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食品销售纳入监管 山东检验检疫局详解新规
来源:大众网 2015-07-14 09:20:00
大众网青岛7月14日讯(记者 李敏 通讯员 张刚)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迅猛。据统计,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3.75万亿元,同比增长39%,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中国内地已成为继美国、英国之后排名第三的跨境网购目的地。山东检验检疫局作为口岸执法把关的重要部门,对山东口岸的跨境电商业务实施了严格有序高效的监管,确保广大消费者的正当权益。7月13日,通关处屈劲松副处长就跨境电商监管有关的政策法规进行了解读。
什么样的货物禁止以跨境电子商务形式入境?
屈劲松介绍,国务院最新出台的《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质量安全监管,对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及商品实施备案管理制度,突出经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开展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进境商品应当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对违反生物安全和其他相关规定的行为要依法查处。
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规定,以下货物禁止以跨境电子商务形式入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的禁止进境物;未获得检验检疫准入的动植物源性食品;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剧毒化学品目录》《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名录》和《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的有毒化学品目录》的商品;除生物制品以外的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核生化等涉恐及放射性等产品;废旧物品;以国际快递或邮寄方式进境的电商商品,还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的要求;法律法规禁止进境的其他产品和国家质检总局公告禁止进境的产品。
如何管理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的消费品?
屈劲松介绍说,根据质检总局《关于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消费品检验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除禁止入境类商品,对其他整批入境、集中存放、电商经营企业按订单向国内个人消费者销售的消费品,属于国家实施质量安全许可管理或列入法检目录的产品,按重点监管类监管,进行现场核查,实施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质量安全监管,依据相关规定实施质量安全监测,可采信第三方检验结果,必要时可对第三方检验结果实施验证。对于禁止和重点监管类以外产品按一般监管类监管,对此类产品采取基于风险分析的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机制,实施事后监管。按照加快发展与完善管理相结合、有效监管与便利进出相结合的原则,对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及跨境电子商务商品实施备案管理,对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商品实施集中申报、集中查验、集中放行等便利措施,对风险度低的进境产品快速验放。构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事前备案、事中监测、事后追溯为主线的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新《食品安全法》对跨境电商作出怎样规定?
记者了解到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2015年10月1日也将实施,明确将网络食品销售纳入监管范围。跨境电商不得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经营的食品。跨境电商以备货入境模式向国内个人消费者销售食品的,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新《食品安全法》中规定:“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应首先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所执行的相关国家(地区)标准或者国际标准进行审核”;“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出口商或者代理商、进口食品的进口商应当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应当经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注册”;“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或备案”。
2013年6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须在入境前直接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对无中文标签标识的产品,一律作退货或销毁处理。另外,按照《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要求:首次进口化妆品,应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签订进口合同;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应当提交中文标签样张和外文标签及翻译件。
检验检疫部门提醒:不可盲目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检验检疫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只要不违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可在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同时,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享受网络购物方便、快捷,特别是跨越时空界限全球选购快乐的同时,不能忽视安全。也提醒广大电商企业,一定要了解和读懂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清晰所承担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只有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才能避免因盲目经营造成损失。
责任编辑:赵晓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