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阳黑陶手艺人:传承制陶技艺 坚守半世纪
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017-03-06 10:42:00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彤
“西城的萝卜,旺疃的瓜,西城汇的泥瓦碴”,在城阳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西城汇社区位于城阳区城阳街道,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盛产独特的麦饭石黑黏土,成就了西城汇几百年来盛产黑陶制品的地位。阳春三月,天气逐渐变暖,黑陶手艺人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近日,记者走进黑陶技艺传承人刘泽良家中,了解黑陶制作流程,倾听他与黑陶的故事。
刘泽良将祖辈传下来的制陶手艺坚守了50多年。
世代传承,坚守一生
提起西城汇社区的刘泽良,“四村八滩”的人大都听说过。由于家中有人一直从事着运输出售陶瓷工作,又住在制陶地,所以几代都从事制陶工艺的刘泽良根据需求还经常做些陶品。已经70多岁的刘泽良在他22岁时就开始制陶,至今已坚持了50多年。据他回忆,他的祖父和父亲等都以制陶技艺为生,到他这一代由于他在弟兄七人中领悟最快,且心灵手巧,父亲便将制陶技艺传授给了他,其他弟兄为他打下手拾掇货。因为喜欢制陶,刘泽良一直没有放弃这门祖传手艺,以制陶陶冶情怀。
说起技艺来,刘泽良制作家具做过木工,建造房屋做过泥瓦匠,开过瓦厂,可最拿手的还是陶艺制作,曾经能做几十种陶品,且制作过程中所用泥料最少,陶品最薄,成品最轻,被戏称“陶三最”。刘泽良称,西城汇社区的黑黏土纯净,制陶好,曾经周边村子几乎家家户户都用西城汇的陶制品,比如水盆、脸盆、饭罩、面罐、花盆等,而现在随着铁质、不锈钢、塑料等器具的出现,黑陶制品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用心出模,千度成陶
选泥,晒干,泡水,经过机器挤压成形,再用手搓揉成条,然后就开始做陶制品了,一件成品下来需要经过20多道程序。制陶没有模子,而是用心出模子,心中想做成什么样式,刘泽良就能做出来。做出来的陶品需要放屋里阴干一个月,然后进行烧制。
千度成陶说的是将火烧到一千摄氏度才能烧出陶来,而最后的烧制却是特别关键的技术,火候大了,容易把陶烧破;火候小了,将陶品放水里容易泡碎。刘泽良凭借多年的经验,烧出的陶品美观、结实,敲打起来声音清脆。刘泽良告诉记者,以前他一天能做100多个饭罩,现在上了年纪,就把制陶当成一种乐趣,一种锻炼。
改进创新,市民喜爱
“并不是一年四季都适合制陶,天冷时做出来的陶容易裂,一般过了农历二月二后天气逐渐变暖,便开始制陶。”刘泽良说,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他独创了多种制陶工具,经过不断研制,将原本厚、大、笨重,外观粗糙的陶器,改变成大小适中、色泽光亮、清脆响亮的陶艺品。拿最受欢迎的饭罩来说,记者看到刘泽良做的饭罩大小适中,刻有花纹,显得十分精致,而且用它热馒头不湿皮。
根据史料记载,西城汇社区黑陶生产始于明代,迄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2009年1月20日被列入城阳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3月28日被列入青岛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陶制品也越来越受市民欢迎。刘泽良告诉记者,不少老人打听到他家的住处,专程来买饭罩,只要大家有需要,他就会尽力去做,让更多人知道黑陶,了解黑陶文化。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