨练意志也收获满满知识

  兰欣婷回忆起研学的旅途,依然难掩心里的百般激动。游览黄果树瀑布之后,她就被展现在眼前的磅礴容貌所震撼,深感遇到了一次大自然的洗礼。“怪不得近当代众多名人游历黄果树瀑布,并且留下的诗文题记尤其多。”兰欣婷也不禁陶醉在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之中,“飞流而下的水帘溅起一阵阵浪堆,有倾倒之势,有吞噬之姿,让所有的游客无不有一丝胆颤心惊的震撼。”五个小时的黄果树研学之旅虽然辛苦,却觉得收获了很多知识,并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高一(11)班杨文楷:

  与同学研学交流是难忘回忆

  杨文楷堪称班里的旅游小达人,曾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游玩,国内城市也游历了大批,甚至跟随爸爸在一些城市暂居过,但到贵州研学还是第一次。当听到学校组织集体研学的消息,还是在他的心里掀起了激动的波澜。他告诉记者,这种同龄人出行中的放松感,是与父母出游中难以体会到的。同学们在一起交流,心里不会有年代感的隔阂,同时也可以互相交流研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进步并在研学过程中留下美好回忆。

  ■高一(12)班李东霖:

  被少数民族的文化吸引

  说起市实验高中的研学之旅,李东霖的满心期待在航班上加深,正因看到了先头部队的新闻报道。李东霖告诉记者,9日刚登上山东航空的飞机,他就要了报纸消磨时间,机缘巧合地一下翻到研学报道,这让李东霖深感意外和惊喜。认真研读了关于先头部队的精彩后,心里对研学之旅的渴望更加深入了,更让他意外地是,他在飞机上读报的照片竟然还出现在了第二天的报纸上,成了这场研学之旅的一大欣喜。经过与贵州的亲密接触,李东霖深感当地人的热情好客,也被少数民族的文化吸引,仿佛在喧嚣的城市之外找到归属之所。

  【花絮】 对比照片 学拍途中景致

  “诗意黔行”研学团陆续抵贵州,团队的规模将最终达到近700人。对于一次学习旅行来说,沿途用影像记录下所见所感是十分必要的,而一部小小的手机其实就可以派上大用场。如何用手机在研学旅途中拍摄好照片?研学团的高中生们满心好奇。

  作为市实验高中这群学生们的学长,本报摄影记者孟达为参加研学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手机摄影课。他向同学们展示了这些天跟随采访研学队伍时用手机拍摄的一些照片,结合这些照片向大家介绍了手机摄影曝光、构图等技巧,给同学们接下来的拍摄提了不少技术上的意见,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帮大家尽可能学会用手机拍下感兴趣的作品。

  “原来手机也能拍出美感十足的照片。”高一(6)近40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拿出手机跟着孟达实践起来。班主任将图片传到研学团微信群,方便学生在接下来的研学途中对比着寻找最佳拍摄角度。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