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议要求高 青岛选拔专业志愿者定向服务
来源:青岛早报 2016-06-27 07:13:00
早报讯 专业志愿者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大显身手,为大型国际会议的举行提供优质保障,并打造出一支专业的青年志愿者队伍。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在日前闭幕的第二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95名来自高校和我市教育系统的志愿者,以精湛的外语能力和细致服务,展现出我市青年志愿者风采,尤其是以英语教师为核心的联络官团队,更是在国际会议上留下宝贵经验。
国际会议要求高
据了解,与其他会议或赛事不同,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需要接待大量外国客人,大量涉外工作贯穿于活动始终,普通的志愿者很难胜任此项工作。“首届会议中,从多个部门借调擅长外语的人才做志愿者,但今年我们优化了服务模式,从教育系统选拔专业志愿者。”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会场,青岛市教育局团委副书记孙兴铭介绍,以外语沟通能力为选拔标准,团市委、市教育局首先考虑高校的研究生,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选拔59名英语流利的志愿者。
“高水平的志愿者到位很迅速,但学生的涉外经验不丰富,只能说相对专业,直接服务于外国客人的‘联络官’,要求则更高,这是会议顺利举行的关键角色。”工作人员表示,联络官既是翻译,也是联络人,事无巨细对接外国客人,为此市教育局从下属学校选拔有涉外服务经验的英语教师,全程参加会议的服务工作。
保障会议正常运行
“教育系统的英语老师们奉献很大,本来已经放假了,但老师们接到信息后,都非常踊跃报名,同时还要与中考阅卷错开。”孙兴铭表示,这场服务活动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共计选拔36名英语教师,从外国客人到达酒店开始,就要对接各项工作,并全程陪同三天。
“联络官是组委会和外国客人之间的传声筒,要做好翻译和沟通,一个老师要固定面对至少两名外国客人。”孙兴铭告诉记者,联络官的职责还不仅于此,同时还是外国客人的工作助手,尤其是在大会上发言的48位外国嘉宾,联络官要协助做好材料准备、机器调试、会务安排等。在工作以外,联络官们还有责任向嘉宾宣传青岛,将青岛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优势传播给外国嘉宾。记者采访了解到,联络官们在工作时间要一直跟在会议上,非会议时间,则随时通过电子邮箱与嘉宾联络,确保信息畅通。
全天待命高效率服务
来自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的于晶晶,是一名英语教师,她坦言这项服务工作有很强的使命感。“会议三天,但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一周,提前得培训和熟悉环境。我负责联络官工作的统筹协调,更要做到熟悉每个人和所有环节。”于晶晶告诉记者,不管安排多么周密,到了具体工作环节总有变化,比如航班信息的不准确,让联络官们不得不在酒店大厅熬夜等待,最晚的一班飞机延误后,直到凌晨四点客人才抵达酒店,联络官完成了接待工作,心里才踏实下来。
会务组工作人员介绍,与其他的志愿服务活动相比,此次活动效率更加提高,无论是上传下达,还是现场服务,专业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效率,都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联络官们多数是女教师,这几天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照料,24小时待命,每天休息时间很短。”于晶晶介绍,就算状态紧张,大家也要保持着高昂的状态,谁也不愿意叫苦掉队。记者采访了解到,来自启元学校的陈雪老师,是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联络官,对大会十分熟悉,她得到通知后,产假尚未结束便来到会场,为其他联络官进入工作状态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学生多是英语专业
除了联络官,还有一批来自高校的志愿者,其中多数为英语专业。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王晓璐还是兼职辅导员,她带领海大38人参加大会服务,负责大会注册、展会讲解、宣传等多项任务,还要对大会的各种临时需要提供人手。“这场活动很有挑战性,不仅仅是对语言的要求,三天的会议日程非常满,所有的环节都不能疏忽,而幕后的准备是客人们看不到的,也需要所有工作人员做得滴水不漏。”王晓璐介绍,每天早晨六点半从学校出发来会场,最晚要干到凌晨一两点,虽然比较辛苦,但所有大学生志愿者都十分珍惜这次服务机会。“这是我们专业的学生接触社会和国际会议的难得机会,提高了大家的自信心。”王晓璐说,正因如此,学生们在报名时十分积极。
500余名代表参加大会
2015年5月23日,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召开,会议发布了成果文件《青岛宣言》。为落实《青岛宣言》所确定的全球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今年在青岛继续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会议。
本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山东省教育厅主办,青岛市教育局、《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伟东云教育集团承办,会议时间为2016年6月22日至24日。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和“教育2030年议程”。来自国际和地区性教育机构、国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学者、信息通讯技术行业、非政府组织等500余名代表出席,其中国际代表约100人。
责任编辑:赵晓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