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2-80902818转808

投稿信箱:dzwqdz2012@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青岛新闻

青岛最大规模研学团队分批抵黔 开启研学之旅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作者:刘金震   2017-04-10 08:42:00

关键词: 研学 西江千户苗寨 青岛大学 大瀑布 团队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由近700名学生组成的青岛史上最大规模研学团队分批抵黔,正式开启了深入贵州的研学之旅,市实验高中学生走近黄果树等景点,通过脚步重新“丈量”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研学旅行的落脚点在于研学而不在旅行,记者跟着青岛市实验高中同行研学之旅,一探这场最大规模研学之旅的内涵和外延。

  

  老师给同学们实地讲解这处世界著名的大瀑布。

  【讲课】

  带着课题研学,处处都是课堂

  收拾利落书本和行囊,高一(4)班和(11)班的研学团员,4月9日早晨7时许开启研学旅途。市实验高中校长孙睿告诉记者,研学旅行的落脚点在于研学而非旅行,所以每位学生的身上都带着课题,涉及语文、数学、地理等多门学科,势必要让学生在路上有所收获。

  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的贵州,无疑是地理教学的最佳去处。记者了解到,研学团的车辆向黄果树进发,高一年级的地理老师潘希涛一路忙活,指着车窗外的石灰岩不断讲解知识,一堂简单的地理课就在车上进行。他说,研学无疑是地理学科最佳的教学机会,满地的石灰岩都是现成的直观教具。

  其实研学团的每辆车上均配备三位老师,涉及各门学科,老师需要结合一路见闻及时传播知识,才算是把课堂从青岛搬到了贵州。为此,市实验高中老师们也下了一番功夫,向研学团学生推出19个课题。在跟团的物理老师周民文看来,物理课与人文地理明显不同,很难与山水风景融合起来,而且学生刚接触高中物理学科约半年,知识储备量尚不足以应对大课题,着实需要花点心思来确定最佳课题。物理组四位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交通工具,势能的转化等原理,这也恰好与新近学习的圆周运动等课程贴合,一下就找到了把课堂搬出教室后的学习切入点。

  

  通过山航上的《半岛都市报》了解前行团队的新闻。

  【学习】

  课堂搬出教室,热情瞬间点燃

  高一(11)班班主任丁金妹告诉记者,研学团成员均是高一年级学生,加上陆陆续续从青岛飞来的,总人数将达到700人,这可是青岛有史以来最大的研学团。他们将分别探访黄果树瀑布、西江苗寨等地,在这个过程中研学并寻找心灵的震撼。学子在黄果树景区内诵读《兰亭集序》,高一(11)班的单海洋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说,自从课堂被搬出教室来到贵州,同学的热情一下就被点燃了,课本上关于美景的诗句喷涌而出,共同背诵更是加深了大家的记忆。

  当研学团队靠近黄果树瀑布,目睹银流从高处飞流而下的情景,研学团的同学们一下欢腾起来。丁金妹老师赶紧聚集同学们,实地讲解这处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以前只能在书上了解黄果树瀑布,这还是第一次近距离地亲近和感受。虽然时下的瀑布不及丰水期的壮观,但已经很震撼心灵了。”研学团的学生告诉记者。“听说西游记的拍摄就在水帘洞取景,我们也可以重走西游记的黄果树之路了。”研学团的同学们兴奋地说。

  收获1  实景学习直观,晦涩也变简单

  首次跟团研学旅行的周民文认为,晦涩的知识借此得到直观展现,使得学校老师的讲解也变得轻松多了。研学也有利于学生适度放松身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发现所学知识大有价值,可以解释众多生活现象,而不仅是应对高考的手段而已。丁金妹告诉记者,每位老师都有好的教学计划,铆足劲结合风土民情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

  正因将课堂搬出了教室,使得课程变得直观,学生有了充足的体验感。高一(11)班的单海洋告诉记者,一场研学之旅让他获益匪浅。他对地理很感兴趣,但成绩在班内并不突出。在他看来,地理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太多。但参与到“诗意黔行”的研学旅行中,走出教室的实践性学习让他尝到甜头,一上午就理解并记忆了不少知识。他告诉记者,在实景中学习更直观,记忆知识点也容易。

  收获2  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热情被激发

  谈到本次远赴贵州的“诗意黔行”,青岛市实验高中校长孙睿告诉记者,他们早早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教师们设置的19个研学课题要求每位学生从中选一,通过研学进行实践。学生结束研学后需要进行结题,参加学校的结题成果展示会。

  同时,学校有多个预设课程,方便学生提前了解贵州,甚至专门从青岛大学请来专家教授,面向高一学生开课蜡染艺术等讲座。在他看来,研学应该突出任务和目标性,需要有研究的过程和最终成果,这才能被称为完整的研学过程。沿途观景与深入其中肯定有本质区别。

  孙睿说,研学这种学习模式把课堂搬出教室,通过探访把空洞、纸面的知识具体化,回到青岛后整合多元化的信息资源,能够丰富学生的课题内容和成果。更重要的是,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也会被激发。

  【花絮】 随团老师赋诗记研学

  “跟着课本去旅行·诗意黔行”研学团分批赴黔,4月9日又有一批学生从青岛出发,不过他们在山东航空的飞机上惊喜地发现,航班上的《半岛都市报》竟然已经有了前行团队的新闻报道,看到他们启程至贵州研学的情况后,大家有点按捺不住满心的渴望,将报纸合影发到微信群里与大家分享。

  记者在高一(9)班的家长群中看到,潘希涛老师即兴赋诗写道:研学乘机赴贵阳,昼夜兼行访西江,苗寨阿妹歌舞迎,学子激动叹苗乡。夜观漫山灯如星,山谷四周鸣芦笙,今夜暂栖吊脚楼,提笔谱赞民族风。这首以《夜宿苗寨》为题记录研学经历的作品,在家长群内引来众人点赞。

  【随笔】

  深入贵州感悟苗寨人情

  一座座耸立的山峰向外延伸扩展,蔓延成千千万万条曲折的山路,两边是连绵不断的山峰和梯田,前方就是西江千户苗寨。余秋雨曾这样描述西江苗寨: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男人操着一口苗腔,牵着一匹精悍的马匹,穿行在茶马古道间,女人穿着印花的黑色衣裙,盘起高高的发髻,经营着自家的小店,他们是土生土长的苗族人,这是中国苗族最大的汇集;脚下是木板路,耳边是笛歌声,眼前是座座吊脚小楼,我走在苗寨的角角落落,感受到的是真真实实的苗寨人情,这是苗寨水乡土色最好的诠释。

  这里的房屋连绵交错,星罗棋布在街道的左左右右。登上苗寨最高的观景台后才清清楚楚、深深刻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夕阳落山后的苗寨褪去阳光下的清澈淳朴,多了一层黑夜所带来的安静和神秘。站在木栅栏的旁边,耳畔有微微凉风掠过,眼下是一片星星点点的灯火。一盏灯亮起是一个渺小的存在,但千千万万盏灯同时亮起就是一道庞大的风景线。       高一(1)班:刘汗青

初审编辑:高忠业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