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岛小麦丰收 打工者:不收麦留青岛挣钱
来源:青岛早报 2015-06-07 08:17:00
核心提示
昨天是芒种,在这个节气里也迎来了小麦收获季,往年这个季节大量农民工回家农忙,导致一些行业出现缺工。昨天记者走访了零工市场、建筑工地、服装公司、酒店等行业发现,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程度的提高以及麦收季日工资上涨,麦收季返乡的工人越来越少且以大龄工为主,多数年轻人选择留下打工。
探访
返乡的多是大龄工人
昨天上午,记者在城阳夏庄农民工市场看到,有上百名工人在靠活。“早上5点到6点半工人更多,足足有上千人。”在此靠活的李锐说,这段时间,已经有不少工友返乡,麦收刚刚开始,过段时间返乡的人还会更多。
李锐告诉记者,返乡的工人中以四五十岁以上的为主,年轻人大多没有返乡的意愿。“两天前父亲就回老家了,我今年就不回去了。”临沂来青打工24岁的小马说,他老家有5亩麦地,现在已全部实现机械收割,所以父亲一个人回家帮忙完全足够。记者了解到,像小马这样,父子俩甚至全家外出打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到了麦收季节,他们中大多只有大龄工回家农忙,而年轻人则留下打工。
58岁的老马来自聊城,一对儿女大学毕业且均已就业。“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来打工赚个零花钱,也好给儿女减轻负担。”老马说,目前他老家还有8亩农田,由于儿女都不在老家,3年前就将农田包给村里的人,到了麦季,就不用担心回家农忙了。
“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麦收季节返乡的工人呈减少的趋势。”原城阳农民工市场工作人员说,往年最多时返乡工人达到一半以上,近两年只有二三成,且多数是大龄工。“这几年,农村机械化越来越普及,农忙需要的劳动力减少,这是一个原因。”工作人员说,另外,在这些返乡的大龄工中,不少是习惯性返乡,主要是借麦收季回家探亲。而近几年打工群体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他们从小接触农业少,所以一般不会选择此时返乡。
算账
留下来最少赚千元
中午12点,现场靠活的工人越来越少,但仍有少数不愿离开,期待着招工单位的出现,甚至不少工人席地而睡。“在这里靠活的工人多干建筑工,总体上分大工和小工两种。”小马说,近段时间,零工日工资有所上涨,以小工为例,前期的日工资120元左右,现在上涨到140元,大工则是300元以上,但上涨幅度最多不超过二三十元。而3年前的这个时候,日工资上涨幅度达五六十元。他认为,这与最近几年建筑工地减少、用工量随之降低有很大关系。
小马虽然只有24岁,外出打工却已有7年之久,主要从事小工。“活不好找,一个周下来能干5天就不错了。”小马有些无奈,但他认为即使这样,也比回家强得多。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回家农忙至少要半个月时间,而且有父母在家张罗,自己基本上也没有太多事。按照两个周工作10天计算,选择留下来至少能进账1000多元,这还不包括来回的车费。
除了小马,来自菏泽的老张也有自己的账本。老张家里有8亩农田,麦收季他提前就决定不回家了。“两天前我给家里打了电话,雇了两个老乡帮忙农忙。”老张说,在老家还有不少没有外出打工的劳动力,雇佣这样一个劳动力每天只要百八十元就够了,而自己干大工一天的收入是300元左右,这是他选择留下打工的原因。
12下一页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高忠业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