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天3万海里"大洋一号"凯旋 取得6项科考成果
来源:青岛早报 2016-07-15 08:45:00
“大洋一号”昨日凯旋,历时216天,航程30957海里,取得了多项科考成果。记者昨日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大洋一号”科考船此次完成了中国大洋第39航次科考任务,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实施,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负责船舶保障,具体分为5个航段执行。
出海216天昨日返青
据介绍,“大洋一号”科考船自2015年12月12日从青岛起航以来,历时216天,航程30957海里,在完成中国大洋第39航次科考任务后于昨日返航青岛。
中国大洋第39航次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实施,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负责船舶保障,具体分为5个航段执行。其中前4个航段在位于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 (2011年我国获取的世界首块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共计1万平方千米)开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兼顾环境基线和生物多样性等调查;第5航段在中印度洋海盆开展深海稀土资源调查。
本航次是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 《西南印度洋硫化物资源勘探合同》之后开展的第4个大洋航次。按照工程化勘探的要求开展海上调查及考验下阶段硫化物勘探技术装备是本航次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中国大洋科考调查工作模式的一次重要创新,对于海上调查人员、船舶和调查设备而言都是一个考验。
航次取得六项科考成果
在该航次中,“大洋一号”科考船上的科研人员,取得了六项科考成果。完成西南印度洋合同区26个区块的综合异常拖曳探测和地质取样调查工作,为区域放弃提供了基础资料;初步在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的5个区块内圈定了硫化物矿化异常的分布位置;首次利用中深钻技术在玉皇热液区确认了一处硫化物矿体;同时,中深孔岩心钻机试验取得突破,中国大洋航次在西南印度洋合同区已经进行了3个航次中深孔岩心钻机试验,本航次首次在热液区获取硫化物岩心样品,对于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是一个重要进步。
据介绍,该航次还顺利完成电法探测仪应用性试验,获得玉皇热液区9条测线数据,为反演硫化物矿体空间分布奠定基础。在第五航段中,科研人员在印度洋海盆先后进行了沉积物重力柱取样、箱式取样、温盐深(CTD)测量、海水取样、大体积过滤器悬浮体原位抽滤等作业,同时进行了船载浅地层剖面仪和多波束测量,采集了大量样品和资料。本航段是中国大洋协会在印度洋组织的第二个海底稀土调查航段,进一步丰富了对印度洋海盆稀土资源特征的认识。
两艘科考船远洋同步作业
在本航次执行期间,我国有两条科考船同时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作业,“大洋一号”船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向阳红10”号船在西南印度洋同步作业。两艘船互为补充、互相支持。两艘船曾多次交换航次调查所需的备品备件,在第一航段在毛里求斯靠港时进行技术交流,充分发挥多船作业的优势,提高了调查效率。在远离祖国1万多公里的印度洋上,有两艘中国科考船同时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国际海底资源奋战,说明我国切实履行国际海底义务的决心。
在靠港期间,毛里求斯总统对“大洋一号”船进行了访问,并与当地开展了学术交流和公益培训等活动。
本航次共有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同济大学等33家单位,139名科考队员参加了航次工作,其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科考队员共94人 (80后65人,90后29人)。
记者陈珂摄影记者王建亮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赵勇
更多新闻
- 昨市区气温再次"破3" 今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
- 就业困难人员范围增至十类 十种情况资格注销
- 216天3万海里"大洋一号"凯旋 取得6项科考成果
- 前5月青岛全市受理预订住宿类投诉举报192件
- 处置前海浒苔引入"2+X"模式 日均打浒8700吨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