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毕业生就业“不将就” 盛行“慢就业”
来源:大众网 2017-03-03 16:35:00
求职中的毕业生们。资料图。
毕业生在招聘会上求职。
大众网青岛3月3日讯(记者 刘宇昕)近年来,“慢就业”一词悄然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被多次提起。大众网记者近期走访岛城多个招聘会现场发现,所谓“慢就业”并不是不急于就业,而是对工作更为“挑剔”,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谨慎选择“入行”。
山东科技大学的高群,是会计专业的一名大四毕业生,今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她并没有急于“海投”简历。“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其实挺清晰的,就是要专业对口。”高群表示,自己之前正在老家泰安的一个公司实习,从事会计事务,但她说,最终还是要回青岛发展。“实习主要是对这个行业有简单了解,看看自己是否能胜任这个工作,回青岛找工作会更有针对性。”
目前高群在网上“谨慎”地投出几份简历都有了回应,一家教育管理公司和一家证券公司提供的福利待遇都可以,父母很不理解为什么她没有签下,似乎“不急于找工作”。“我还是想多比较一下,薪资待遇、五险一金、住房补贴等。”高群说,毕竟求职高峰期还没有到来,加上她对行业及自身的了解,觉得选择余地还很大,“慢慢看,不着急。”
在招聘会上,不少毕业生表示,定位准了再出发,慢一些也没关系,不想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将就”。青岛大学的张迪(化名)是金融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我是青岛本地人,家里的条件还可以,父母没有催我找工作,我觉得我可以有一个考察期,看看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张迪表示,来招聘会转一转,了解下用人单位对入职人员都有什么要求,也好对比下。
大众网记者发现,看似“慢就业”的学生“不着急就业”,其实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找工作的“考察期”进入的更早,只是一时没有心仪的职位,宁愿“再等等,再看看,再了解下”,也不愿“入错行”。
同时,也有一部分“慢就业”的毕业生在进行多重的准备。今年23岁的李旭(化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毕业生,“我还没开始找工作,偶尔有招聘会就过来转转。”他目前还在备战事业编和公务员的考试,“能多一个选择就试试,如果成绩不理想,再找工作,避开高峰期,我觉得也挺好的。”
据悉,高校招聘的高峰期从三月中旬开始,很多之前来招聘会上“转一转”,所谓的“慢就业”学生也只是提前了解,希望能在校招中“胜出”。而相比较本科生的“悠然”,在招聘会上,研究生则更希望能快一点“找到合适的岗位,投入到工作中。”
责任编辑:赵勇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